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8-21杨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会计学成本核算应用型

杨萍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行业格局,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资源的竞争,而其中人力资源至关重要。成本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相关核算人员的能力、素质十分重要。成本核算人员要结合企业内外部多方面因素进行反映、分析,最终将数据转换为支撑管理决策的建议。成本会计学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相关专业常设的选修课,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对成本会计学课程定位脱离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和平台受限的问题,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迥异、教学方法差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结合大数据应用背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展开研究,为开设成本会计学课程的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现有问题

1.1 教学定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匹配

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开启,企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消费者成为产品的设计者,走入生产前端,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日益普及。定制化生产需要进行差异化定价,成本核算由事后计算成本转变为事前估算成本,以此支撑定价决策;产品核算过程中不同客户订单产生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如何划分与分配,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上述商业环境的变化,体现出成本核算更加复杂、精细,这一要求如何在教学定位中明确,目前尚未有较好的研究成果[1]。

2013 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规范了我国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内容;后续针对石油石化行业、钢铁行业、煤炭行业、电网经营行业及油气管行业发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制度完善进一步反映出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新要求[2]。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应凸显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成本会计学课程应用性强: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阐释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实际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践技能。但目前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定位仍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课程教学由教师主导,未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1.2 课程内容设置改革成效不凸出,未考虑现有技术进步

目前成本会计学课程内容以传统成本核算为主,成本管理内容偏少,且大数据与成本会计的融合未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由此导致教学中理论学时普遍高于实践学时,基础理论内容明显多于实践操作内容。

以武汉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成本会计学为该校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课时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在课程改革之前,理论课时是实验课时的2 倍;课程改革后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相等。但分析发现,课时调整是理论课时的缩减,实验课时并未实质性增加。

表1 成本会计学课程课时分布情况

课时调整后,32 课时的课程教学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32 课时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学课程由原来的48 课时调整为32 课时,调整后教学内容仍以成本核算为主,成本管理内容未明显体现,也未体现出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教学内容的变革。

1.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当代学生学习环境脱节,学生学习体验欠佳

基于成本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是成本核算流程复杂,归集与分配要素众多,涉及较多方法选择与公式运用。如果仅通过单向课堂讲授方式授课,学生无法具象理解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流程,对成本计算方法也没有深刻认识,未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无法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3]。

现阶段入学的大学生多为“00 后”,其学习环境信息化水平更高、电子资源更丰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感欠佳。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现代信息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理想[4]。

1.4 教学实践操作平台与资源受限,无法满足大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目前,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是传统形式资源,如教材参考书、PPT、板书以及一些网络课程。这些资源数量众多,但内容重复,以理论为主,缺乏知识精解、能力指引、课外延伸等模块[5]。教学资源暂时无法匹配大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一些教育软件开发企业陆续也开发出相应的实训软件,也有学校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但由于各高校资金管理权限等问题,不能大面积推广至教学中,无法实现大数据技术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6]。

2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建议

2.1 教学定位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应用型本科院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基础成本的计算能力,更期望其参与企业管理决策,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定位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成本会计学教学目标仍围绕“算成本”展开,那么基于该目标培养的学生仅能够算出成本数据,但是无法深刻理解数据的形成过程,更无法对应到企业生产流程,也就无法提供有效的经营管理建议[7]。

因此,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成本会计的作用,对应教学定位,不仅是培养会“算成本”的核算人员,更要明确“为什么算”“如何运用成本数据”等。特别是对于事前估算成本需求,要引导学生独立模拟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能够进行成本预估、成本管理、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与应用[8]。

2.2 课程体系和内容革新

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对成本会计学课程进行革新。充分考虑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时安排中确保实验教学课时的比例,并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实验课时的实施。课时分布中存在课时整体压缩、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混合式教学,延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9]。

课程内容方面,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进行革新。现有成本会计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成本基础理论概述、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事后的成本分析与应用内容少,且与实例结合较少,未能体现成本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需要增加应用与分析的比重,兼顾理论与实践。以往核算部分较多借助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但分模块的数据计算不利于整体框架的搭建,也不利于最终环节的分析与应用,因此,建议将核算部分的内容做成项目式内容。深入研究和扩展多个项目成本核算流程,最终模拟完整的成本核算流程。若涉及较多数据处理部分,可以借助其他大数据课程进行融合,考虑如何有效将大数据成本核算与分析内容嵌入现有教学内容中[10]。

2.3 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践性

2.3.1 利用教学平台开展翻转教学

首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前进行翻转教学。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引导者。通过线上教学环节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前测,确保学生预习效果,同时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前对该次教学内容都有初步了解,能够有效推进后续环节。其次,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翻转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学工具,比如雨课堂、微助教等,考虑“90 后”“00 后”学生的兴趣,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发言、检测点评等环节增强师生互动。同时,线上可实时检测教学数据,如学生参与度,并能涵盖班级所有成员信息,对教学整体情况能更准确把握[11]。线上教学数据易统计、储存方便,更有助于支撑过程考核。最后,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后进行翻转教学。课后巩固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线上教学平台可专设课外延伸模块,主要介绍学术前沿、相关社会热点等,保证教学的“高阶性”与“挑战度[12]”。

2.3.2 运用PBL 教学,注重问题导向和项目式教学

PBL 教学法提倡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完成为目标,由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发现、资料收集和问题解决,由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实验课时比重大,既有个人实验任务,也有团队合作实验任务,这些任务可根据生产的定制化特点进行项目化[13]。在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中运用PBL 教学法,学生组成项目组,合作完成仿真成本核算与管理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既完成实践教学分析任务,同时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14]。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教学资源的恰当利用与补充,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支撑专业,最终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会计学成本核算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