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探究

2023-08-07王慧琴

求知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意识的培养。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路径,优化师生关系,提升课堂趣味性,加强问题引导,明确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堂体验

作者简介:王慧琴(1977—),女,甘肃省白银市白銀区第十一小学。

小学是学生开发智力与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思维僵化,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根据当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标准入手,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一、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

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基于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掌握数学教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使其在成长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减轻学习压力。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掌握学生学习路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为目标,转变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改善数学教学方向。随着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向进行改善,旨在降低学生课业压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良好体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落实个性化理念,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2)调整数学教学方法。传统数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难以从中获得良好体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新的理念为前提,如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潜能。(3)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课程标准下,过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要求,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学生个人思想观念加以引导,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扩大进步空间[1]。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总结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学生的教学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生搬硬套地传授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思路,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此外,不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排斥心理,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不像语文、音乐、美术学科那样生动有趣。而教师十分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加大管理力度,导致师生矛盾更大。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如何调整师生关系,是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练,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布置的作业难度大且任务重,学生一时间无法适应。

(3)学生学习兴趣偏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理论知识点较多,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做题时往往会生搬硬套教师提供的公式。在教学初期,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有待改善。

(4)教学方案设计不够完善。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如果教学方案存在漏洞,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也会受到影响。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采用固定方法开展教学,教学方案与PPT的制作常常套用以往的内容,未针对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2]。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一)优化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升教学水平,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掌控教学进度;不断对师生关系加以调整,优化与学生的关系,双方一同致力于学习成绩的提升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例如,在学习关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思考问题。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拿出电子秤,对学生身边的物体进行称量,随后学生就会发现许多物体的重量并不是刚刚好的整数,后面的数字如何读取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此时,教师再导入“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相关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小数”。再如,随着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在称量体重时,我们可用小数来精确表达重量。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课堂感受,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3]。

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落实人本理念,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考虑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的学习情感,尽可能地做到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学生个人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指导。例如,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表现,满足其自我表现的欲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板书,并在班级内公开展示,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短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学生体验

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教学模式,鼓励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增加知识点趣味,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过讲解后直接将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引出公式后,学生可以直接套用公式。但是,教师忽略了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在计算面积时的区别与相似之处,导致学生无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割补”和“拼摆”的方式,使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并引导学生从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经过想象与观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通过把握学习方向,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特长开展教学,能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4]。

(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性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标准下,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转变教学思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如学生外出聚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出每个人应缴费多少钱,确保每个学生缴费相同,保障公平性;提高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兴趣,依靠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统计图信息,如学生成绩变化、作业完成情况或每日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让学生通过统计图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对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学生兴趣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贪玩,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难以在课堂上或做作业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法实现高效学习。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这对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学生天性好玩并不是学习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加强对这一特点的利用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教学优势。教师应大胆创新,营造出寓教于乐的轻松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数学问题进行拆分与调整,试着采用游戏的方式表述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问题的最佳解决步骤;鼓励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创设游戏,将数学问题和游戏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转化数学概念,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导,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式学习,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合理分配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沟通,在发散个人思维的同时,学习他人经验,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向他人求助,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优化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情况编制数学教学方案,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详细的条件与要求,教师需要把握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灵活调整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压力,避免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产生排斥的心理;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阶段性地设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教师应根据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情况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对学习资源的开发,促进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课前预设环节开始,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删减重复的部分,增添重要的内容,或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关于钟表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钟,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面,引导学生对“时针”“分针”以及表面上的12个数字进行理解,让学生理解“整时”与“半时”的内涵。教师要及时予以学生肯定,启发学生寻找不同的时钟认读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提高个人素质,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授数学知识点,减轻教学压力,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方便各部分知识点的有效衔接。

(五)加强问题引导,激发思维活力

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对学生数学分析意识的培养,向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感知能力与空间认知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以教材作为参考依据,教师可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出差异化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采取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困难的方式,激发学生逻辑思维意识,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回答。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难度偏大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思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调动学习学习热情。

(六)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也会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当中,教师应把握这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实践。应用题始终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且在考试中分数占比较大。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计算,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要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向学生讲述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氛围中;根据教材内容,将其以生活化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其中要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应用。

结语

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转变教学观念,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感受来自知识点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潜能;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加强问题引导,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赵得清.立足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探究[J].知識文库,2022(15):46-48.

张秉金.数理能力到核心素养:数学新课标的传承与创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主要特点与教学启示[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2,60(Z1):60-61.

杨丽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契合性的调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22.

潘艳萍.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学周刊,2022(2):35-36.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