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整合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

2023-08-08孙晋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儿课程学习效率游戏化

孙晋玲

[摘 要] 游戏化是如今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理念。课程游戏化是课程与游戏的完美结合,让游戏活动充满教育色彩,发挥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效。幼儿课程游戏化,不仅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有利于幼儿的人格培养与精神成长。幼儿课程游戏化,让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相得益彰。

[關键词] 幼儿课程;游戏化;探索精神;学习效率;幼儿教育

游戏化是如今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理念。课程游戏化就是以游戏方式去组织和实施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它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融入游戏活动之中,使游戏成为知识的载体与学习的途径,让游戏活动充满教育色彩,发挥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效。幼儿课程游戏化,不仅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有利于幼儿的人格培养与精神成长。

一、游戏活动中蕴含的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

游戏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活动,不仅表现为一种娱乐精神,还潜藏着另外两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即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

游戏精神是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它是游戏的中心内核,是游戏的魅力所在。游戏精神是一种主体精神、体验精神,具体体现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遵守游戏的规则意识、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探索精神是指幼儿对所想知道的对象锲而不舍的探究意识与求索精神,具体体现为对一切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不屈不挠的毅力等。

游戏所具有的这些精神内核,是幼儿成长的动力源泉,是课程游戏化的价值追求。幼儿课程游戏化,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情感,愉悦幼儿的心情,培养幼儿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激活幼儿的思维,孕育幼儿的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凸显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

幼儿课程游戏化应当建立在培养幼儿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在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我们应当关注课程的“三化”与“三性”,凸显课程的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

(一)“三化”中体现游戏精神

1.趣味化。幼儿游戏课程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因此,游戏课程要趣味化,让幼儿觉得有趣,符合幼儿的心理认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能够完全沉浸于游戏中,充分彰显游戏的主体精神。

幼儿游戏课程的趣味化体现在游戏具有儿童味,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选择素材,用幼儿喜爱的一些活动形式开展游戏,让游戏充满童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笔者常常采取游戏教学,将音乐活动游戏化,以趣化音乐学习内容。譬如,在教学《数鸭子》一课时,笔者根据音乐内容,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鸭子,跟随音乐模仿小鸭子的叫声和动作,学习小鸭子走路和游泳。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让音乐学习活动趣味化,有效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2.简约化。要想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需要将游戏化课程设计得简约,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游戏活动的方法、流程应简单明了,轻松易学。游戏要淡化知识性学习,淡化枯燥的说教,要提高游戏的实践性,让幼儿亲眼观察、亲手操作,给予幼儿充分体验的机会,体现游戏的体验精神。

幼儿游戏课程的简约化,体现在游戏主题专一,而不是多而杂。教师要勇于为游戏瘦身,要精简游戏目标、内容、程序。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目标不宜过多,幼儿一般只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可以了。游戏规则要简单,游戏节奏要简约,游戏形式要简练。

3.合作化。现在的幼儿几乎都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至于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他人合作、不愿意帮助别人的意识,在游戏中常常和同伴争抢玩具,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合作可以共赢,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游戏精神。在游戏活动中,要关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培养幼儿尊重谦让、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要将合作作为游戏精神体现的标志,多设计一些群体游戏活动,多组织幼儿开展合作类游戏,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孕育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三性”中体现探索精神

1.启发性。课程具有教育功能,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载体。课程游戏化是课程与游戏的结合,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助长课程的教育性。幼儿课程游戏化,旨在寓教于乐,在玩乐中探索知识,锻炼各种能力,提升思想品德。幼儿课程游戏化要具有启发性,要富含“思维因子”,能够启迪幼儿思维,培育探索精神。

指向探索精神的游戏化课程,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问题是思维的引擎,可引发幼儿思考与实践。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融入问题、诱发思考,打破认知平衡,引发幼儿质疑,促进思维发散。课程游戏化教学,要让幼儿在玩中思、思中玩。

2.探究性。自主发展能力是幼儿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索精神是自主发展核心素养的标志。指向探索精神培养的幼儿课程游戏化,要体现游戏的探究性,而不是一味无目的地玩。

课程游戏化中的游戏是探究活动,不仅是一个娱乐过程,还是获取知识、寻求真理的过程。在幼儿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要用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猜想、设计、验证,要让幼儿手脑联动,独立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鼓励幼儿不怕失败、勇于进取、持之以恒地探究。

3.创新性。创新是探索精神的最高境界。指向探索精神的幼儿游戏课程,要充分凸显创新精神,关注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幼儿仅停留于参与游戏层面,还要引导幼儿创编游戏,创新游戏规则,使幼儿成为游戏课程的开发者与建构者。

在建构游戏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益智类游戏,如数字游戏、拼图游戏等。在组织这些游戏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游戏活动,在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多样性。

三、当前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

部分幼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以为课程游戏化就是把课程教学转化为游戏,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游戏的形式,想方设法变换游戏的形式,以期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而忽视了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虽然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很开心,但游戏结束之后,幼儿的感悟收获甚少,并未得到实质性发展。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不是平时的纯游戏活动,不能重形式轻实质,不能重娱乐轻教学,不能淡化游戏的育人价值,不能忽视探究学习,而要启智润心、立德树人。

(二)重结果轻体验

游戏化教学不仅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还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学思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然而,有些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往往重视教学结果,忽视幼儿体验,他们的教学急功近利,游戏中很少给幼儿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时间,而是带领幼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缺少深入的体验感悟,使得幼儿的认知和思想很难获得有效提高。有效的游戏教学是游戏与学习的深入融合,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建构知识、提高智能、丰富情感、塑造人格。

(三)重主导轻主体

幼儿课程游戏化旨在提高幼儿的能动性,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游戏化教学中,许多教师重主导轻主体,对幼儿的干涉和指导过多,以至于喧宾夺主,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权,束缚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智慧的教师会权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做到导让结合,少一些干预,适度导引,主动让出教学时间,解放幼儿手脑,让幼儿多做、多思,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重模仿轻创新

在当前的幼儿课程游戏化实施中,许多教师重模仿轻创新。他们在游戏化教学中,习惯模仿现成的游戏,不愿自主创编新游戏,喜欢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模仿类活动,或者将游戏规则、方法、流程直接告知幼儿,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动作等。其实,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创编游戏,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共同设计游戏的内容、规则,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去。

四、指向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情境催生,激发游戏与探索欲望

情境是一種带有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这种场景不仅直观,还能够营造一种情感场,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在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性游戏情境,将问题融入游戏,让游戏带有情感色彩与问题色彩,用疑问式情境催生幼儿的情感、思维,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游戏与探究的主人。譬如,笔者在游戏化教学中,经常借助幼儿熟悉而又喜爱的动画创设情境,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融入探究问题,引入游戏活动。

(二)引导经历,在设计与实践中体验

指向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的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体验的过程,需要幼儿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只有经历游戏和探究的过程,幼儿才能深刻体验到游戏的真谛,掌握探究的方法。有效的经历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主动投入游戏活动,还要求教师当好幼儿的引路人,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幼儿跨越思维障碍,自主设计出有趣的游戏内容、合理的游戏规则,然后引导幼儿投入游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验证自己的设计,探究问题的答案,感受探索的魅力。譬如,在《比谁滚得远》一课中,笔者在组织幼儿玩滚球游戏之前,引导幼儿猜想结果,组织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彰显了幼儿的游戏主动性与探究主体性。

(三)鼓励交流,在讨论与质疑中碰撞

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要注重沟通,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沟通的重要渠道,可以传递信息、交换观点,可以融洽情感、增进友谊,可以交锋思维、碰撞思想。游戏活动中的交流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言语的交流、眼神的交流、动作的交流等,而在以探索精神为核心的游戏活动中,讨论与质疑是最好的交流方法。因此,教师要多组织幼儿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鼓励幼儿质疑并提出独特见解。譬如,在《比谁滚得远》一课中,笔者以滚球游戏为载体,组织幼儿开展广泛的交流,给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主题:“为什么总是老师的物体滚得远?”“这个游戏为什么不公平?”“怎样设计规则才算公平?”在幼儿讨论过程中,笔者当好鼓舞者与引导者,通过赏识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鼓舞他们进行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幼儿讨论与质疑,激活思维,开阔视野,推动探究走向深入。

(四)激励竞争,在比拼与合作中探索

游戏精神是一种多元精神,既是一种独立精神,又是一种集体精神;既包含竞争意识,又包含合作意识。在基于游戏精神与探索精神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激励策略,组织幼儿开展比赛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引导幼儿在比拼与合作中探索。比赛类游戏活动,有个人对个人的比赛,有团队与团队的比赛。譬如,在《比谁滚得远》一课中,笔者采用的是师生比赛,在“合作运球”游戏中采用的是小组比拼,这两种游戏都能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探索学习。不过,笔者倾向于小组之间的团队比赛,这种比赛既有助于激发幼儿个人的潜能,又有利于增强幼儿之间的凝聚力,从而能够集思广益,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与创造欲。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寓教于乐,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1(6):33-34.

[2]李荔.课程游戏化,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J].教育界,2022(27):113-115.

猜你喜欢

幼儿课程学习效率游戏化
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钢琴学习中的内心默唱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