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例儿童曼陀罗群体中毒急救与护理

2023-08-02裴一洁党娟章江琳樊落凌继祖

护理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毒事件曼陀罗误食

裴一洁,党娟,章江琳,樊落,凌继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曼陀罗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别名洋金花、醉心花、狗核桃等。多生长于河岸、住宅旁、马路边或草地上[1],生活中十分常见。其种子、果实、叶、花均有毒。由于儿童心理、认知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毒物的认知水平较低,常因误食而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曼陀罗的有毒成分主要为山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果实中阿托品成分可达8.33%。其中以种子毒性最大,一般儿童内服3~8 枚种子即可中毒,而且毒性发作较快,一旦急救不及时,护理不当,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儿生命。2022 年9 月我院PICU 收治8 例儿童曼陀罗群体中毒,经过精准识别、多学科协作诊疗和PICU 医护团队紧急采取专业救治与护理,最终8 例患儿转危为安,现将急救与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急性曼陀罗群体中毒儿童共8 例,男孩2 例,女孩6 例,年龄7~9 岁,均为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其中有3 对为亲姊妹或亲姐弟者。因在路边空地玩耍时误服曼陀罗种子后相继出现中毒症状而由当地卫生院转诊至我院,就诊时间为误食后4 h 左右。入院时7 例患儿呈嗜睡状态,1例患儿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为6~8 mm,对光反射迟钝;共同的症状为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干舌燥、头晕、腹痛及恶心呕吐,低热(37.3~38.1℃),心率快(100~150 次/min),呼吸促(25~35 次/min);个别患儿出现谵妄、幻视幻听、四肢抖动、全身水肿等症状。根据家长提供的误食曼陀罗果实照片,结合8 例患儿的中毒症状,确诊为急性曼陀罗中毒,但因患儿无法准确描述误食种子数量,又系儿童群体中毒事件,故上报医院各级领导,迅速成立院内专项医护救治小组,同时申请省内及国内专家会诊,制定紧急救治方案。

1.2 治疗方法及转归入院后因明确诊断为急性曼陀罗中毒,故联合院内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呼吸科、血液科、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诊疗,制定紧急救治方案。首先立即给予0.9%氯化钠溶液洗胃,25%硫酸镁导泻,以减少毒物吸收,同时开通2 条静脉通路,给予快速补液、利尿以促进毒物排泄。其次根据省内外专家的会诊指导,2 例阿托品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针对性予以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7 例意识障碍程度较重的患儿行血液灌流治疗,其中1 例患儿同时行静-静连续性血液滤过串联治疗。24 h 后7 例患儿意识清醒,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故停止血液净化治疗,以避免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期间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外,给予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及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对症支持治疗,经专家综合评估研判后,8 例患儿分别于第3 天、第5 天康复出院,后续追踪回访。

2 护理

2.1 意识障碍的护理是难点,成立专项救治组8例患儿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嗜睡、谵妄及昏迷等意识障碍,为确保中毒患儿安全,经院党委快速研判,将8 例患儿同时收住儿童重症监护室,将成立以儿科ICU 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专项救治组,并按照重伤员∶护士∶医生∶辅医为3∶3∶1∶1 的伤员与急救人力资源的最佳模式比例配备护士人力资源[2],施行专人专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对于躁动明显的患儿适当给予约束,随时检查约束带松紧度及肢体活动情况,防止发生皮肤勒伤等意外。2 例中毒较重的昏迷患儿出现了谵妄、幻视幻听及四肢抖动现象,极不配合洗胃与导泻,故在操作前及时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镇静止惊药物,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呼吸、血压及用药效果,准备好急救用物及抢救设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配合抢救[3]。

2.2 快速清除毒物,减少曼陀罗吸收量急性中毒时,及时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洗胃可快速清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口服中毒后4~6 h 内洗胃效果最佳[4]。考虑到8 例患儿年龄段偏小,无法承受电动洗胃机较大的抽吸压力和冲洗量,故入室后即刻予以留置12 号胃管,患儿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采用50 mL 空针抽吸生理盐水进行手动洗胃,每次50~100 mL 反复灌洗,直至患儿胃内溶液干净清亮无味时停止洗胃。同时严密观察胃管洗出溶液的颜色、量及腹部体征,要求灌入量与抽出量相等。在使用空针手动洗胃过程中多例患儿均出现恶心呕吐、抽吸不畅及食物堵塞胃管等现象,给分秒必争的洗胃过程造成很大难度,故在洗胃时2 名护士密切配合,一人抽吸洗胃液,一人按摩腹部,并且帮助患儿变换体位以保证抽吸顺利,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出现呕吐物反流窒息。8 例患儿在洗胃结束后经胃管给予25%硫酸镁5 mL 导泻,以快速促进毒物的排泄。护理人员时刻床旁守护好患儿,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

2.3 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由于8 例中毒患儿中7 例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无法准确描述误食数量,又系儿童群体中毒事件,考虑到急性中毒“就重不就轻”的原则,为保护患儿生命安全,快速降低毒物吸收对患儿神经系统和各重要脏器的影响,护理组立即做好血液净化治疗前的上机准备,入院2 h 后顺利给予7 例患儿血液净化治疗,均采用HA-230 血液灌流器,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5]。由于患儿血管细小,管腔狭窄,往往会出现置管困难,加之7 例中毒患儿处于躁动或谵妄状态,故置管前给予了精准的镇痛镇静药物管理,在床旁B 超引导下,均经右侧股静脉顺利置入8.5Fr 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由于患儿血容量小,体重轻,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非常敏感,7 例患儿因体外引血量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波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动态血压及血糖,发现低血压、低血糖等情况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同时应随时观察血液净化回路和灌流器中有无凝血情况[3],及时调整依诺肝素钠的抗凝剂量,防止出现体外凝血现象,以降低患儿血液净化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2.4 群体中毒儿童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曼陀罗中毒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本组患儿均为小学生,8例患儿中有3 对为亲姊妹或亲姐弟者,故家长特别焦虑、恐惧、无助。第一时间将所有患儿家长集中在家属接待室,及时告知病情进展及讲解疾病的治疗及转归,定时通过视频探视方式了解患儿状况,减轻了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患儿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采取讲故事、看动画片、做游戏等形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患儿恐惧、紧张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2.5 曼陀罗毒性知识缺乏的宣教本组8 例曼陀罗中毒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这时的儿童社会活动范围大,好奇、好动,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缺乏对毒物的认识,容易发生中毒。本组患儿经询问得知将路旁的野生曼陀罗误当成小学课本中学过的小版“苍耳子”,用石头敲碎曼陀罗果实后将种子食用,从而发生群体中毒事件。故在患儿离院前,护士通过两者的图片及相关特性,向患儿详细讲解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教会患儿正确区分曼陀罗和苍耳子。同时仔细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告知患儿在不能正确辨认时,绝不能随便采摘和食用不认识植物的果子、花朵或茎叶等。但相比治疗,预防更重要,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尤其在学校、居民小区、幼儿园必须加强曼陀罗中毒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儿童和人民群众了解曼陀罗的毒性与外观,避免误食引起中毒[6]。此次中毒事件发生后,护士录制了“有毒!小朋友请远离“小刺球”曼陀罗”的科普视频,发布于医院官网和自媒体平台,用于宣传儿童曼陀罗中毒的相关知识,以降低曼陀罗中毒事件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中毒事件曼陀罗误食
曼陀罗的美与毒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金色曼陀罗不同播种期的生理指标测试试验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云南: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提醒到正规市场购买注意食品安全
木本曼陀罗的写生方法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假酒中毒
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特点探析
一例奶牛误食桃树叶中毒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