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困”与“法”

2023-08-08张冰渝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作业设计双减

张冰渝

内容摘要:“双减”政策自出台以来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基于新政策,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作业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作业设计“一核心+四化原则”的脱困之策。“一核心”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四化原则”分别为育人化作业观念、多元化作业内容、创新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双减” 作业设计 提升路径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指出应当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后文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对学生学习负担的重大调整。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任务[2]。因此,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途径。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实困境

(一)功利性作业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仅仅把作业看作是课后落实、巩固和检查知识的重要手段,或是提高成绩的操练形式,忽视作业的育人功能,弱化作业真正价值。理念的偏差决定了当前作业设计以分数为导向,具有极强功利性。

(二)混乱性作业目标

部分语文教师不曾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或者目标出现混乱,作业布置存在随意性、任务性,忽视内容的衔接性、针对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依赖性作业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份初中语文教师以配套练习册为中心来进行作业布置,教师很少自行设计作业,甚至很多学生发现作业题目出现经常性的重复。这样的作业设计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却以同样的面貌面向层次不同的学生,窄化了作业的功能,加强了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既无法让教师专业发展成长,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枯燥性作业形式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当下的语文作业在实际布置形式上,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多为抄写、背诵;作业内容还停留在“双基”时代,缺乏拓展延伸,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单调性作业评价

作业设计的评价主体通常只有语文教师,缺乏多方参与,学生呈现被动接受的态度。长此以往,学生出现思维的僵化,缺乏“主人翁”的意识,不利于发挥主体性。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脱困之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初中生负担太重。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3]因此,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又要坚持“四化原则”,即育人化作业观念、多元化作业内容、创新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双减”目标。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关注语言建构运用

温儒敏教授指出:“新课改后,教材出现一边倒,过度强调人文性,弱化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4]过去的语文作业更多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与检查,出现“现讲现考”、“背了就能得分”的现象,这无疑难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核心素养其他三项要素都是建立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基础上,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作业设计需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要以古诗词背诵、字词辨析等基础性知识表现出来。“墙高基下,所得必失”,基础性知识需要占据中心位置,让学生对语言感知、吸收、内化、运用。

2.注重文化底蕴积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渗透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文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应当润物细无声体现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在讲“豫”这个生字时,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指導学生进行掌握练习:构形上,左右结构;书写上,左收右展,字意上,欢喜快乐。如果把字形和图画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指出,“豫”是位于黄河流域以南的河南省简称,殷商时期,气候湿热,大象曾经生活在河南一带,被人类所驯服。因此“豫”字左边为“予”,予者我也,予的右边为象,“豫”即表示为一个人手牵一头大象;从地理角度来看,河南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整体区域地图如同象的形状。这样既让学生从实用角度认识“豫”一字的字音字形,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方面的立意、构图、关联的审美熏陶。

3.发展学生思维结构

作业设计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结构思维、发散思维,在学生大脑里呈现整合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例如学习《春》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作业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思考写景文应该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如何选择典型景色来写,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

4.培养审美鉴赏意识

五育并举最初由蔡元培先生提出,经过演变被赋予新的内涵:“现代化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在语文学科中不容忽视,审美活动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是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5]教师应当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鉴赏美能力的载体。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吟诵引入语文作业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堂上的诗歌同吟诵结合,自己作曲、自己编舞、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即兴表演。这是考察学生是否深层次理解鉴赏古诗文等元素,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给与学生美的享受。

(二)育人化作业观念,指引正确方向

作业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完整的教学工作环节由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与学业评价组成,教师更看重布置作业这件事本身,而非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将作业视作课堂教学的延伸附属品。因此,作业成为教师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与未经思索的产物,成为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应该拒绝对分数、升学的片面追求,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生命力,促使教师更关注语文作业本身带给学生的真善美熏陶。要想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应该成为教师精心设计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具有人文意蕴和情义趣味。[6]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份文言文基本字词检测作业,并在作业前写上这样一段话:“星云转换,你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回古代!你环顾四周,发现家贫如洗,还面对着年迈的老母和沉重的赋税。现在一个扭转乾坤的机会摆在你面前,只要你成功通过本次府试,就能获得秀才功名,免除赋税。以下是本次科举考试的内容,快来做一做让自己大放光彩吧!一定要尽力、认真完成喔,祝你成功!”这样的作业设计是不是更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呢?

(三)多元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

1.多学科融合系统作业

语文学科属于丰富性的人文学科,同单纯局限于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相比,多学科融合系统作业有利于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联系。从宏观上看,既能整体布局,又能合理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与总时长,培养学生宏大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上看,创新作业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主题,让每个学生发扬自身优势,规避不足。多学科交融系统作业需要学科教师中出现一位领头羊,加强教师团队的沟通协调,统筹规划时间与课程进度,寻找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点。以语文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系统作业呈现出综合性、丰富性、系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多维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拓宽语文作业外延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服务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能够将教学的影响延续至学生的生活,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提供机会。例如,在进行病句专题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组成大字本,成为全班练字的范本;让学生关注vista看天下、人民网等公众号,连接时事热点,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成为作文素材。这种作业形式体现“生活语文”的观念,努力切入初中学生的语文生活,促使学生拓宽学习视角,还能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现时代性。

3.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设计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学生主体差异性特征,将以前统一尺度、统一模式的作业改为有差异性和梯度性的作业。[7]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格特点、个体智能优势、兴趣爱好、完成作业支持条件等来作为分层的标准,设计多样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攻克重点字词和古今异义词,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从写发现桃花源以及桃花源的自然景色到进入桃花源,后写到渔人受到的热情款待与桃花源的由来、离开桃花源。同时,教师要通过讲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點拨学生理解“世外桃源”象征含义与特殊意义。在布置相关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这篇课文的主旨把握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试着完成课文与《桃花源诗》的对比阅读;对于课文的主旨把握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再试着理解本文主题。课后习题的难度呈现出阶梯性,与课堂教学层次相对应。

(四)创新化作业形式,增加作业实践

创新作业形式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散与开拓的重要途径。但要明确,创新不是颠覆,应该确保创新形式下的作业设计内容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广泛运用新媒体与信息技术。针对初中语文的基础性知识,例如课文的朗读、字音字词的识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荔枝app、朗读亭等录音软件来跟读,现场时效评分;针对倾听类作业,可选择国际在线、教育部语用司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网及中国广播客户端等平台,让学生在线收听相关内容的音频或视频材料[8];针对表达类作业,学生录制简单的微课视频,人人充当老师表情达意,优秀视频可由语文教师上传班级抖音号公开分享。

其次,紧跟时代潮流,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近年来密室逃脱、剧本杀、KTV等新型娱乐逐渐进入中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歌带读,运用音乐的旋律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气语感;利用剧本杀设计阅读作业,戏剧表演设计课本剧作业;利用手工的造型艺术给予学生写作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布置多样化作业,例如学习古诗词后开演唱会与诗歌朗诵会,学习新闻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综合性学习后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赛……

例如,学习部编本课文《孔乙己》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份剧本杀作业《孔乙己死亡了吗?》,让学生完成死亡档案确认,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1.导语:寒风萧瑟,鲁镇侦察队于野外发现一具无名尸体!经过排查,孔乙己进入侦察队视线,侦察队立刻赶往鲁镇的酒店……

经调查,死者与孔乙己仅有百分之八十相似。“孔乙己还欠十九个大钱呢”酒店掌柜感叹!

临近年关,无名的尸体是否就是销声匿迹的孔乙己?那欠着的十九个大钱,又应当何去何从……

2.死亡档案:

①死者姓名:孔乙己

②死者身份:落魄、未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③死者外貌:

①初见时:身材高大、青白脸色、乱蓬蓬花白的胡子、又脏又破的长衫

②断腿后:破夹袄,黑瘦脸,盘两腿

③死者性格:好吃懒做、迂腐、懒惰、软弱、爱面子、诚实、善良、乐于助人

④死亡原因:肉体的毒打;心灵的虐杀;众生的冷漠;自己的迂腐麻木;吃人的封建文化;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

3.是否确认孔乙己死亡?

不确定“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

(五)多样化作业评价,发展学生内驱力

首先,增加作业评价主体。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纳入作业评价的主体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注重同伴交往和他人评价,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既能获得正向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同伴对作业的完成动机。家长也应参与作业评价,成为监督者、建议者的角色,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其次,增加评价形式。“双减”形势下的作业评价方式应该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使作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采取个性化的评价语,增加温馨度,或采用作业展评的方式,让作业成为学习的任务驱动力。

综上,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庞大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教育部互相配合,统筹规划,更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四化”——育人化、多元化、创新化、多样化的语文作业。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12-15].https://baijiaohao.baidu.com/sid=1706163

307792682862&wfr=spider&for=pc.

[2]余琴.初中語文作业的设计原则与使用建议[J].语文建设,2021(22):10-15

[3]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减轻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EB/OL].Https://new.qq.com/omn/FIN20210

/FIN.2021-07-24.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 教材 教法,2016,36(11).

[5]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2):4-9.2017.37(5):52-42.

[6]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

[7]刘亚琼.基于多元智能理念下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2020(19):19-21.

[8]吴进礼.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研究[J].新课 程导学,2019(22):5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