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译训练在交替传译中的意义探析

2023-08-15欣妍妍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短句译员口译

欣妍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口译按形式可简单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 这也是口译专业的大学及研究生所学习的基本内容。 视译又可分为视听口译和视阅口译。视听口译也指带稿同传;视阅口译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边阅读边口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是许多翻译活动中所采用的口译形式之一。 本文将就视阅口译(下文简称“视译”)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阐述,从视译与交替传译(下文简称“交传”)的对比中探讨视译训练对交传目的语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期重视视译教学和训练,提高译员视译和交传水平。

1 认识视译

1.1 视译的重要性

提及口译,众人皆知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作为口译中的“天花板”有着翻译界中最高含金量。 实际上,交传在口译中的地位与同传不分仲伯,对译员而言都是必备技能。 每年两会期间,国家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翻译方式为交传,因为它能更好地呈现出会议内容,体现出会议效能,并将其严肃性和交流性有机融合。 相比而言,视译常常容易被忽略,只有口译专业相关人员才有机会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探究。 在政府的外事活动和企业的商务活动中,交传是最常见的一种口译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时间的紧迫性、保密性,许多稿件无法提前许久提供给译员。 很多时候,译员仅在会前半小时甚至十分钟才能拿到发言稿。 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交传,灵活应对发言者即兴添加、更改及删除内容的情况,非常考验译员的能力。 会议发言稿的特点是信息密集、词语精炼,做好带稿交传需要将视译与交传两项技能综合运用,如果译员具备扎实的视译功底,面对上述情况就会做到临危不惧,颇有底气。 此外,会议还经常会采用演示文稿和分发材料等方式对观点或项目做进一步阐述和介绍,此时译员都将会用到视译技能。 毋庸置疑,口译活动决定了会议的整体质量,而好的视译必将对交传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视译的原则

视译要遵循顺译的原则。 译员按照阅读习惯从左至右,将长句断句,切分成独立的小意群,再将切分后的短句或意群用目的语译出并衔接起来,组合成完成的句子,这就是视译。 顺译又叫顺句驱动,译员可根据背景知识和预判能力,找到句子的整体走向,对下一个意群甚至句子做出合理的预判,这就是“驱动”。 它不是仅是断句的组合,也是译员对文章的逻辑判断和内容的把控所产生的驱动力,使得译文向着准确的方向进展。 顺译的优点是将可看到的源语做出立即反应,分割成意群,及时经过大脑分析处理,然后译出。 这样可以避免记忆储存过多信息,减轻记忆负担,以免因语序调整而出现漏译的现象。

例1:India media have reported that in April, a⁃bout 9000 NGO licenses were suspended as their ac⁃tivities did not conform to Indian laws and regulations.Many of these were foreign NGO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ndia included the Ford Foundation, a US NGO,on its national security monitoring list.

译文A:今年4 月印度媒体曾报道,因没有遵守印度相关规定,包括许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约9000 家非政府组织被吊销在印度的运营执照。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已将美国的福特基金会列入国家安全控制名单。

译文B:印度媒体报道,4 月,约9000 家非政府组织执照被吊销,因为他们的活动没有遵守印度相关规定。 这其中包括许多境外非政府组织。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已将福特基金,一家美国非营利组织,列入国家安全控制名单。译文A 和译文B 都是对例子的正确翻译。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语序不同。 译文A 将原句的结构顺序做了调整,先阐述原因,再陈述结果,更符合中文的逻辑表达。 英文习惯用定语从句后置来对较长的限定语做表述,而中文喜用定语放在词语前,所以译文A 多用此种表达。 译文B 则是按照顺译的原则,没有对原文的顺序做调整,省去了精力分配和记忆负担。 二是长短句不同。 译文A 使用的是笔译的方法,采用长句,更符合中文表述。译文B 中符号明显增加,一共使用个8 个标点符号,而译文A 中只有4 个,这足以表明译文B 将原文用短句表述可以“边翻边丢”,翻完就减轻了负担,继续翻译下文。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句子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译员没有阅读完整、没有形成意群而改口调整语序甚至漏译等问题。

1.3 视译的方法

视译最常见的方法包括断句、衔接和词性转换,实际运用时特别要注意内在逻辑的紧密连接,断是断“句”不能断“意”。

图1 顺句驱动的方法及方式

断句是指按照意群或语义单位对句子进行切分。 再以例1 分析,译文B 就将“About 9000 NGO licenses were suspended as their activities did not conform to Indian laws and regulations.”切分为两个短句,将“about 9000 NGO licenses were suspended”作为一个语义单位先译成“约9000 家非政府组织执照被吊销”。 后半句“as their activities did not conform to Indian laws and regulations”直接译成“因为他们的活动没有遵守印度相关规定”,虽然语序没做调整,阐述方式是先结果后原因,但完全不影响听众的理解。 对句子合理的切分使得句子少了几分长句的冗长拖沓,多了几分短句的言简意赅,听觉上更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该句按照顺句驱动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避免了译员翻来倒去的尴尬。

衔接是指将切分的短句用逻辑关联词、添加词、重复相关内容、停顿、删除的方式有机连接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内容捆绑和短句的堆砌。

例2:The China-propose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presents opportunity for both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will deliver shared benefits to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 as well as those far beyond.

译文: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个倡议就是要把机遇带给中国和全世界。 而且“一带一路”也将传递福祉到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地。

这是按顺译的原则产出的译文,句子运用了逻辑关联词、添加词和重复的手法,较好地完成了顺句驱动。 如译员在第一句话结束后,自然添加了关联词“而且”和副词“也”,这是译员准确对语义走向所做出的预判。 通过语感、语气,语境,译员判断下文将对前文的积极意义进行相应的延伸,从而预判出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继而用“而且”将句子关联,使句子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重复手法的运用在句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Initiative” 在原文中只提到一次,但是翻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衔接上下文,译文中“倡议”出现在两处,其中第二处是用“这个倡议”来对上文做一次重复和指代,使语意更连贯、更清晰。 第二次运用重复手法是第二句的开头“It”,译文直接将“it”所指代的内容作了一次重复,用了其简称“一带一路”,使得其指代简明清晰,运用简称后也没有显得译文累赘。

译句中关于停顿的用法使用较多。 如例1 中“ a US NGO”(美国非盈利组织),在译文B 中作为对福特基金的介绍,出现得较为自然:“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已将福特基金,一家美国非营利组织,列入国家安全控制名单。”句中直接用逗号将这个短语隔开,在语言输出的时候稍作停顿,显得简明扼要,整句话听起来也干脆明了。 再如:

例3:UNICEF’s mission is to advocate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to help meet their basic needs and to expand their opportunities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译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使命是保护儿童权利,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更多机遇,充分发挥其潜能。

短句的优点是让译员尽显独立干练的风格,由于需要立即脱离语言外壳,使译文脱口而出,视译对选词的准确度极大地考验了译员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有赖于译员平时的经验积累。 该译文采用了短句的形式,用多次停顿化解了原文中多次用“to”所造成的重复。 由于受语言形式的影响,很多人看到“to do sth”会译成“去做某事”而非“做某事”,所以视译中会习惯性出现“去帮他们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等类似的赘述。 这种表达在语意上没有错误,但译员需要尽量避免这种拖沓的表达,同时也要避免过多使用指示代词“他们”,去除这些词,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 同理,适当的删除和忽略“to help”会使得句子干脆利落,不必因为要翻译“帮助”二字而影响后面重点内容的表达,从而分散了译者的有限精力。 “expand their opportu⁃nity”如果翻译成“扩大他们的机遇”,听上去有些别扭,所以译者对这个短语也做了适当的调整,省略“their”,译成“创造更多机遇”。 “expand”(扩大)用“创造更多”来实现“扩大”的意味,让整个句子听起来流畅舒适。

关于词性转换,以形容词转换成主谓结构为例,需要对词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例2 中“Chinaproposed”是形容词性的定语,意为“中国所提出的”。 译文直接译成“中国提出”,这样就可以将下文出现的“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直接做句子的宾语,形成完整的句子。 做这样的处理后,第一句自然被切割成两部分,后一部分添加主语后则可和“pres⁃ents”连成另一句话。 一句英文译成两句中文,做到了成功断句。 当源语句子表达难以与目的语相匹配时,可以进行词性转换,通过对句子的重新排列、组句,化解语言中的羁绊,有助于更加流畅的表达。

2 视译对交传训练的促进作用

2.1 促进交传反应速度的提升

交传中笔记是必备的技能,初学者经常读不懂自己的笔记,原因有二:一是没听懂,记下来的是只言片语,没有形成意义单位;二是笔记读得结结巴巴,反复改口,这一点恰似视译的译文过程。 视译和交传中间可以由“笔记”作为两者关系的媒介,笔记将视译和交传译中环节做了很好的对接。Moser 认为,“视译与口译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时间压力、预判、寻找义群结束信号、口头表达等。 口译中需要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都可以在视译中得到有效地训练。”[1]

一般视译前会有较短时间快速浏览文本,扫读全文,如时间宽松则可以将术语、难点等划线做记号,甚至可将长句用竖线(│)切分成语块,以便视译时断句。 如例2:The China-propose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presents opportunity for both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通过切分,译员可及时组织语言进行输出。 交传则不一定有实料可以阅读,未知元素较多,但不能仅凭这一点判断视译比交传容易。 视译中由于一直观看文本,分析文本,译出目的语,译员需要克服源语带来的干扰,将大部分的精力分配到分析文本和转换信息上;而交传则是听、记、译的精力分配。

就笔记和视译文本相比较,笔记大多是简略而重点的信息点,在这里笔者用实心点(·)来形容它。 译员通过图、记录等形式帮助整理语义,经过大脑加工,形成译文。 视译文本是所有实词、虚词、符号爬满一条条横线的“芝麻街”,在这里笔者用空心圆(〇)来形容。 译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分析句子、挑拣重点,就相当于在空心圆里画上实心点(☉),然后经过大脑梳理,产出译文。 从这两者对比来看,视译比交传多一个划实心点的思维分析处理过程,在分秒必争的场合中,视译承载的压力并不小,需要译员拥有更快的反应机制,通过视译训练可以起到有效促进交传反应速度的效果,视译是口译训练中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环节,它可以作为交传训练的基础[2]。

2.2 促进交传语言质量提升

视译是边看边翻,交传是边听边翻,两者看似无关,实则关联度颇高,它们都需要眼、耳、口的协调配合。 视译在眼睛读、嘴巴说时也传达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及时给出指令,形成三种感官的交互运动。 “一目十行”是交传中“听觉输入”所无法企及的,可见视译的力量不容小觑。 交传中“眼”的使用是“读懂”观众,包括场景的氛围、表情、细节等重要的讯息和意义,在眼耳口的使用方面,视译和交传彼此能形成有效互补。

通过视译和交传的对比分析,可见视译和交传具备共性且关联度较大。 视译训练可对源语进行更深层次的意义提取,通过视译训练掌握断句、衔接等双语转换能力,可以起到释放语言自由、提升语言灵活处理能力、避免出口后改口的作用。 一旦顺句驱动的思维形成习惯后,就会减少记忆负担和麻烦,有助于记录笔记和读懂笔记。 视译训练对学生在交传中的意义摄取和流畅度有积极影响,视译技能对其他口笔译技能和语言能力均产生积极影响[3]。 有研究显示,经过视译训练的学生比单项进行交传训练的学生在语句的忠实度、准确度和流畅度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说明视译训练确实有助于译员交传水平的提升[4]。 视译训练要求广泛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宽译员的知识面,帮助译员为做好交传做到尽可能充分的知识储备。 将视译训练作为交传的辅助手段和必备技巧,是针对语言弱点直击要害、有效补齐短板的重要方法。 译者将视译的译文和交传的译文进行对比,可以从中体会到两种翻译的各自的优势,从而总结经验,采用更加灵活的处理方法,提升译文质量。 这样既可以提升视译能力,也可以提升交传质量,两者相互促进。

2.3 促进交传评估效度提升

交传评估主要有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三大指标,其中每一个大指标都可以根据语音语调、逻辑关联、语体使用、知识结构等要素做更细致的划分。而视译作为交传的重要辅助评估手段,它与交传从不同方面进行评测(见表1),可以有效甄别译员的专业能力,为交传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提供有效的教学和测评手段[5],从而对交传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估。

表1 评估指标、内容及比例

因同属翻译范畴,视译和交传对语言的要求和基本原则是统一的,表2 中视译评估内容与交传评估有重合之处。 该表更能体现出视译的个性化评估内容,可以作为交传的一种重要辅助评估手段。视译一方面可以作为交传训练的一种拓展训练,拓宽知识,延展能力;另一方面视译的加工过程可以给交传提供实践经验和学习指导,敦促译员在交传过程中自我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利用视译训练及时改正问题。 笔者建议视译的评估分数可占交传水平评估比重的30%左右,以评估为手段,促进译员对视译的重视,从而促进交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面对持续走高的国际翻译市场和不断提高译文质量的现实要求,译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进步。 视译作为口译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从阐述视译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着手,将视译和交传作对比,分析异同。 通过实例分析视译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提出视译对交传训练的促进作用,力图向译员提供一些提高视译和交传译文质量的方法,以期视译在交传训练中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短句译员口译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