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巩固·提升

2023-08-10金甜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金甜甜

[摘 要]“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设置的一个栏目,旨在将学校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轻视、家长敷衍、学生应付的现象,“和大人一起读”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挖掘“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价值,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注重课堂导读、家校联动、多方链接等策略,展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和大人一起读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3-004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为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任务群。这足以看出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 《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学习栏目,旨在将学校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它的教学价值、教学意义很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没有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导致该栏目的教学遭到冷遇。

在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时,笔者以课堂为主阵地,审视每个教学环节的意义,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同时,以家庭为后援团,开展家校联动,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打好阅读基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喜欢读。

(一)教师范读,渗透读的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有效的阅读指导。根据“和大人一起读”内容、类型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不同的示范:儿歌、童谣类可以拍手读,让学生感受它们的节奏和韵律;散文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童话故事类可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学着教师的样子讲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节奏明快的诗歌通过教师的范读传递给学生,也自然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达到让学生主动去读的目的。

(二)多元练读,体验读的形式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文章以儿歌、童谣、散文为主,语言平实又不失风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采用对读的形式进行练习。课堂上,可采用师生读、男女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的朗读兴趣越来越浓。

“和大人一起读”共选有6篇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有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经历、体会人物情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使学生完全融入故事中,朗读的积极性会更高。

(三)奖励评价,激发读的兴趣

对一年级的学生,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教室里设立“比一比,赛一赛”的评比栏,鼓励学生多阅读。当学生读完一个故事,教师就给学生贴上一颗阅读星,每个月统计一次,阅读星最多的学生获得“阅读之星”的称号。评上“閱读之星”的学生,不仅有上台展示的机会,还可以领取一份小礼物。这样既有精神鼓励,又有物质刺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以家庭为后援团,巩固阅读所得

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是“和大人一起读”的主体;回到家里,主体就变成了学生和家人。教学时,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除了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还要给家长传授阅读的“锦囊妙计”,引导他们陪伴孩子阅读,巩固课堂上的阅读成果。

(一)家长领读,引发阅读期待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需要家长协助,让他们学会阅读。家长把课文读给孩子听,孩子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进而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小白兔和小灰兔》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的第一篇故事,全文没有标注拼音。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人扶一把。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家长读这个故事。读完后,家长趁热打铁问孩子想不想读更多有趣的故事。这样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

(二)亲子合作读,促进阅读主动性

学生学拼音之后,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布置回家阅读小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合作读故事,可以一人读一次,也可以孩子读一句大人读一句。这样,孩子参与度越高,阅读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家长还可以适时地拓展同类故事,陪孩子一起读。这样在拓宽孩子的阅读面的同时,也提高孩子阅读主动性。

(三)家长评价读,提高阅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拼读生字,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时,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要求学生当“小小演讲家”,将故事读给大人听;还可要求学生当“小小评论员”,给大人的表现打分。

如《猴子捞月亮》这篇故事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因为有了前面几个单元的朗读基础,学生基本能把故事读出来。为此,教师设计了阅读任务单(图1),不仅让学生和家长互读,还设置了互动评价。这样的安排,既对家长的伴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又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发动“多方链接”,提升阅读能力

(一)由内而外,拓宽读的外延

1.联系生活实际,有温度

例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春节童谣》一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段春节视频,感受节日气氛,营造阅读氛围;再让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爆竹、接财神、拜祖先等。这样,让书本内容自然而然地与生活进行联结,让学生能更加亲近文字。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使文字有了温度,让学生更喜欢读这些内容。

2.链接绘本故事,有深度

一年级的学生更喜欢阅读绘本。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推荐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谁和谁好》之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大手握小手》……链接绘本故事,既使“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更为立体、厚实,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

3.跨越学科整合,有广度

“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应进行跨学科整合,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例如,读了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拔萝卜》 一文后,教师可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爱说爱演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演一演,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这样将阅读与艺术进行整合,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深化,获得阅读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发展。

(二)由浅入深,提升读的品质

在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举一反三,促发展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思维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和学生一起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读更多的文本,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读类似故事

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小松鼠找花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首先,在和教师一起读这一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底下的。接着,教师出示花生生长的小视频,让学生对花生的生长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奥秘充满好奇。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推荐类似的动物故事《小猫咪穿鞋子》。有了《小松鼠找花生》的基础,学生读类似故事会更感兴趣,读得更有滋味。

(2)读整本书

语文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读整本书没有逐字逐句的要求,可以像温儒敏老师所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可以是跳着读、猜着读等,只追求读得开心、读出自信。如在学生读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狐狸和乌鸦》后,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读下去,学生慢慢地感受到整本书的独特魅力,增强了阅读期待感和愉悦感,从而逐渐地爱上阅读。

(3)读系列书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阳光》一文,作者是著名诗人金波。独具童真、童趣的文章很受学生喜欢,很多学生读完之后还意犹未尽。于是,教师趁热打铁,适时推荐学生阅读金波的系列作品,如《听雨》《爸爸的鼾声》《会飞的花朵》等, 让学生延伸阅读,更深入地感受儿童诗的韵味。

2.由仿到创,能提质

(1)仿说仿写

想象丰富、爱说爱表现是一年级学生的显著特征。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读故事和儿歌的基础上,模仿课文进行说话练习,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下来。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谁会飞》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全文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结构都是相似的,先问后答。同时,儿歌的内容都是有关动物的,这也是学生喜欢和熟悉的。这样的儿歌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很适合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仿说一个小节;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仿写,写出属于自己的问答儿歌。

(2)能编会创

在仿说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提高难度,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创编,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拔萝卜》是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很熟悉,也很喜欢。因此,在读完、演完故事之后,教师顺势问:“小狗喊小猫来帮忙,会发生什么?小猫又会请谁来帮忙?最后,萝卜拔出来吗?”学生听完,马上来了兴趣,开始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多元展示,分享读的成果

1.集中展示,人人参与

钉钉平台的“班级圈”是最常用的一个展示平台。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学生将自己“和大人一起读”的视频上传至班级圈,教师请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当评委,给同学打分,并给予积分。这样,不论高低、不管好坏,人人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人人都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大大刺激了学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经验分享,辐射全体

除了定期在“班级圈”进行集中展示,教师还可定期举行经验分享活动,邀请特别优秀的学生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籍;还请优秀的家长来到课堂上,给大家讲故事,和大家一起朗诵诗歌、表演课本剧。当然,教师会给这些优秀的学生或家长颁发证书。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大人”,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陪伴者、参与者,要积极创造条件,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让学生想读、“悦”读、善读,并且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 胡慧敏.共读体验式“和大人一起读”的区域实证研究[J]. 小学语文,2017(05):32-36.

[3] 鲍宗武,黄雅屏 .“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學意义与课堂教学 实践 [J]. 语文建设,2018(35):51-53.

[4] 林炳 . 浅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的落实 [J]. 小学教学参考,2020(7):58.

[5] 贾纪东 .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45-47.

[6] 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