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及应用探究

2023-08-15周秦娟王承琦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新能源汽车

周秦娟 王承琦

【摘要】本文以混合动力汽车拆装与检修课程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从学习效果、职业能力、课程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为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拆装与检修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56-05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定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也相继印发实施文件,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广西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解决广西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较多、课程与岗位实际脱节、输出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等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需要突破的重点。广西中职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研究,在区域经济需求背景下立足学校原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积极推动传统汽修专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升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突破了此难题。该模式致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产教融合,主要分为工作过程系统化与项目化教学两种,最终实现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进课堂,推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成效。

一、广西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概况

2019年6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纳入专业目录。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更名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2021年度具有中等学历职业教育招生资格学校名单》中,广西具有中职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共255所,其中开设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有61所,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河池和钦州等地。

新能源汽车专业是新兴专业,整体而言,广西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大多是在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建设的。许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大同小异,未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其对地方区域经济特点的把握、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匹配度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等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现阶段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核心课程以新能源汽车概论等理论基础课程为主,教材多以传统学科结构式教材为主,并且这些教材还停留在新能源汽车刚兴起时,或者选用车型较为老旧。同时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课程内容多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缺乏混合动力汽车相关课程。课程多以学科体系教材为主,教学任务多为独立任务,知识串联性不强,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由此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出现学生进入实习岗位难以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要求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方面与企业人才能力要求相脱节,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匹配度较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偏弱,难以满足企业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构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打破传统学科化结构,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载体的设计导向理论,实现“行动场”与“学习场”之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圈。工作过程系统化能够有效地厘清实际工作过程中零散的工作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归纳和概括的方式突出其典型特征,使学生在完整工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的“行动体系”课程。

2.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企业实际工作中提炼而来的,是职业岗位中具有代表性且工作流程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反映了该职业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是课程教学中各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的设计基础。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开放的,其完整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學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3.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场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岗位、社会等情境中的具体工作任务,是学习者学习岗位知识,掌握岗位技能的重要依托。在学习场中,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独立的工作任务,其中包含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情境,使之形成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实现学习内容即工作内容、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有效课堂。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主要分为开发前调研和课程开发两个阶段,其中开发前调研以企业调研为主。在企业调研中,通过工作岗位(群)调研定位目标岗位,了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毕业生能力和需求,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归纳行动场,确定典型工作过程。根据调研结果指导课程开发,结合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场以学生学习规律及职业发展规律确立学习场,然后根据工作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的难度等选择适合的参照系,最后确定学习情境并设计学习任务。此开发模式下的课程输出更贴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岗位,以售后服务顾问和车间维修人员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工作岗位(群)调研

本次调研根据企业规模、地域和人员配置不同,选取了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汽车4S店5家(比亚迪王朝桂林桂迪4S店、比亚迪王朝桂林正傲4S店、五菱宝骏桂林双恒4S店、桂林明渝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汽丰田临桂腾丰店)和汽车维修企业1家(秀峰区胜兴车时尚汽车服务中心)。根据新能源汽车专业以及相应岗位职业成长规律,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汽车维修企业一线汽车机电维修人员、车间主管、技术总监以及中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

2.归纳行动场

调研后我们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专家在会上对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表述和分析,我们根据专家讨论,归纳出汽车电路识读及测量、发动机及电控系统拆装与检测、电池及管理系统拆装与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我们综合专家意见以及参考典型工作任务文本记录资料,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对象、工具设备、工作流程的关联来归纳行动场(如图2所示)。

3.确定典型工作过程

我们将汽车服务接待员、汽车保养工和汽车维修工等三个岗位对应的行动场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总结形成典型工作过程,并根据职业特点,从具体任务、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工作形式、工作成果及要求等方面将典型工作过程进一步描述。

4.转化学习场

我们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工作对象、工具设备、工作流程的关联性以及职业成长规律、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把企业具体工作任务“教学化”,以实现“行动场”到“学习场”的转化(转化学习场如图3所示)。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结合中职汽修类专业的高级讲师、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高等学校课程论专业教授等专家的意见,并参考相关典型工作任务专家研讨会等会议、访谈资料,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工具设备、工作流程的关联性等进行学习场的转化,力求保证课程的全面性、完整性,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后续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明确任务的难易程度并据此规划教学顺序,以便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

(三)课程体系建构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和分析,我们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以岗位能力构建作为支撑,确定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使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即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利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建立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连接,将售后服务顾问和车间维修人员对应的行动场一一转化为学习场,重新构建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通过行动场构建能力框架,学习场实现能力培养,以此实现课程内容即企业任务、培养能力即行业需求的目标。

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构成。第一个学年以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为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及以机械基础为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专业必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二学年以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职业所需的专业基础,具备了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第三学年上学期以专业限选课为重点,此阶段学生已通过专业基础与核心必修课的学习,且对未来就业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专业限选课程;同时也能更好地巩固第二学年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后期的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实施及效果分析

(一)实施方案

本文以混合动力汽车拆装与检修课程为例,选取我校汽车维修专业2021级新能源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新能源汽车理实一体化实训车间内开展教学。通过教学实施后的学生多元考核评价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反馈,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后,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等职业技能、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迁移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的影响。

(二)课程实施

1.教学实施

我们以混合动力汽车拆装与检修课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普适性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高压安全防护、7S管理规范、维修质检标准,并且在教学设计完成后整理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资料、学生工作页等(课程教学实施過程如下页图4所示)。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及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两方面展开。学生综合考核评价由过程评价表、任务完成率综合体现。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中职生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典型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及要求,将学生综合考核评价细分为20.00%的职业素养、70.00%的专业能力和10.00%的迁移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又由40.00%的学习过程考核、10.00%的普适性工作过程评价和20.00%的检修任务质检组成,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评价主体由学生本人、其他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组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情况,笔者设计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三)实施效果分析

1.学习效果及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笔者从教学资源数据库后台访问及使用数据可以看到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为95.41%、96.33%、97.24%。同时,评价表也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检修任务质检两方面分析学生专业能力掌握情况,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在良好(8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74.77%、优秀(90分以上)率达31.65%;检修任务质检成绩良好以上的学生占72.47%、优秀率为19.26%。从以上数据整体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本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进一步分析学习过程考核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对故障现象确认、通信状态及故障码检查、部件及线路测试模块掌握程度较好,成绩良好率分别为90.36%、75.68%、82.56%。

2.职业素养和迁移能力明显改善

职业素养主要通过综合考核评价表中的安全操作意识、团队协作、规范操作、“7S”工作要求等四个方面体现,分析数据可知,有90.36%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識、87.15%的学生能够做到规范操作、92.66%的学生有团队协作意识、全部学生均能达到“7S”工作要求(以上数据为良好以上学生占比)。迁移能力方面有40.36%达到优秀,良好为83.48%,较之前课程反馈数据有明显提高。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安全防护、故障确认、部件检测等方面掌握良好。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混合动力汽车拆装与检修,熟练相关的岗位工作流程,为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团队协作、规范操作能力和“7S”工作要求等职业素养以及检修思路和突发问题处理等迁移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3.课堂满意度与学习兴趣呈上升趋势

据学生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反馈,95.30%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评价非常满意,93.42%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非常满意,同时,96.24%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活跃;在教学内容及资源方面,学生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高达87.32%,同时学生对工作页、线上资源的满意度分别为81.25%、84.97%;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学生对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在90.14%以上,90.14%的学生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表示满意。综合来看,学生对课堂实施及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重新整合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学习中适配度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重建后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课程优点、课程不足等三个方面设置了开放式题目,运用词云可视化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汇总学生的答案并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和分类,统计关键词词频并以词云图呈现,以此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从词云图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相较于之前,重建后的课程以任务为载体,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学习任务融合工作过程,贴合企业实际,多实训操作、小组协作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学生认为新课程存在的不足是部分教学设备欠缺,希望能够增加企业实践类的课后拓展实践任务等。

综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词云分析可知,学生对课程重建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构建的课程体系适用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对学生反馈的课程不足之处,我们也将在后续的研究中改进。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效果、职业能力、课程反馈综合分析来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是显著的,适用于职业教学专业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优化了专业课程结构,有效地将企业工作实际与教学课堂相结合,为中职生专业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教学体系以及专业建设,可以推动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使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技能,完成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打造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有效课堂,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贴合企业需求,为学生未来快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坤.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秦国锋,黄春阳,糜沛纹,等.广西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调查[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4).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周秦娟(1992— ),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王承琦(1993— ),广西桂林人,本科,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专业职业教育。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新能源汽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