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节日,浸润生活

2023-07-21顾佳甜

求知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摘 要: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文章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发、组织与实践,增强幼儿园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丰富幼儿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魅力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幼儿找寻“生活”的本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节日活动

作者简介:顾佳甜(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虹西幼儿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强调: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节日主题活动作为幼儿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敬老爱幼、勤劳勇敢、团结善良、奋发向上等传统精神品质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气质品质,还能帮助幼儿擦亮“人生底色”[1],促进幼儿由自然人真正成为社会人,实现整全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幼儿园通过开展“五十六个民族大联欢”国庆节主题活动,将社会资源引入幼儿园,将生活资源引入课程,使爱国行动走进生活[2],使幼儿真正成为“迎国庆”的当事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要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我们以幼儿园的国庆节游园活动为背景,以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以“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为原则,围绕土家族、基诺族、土族、傣族等4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通过“土家族文化大探索”“游园计划我做主”“游戏畅游日嗨翻天”三大步,引导幼儿感知和熟悉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体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土家族文化大探索

陶行知先生指出: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元素,能激发幼儿无穷的探究欲望,我们要观察并及时捕捉合适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3],用生活来教育,引导幼儿感受生活的无穷乐趣。

自由活动时,墙上的地图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添添用手指着地图骄傲地说:“这是我爸爸去湖南出差带回来的地图。他在湖南看见了土家族人。”土家族的房子长什么样?土家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土家族有哪些美食?土家族的游戏有哪些?一系列的问题瞬间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产生。《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鼓励孩子们通过翻看绘本、询问父母、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土家族的资料,对土家族文化形成初步的認知,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组织了集体谈话活动“美丽的土家族”,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用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发现。通过展示土家族酱香饼的图片、土家族吊脚楼的视频、土家族服饰的实物等一系列资源,让孩子们欣赏、观察、比较,能让其全面地了解土家族神秘的民族文化内涵。

虞永平教授曾说:“幼儿园的课程要立足于幼儿生活,从幼儿生活中来,在幼儿生活中展开,为将来生活奠基。”孩子们对土家族的兴趣源于日常生活的谈话,教师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调查、掌握、了解民族文化,激起孩子们对土家族文化强烈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一场精彩的民族之旅也孕育而生。

(一)建构游戏:群山掩映吊脚楼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自由性等特征。孩子们以探究土家族文化为开端,以对土家族建筑的兴趣和好奇为直接动因,自主选择建构区积木、薯片罐、纸箱、树枝等不同的材料,创造性地搭建心中的土家族吊脚楼。果果、诺诺、依依用薯片罐、纸箱和积木,搭建出了类似庭院的造型。果果指着最底层的薯片罐自豪地说:“这是我搭的吊脚楼,薯片罐就是吊脚楼的脚。”“吊脚楼的脚,太神奇了!”一时间,吊脚楼建筑引起了孩子们的围观,他们跃跃欲试,也想搭建自己的吊脚楼。户外活动中,悠悠双手捧着树枝跑过来问:“老师,可以用树枝搭吊脚楼吗?”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原生态、低结构、贴近生活的材料能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态场域中开展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自然、最纯真的游戏。于是,笔者肯定了她的想法,鼓励幼儿走进树林,大胆寻找可以用来搭建吊脚楼的材料。幼儿自由结伴、合作分工,你捡树枝,我捡树叶,走到情景屋开始搭建吊脚楼。“我用树枝搭房间。”“树叶放这儿就是小河。”……不一会儿,吊脚楼的搭建就完成了。可是问题又来了,树枝和纸箱都是原木色,放在一起呈现的效果并不好。问题性是幼儿智力和能力的特性之一,常常在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时体现,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4]。问题从孩子中来,在孩子手中解决。笔者鼓励幼儿自主协商,他们最终决定给吊脚楼加点颜色。上色的材料哪里有呢?他们回到教室,在美工区找上色的材料:颜料、炫彩棒、毛根、超轻泥、雪糕棍、马克笔、扭扭棒……幼儿将材料统统带到情景屋,你用颜料刷树枝,我用雪糕棍拼房子,一栋栋色彩鲜艳的吊脚楼出现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传统教育消灭了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不教学生用脑、用手。”我们引导孩子们用纸箱、积木、树枝、树叶等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和自然材料,自主设计、合作、搭建、上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力,通过室内外的吊脚楼搭建的尝试,与室内外环境的充分结合,实现了幼儿与大自然的深入互动与密切融合。

(二)美术游戏:土家之花“西兰卡普”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形成,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日益增强,他们能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大胆的创造与想象。“可可,你穿的是土家族衣服吗?”一群小女孩围着可可叽叽喳喳地说着。原来是可可服饰上的民族花纹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指南》中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笔者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验证了可可的衣服上确实是土家族服饰中独特的“西兰卡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由于“西兰卡普”的工艺美引起了幼儿的共鸣,笔者把“西兰卡普”的图片投放在美工区,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比较,有的孩子还拿起纸和笔尽情地想象和设计自己的“西兰卡普”。“你这‘西兰卡普的颜色真鲜艳,太漂亮了!”“中间是个对称的多边形,真好看!”幼儿分享着自己的作品,交流着欣赏美的感受。

幼儿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往往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笔者投放各种各样的“西兰卡普”图片和“西兰卡普”布条后,幼儿自主发现“西兰卡普”纹路和色彩的特点,并进行创造性、艺术性的表达,色彩的渲染、线条的流畅、画面的布局,幼儿做到了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心有所悟,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能体验生活的无限乐趣。

(三)体育游戏:强身增情“克马抱蛋”

陶行知先生曾说:“好一点的课堂,允许孩子提问了,却不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活动。”在幼儿提出想要进一步了解土家族文化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合力,调动各种资源,让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调查、统计,发现土家族游戏种类还挺多,幼儿最感兴趣的是“克马抱蛋”。笔者引导幼儿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自然,在户外大自然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设计游戏环节,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只见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到小木屋里找来毛球、地垫,相互配合,开展“克马抱蛋”游戏,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快乐地嬉戏。

毛球、地垫的奇妙组合,常见游戏材料的一物多玩,使得幼儿的意志品质、发散性思维、身体的灵活性、体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融入生活资源的利用、生活问题的解决、生活游戏体验的教育,才是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协调、整全发展的生活教育。

二、游园计划我做主

班级的民族主题教育活动唤起了幼儿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热爱的情感。接下来,就是幼儿园组织的“民族游戏畅游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浅显性、生活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与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观察幼儿、聆听幼儿、了解幼儿,捕捉教育契机,鼓励幼儿参与到游园活动的准备中,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体验,使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我们请你玩

小班时期与家人一起游园的体验,让幼儿对这次游园活动充满向往与憧憬。笔者以问题为导向,以幼儿的需求为指引,以幼儿的发展为主旨,引导幼儿在亲身实践、操作和探索中,不断丰富经验、提升经验、发展经验。“这么多土家族游戏,我们班请其他小朋友玩什么呢?”“我选最喜欢的‘西兰卡普!”“我选有趣的‘马克抱蛋!”“我选最好玩的搭建吊脚楼!”……一时间孩子们无法抉择,最终,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了抱蛋游戏作为班级的游园游戏。游戏决定好了,接下来做些什么?孩子们商量说:“要准备地垫和毛球。”“要设计土家族环境。”“要把教室的桌子堆在一起,腾出空间。”“还要设计游戏规则,就像上次设计美工区规则一样。”……孩子们迁移已有的游戏经验,设计、制作游戏海报,整理教室,准备材料,不一会儿,充满民族韵味的游戏环境就营造出来了。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孩子们搬桌椅,设计布局空间,搜集游戏材料,呈现游戏规则,他们自主思考、动手,将视野拓展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将视角延伸到幼儿园中的方方面面,在与他人合作、交往、商讨、互助中,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亲密的同伴关系渐渐形成。

(二)游园卡的秘密

幼儿园那么多个班,教室里、长廊外那么多游戏,怎么让孩子们知道呢?幼儿园制作了一张游园卡。可是文字式的游园卡怎么让幼儿了解?教师发挥了家庭的教育力量。一张游园卡,家长和孩子依偎着,对着二维码一扫,民族文化一了解,规则一讲解,亲子在家一试玩,幼儿对游戏便有了直观的感知。

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必须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功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游园卡的秘密,使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实现同步、同向。教师与家庭沟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能将幼儿园的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游戏考察记

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兴奋地和笔者聊想要玩的游戏。笔者追问:“你想玩的游戏在哪儿呀?”孩子们说:“在小三班。”“在大五班。”……“你们知道小三班、大五班在哪儿吗?”孩子们面露难色。怎么找到自己想玩的游戲?幼儿园的布局是怎样的?怎么自己一个人去游园?面对一个个问题,在讨论中,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对幼儿园游戏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孩子们带上纸和笔,大胆地出发了。孩子们在楼上楼下穿梭着,一边与同伴交流,一边用纸和笔记录。大约10分钟之后,兴奋的孩子们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考察记录。

走出教室,全园考察,孩子们完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考察中他们自主观察、设计、构思,形成了幼儿园楼层平面图,将空间立体的布局、游戏点的分布和楼层的架构与书面的表征相联系,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了各个民族绚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魅力,感知祖国的伟大。

三、游戏畅游日乐翻天

游园日终于到了,幼儿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带上游园卡和游戏分布图,勇敢地走上游园的路,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地点,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有序地等待,尽情地玩“藏式拔河”“仡佬族面具设计”“蒙古族射箭”等,心满意足后回到班级,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游园经历。“我吃了兰州拉面,里面还有青菜,可美味了!”“我去大一班设计了苗族的帽子,你看好看吗?”“我和一个小班的弟弟一起玩了板鞋舞。”……

在这场盛大的游园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民族美食之香甜、民族手工之独特、民族竞技之精彩、民族舞蹈之灵动。他们的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了提升。在全园混龄游戏的情境中,大班孩子对小班孩子不自觉地照顾,小班孩子对大班孩子的敬佩崇敬之心,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团结友爱的氛围,互帮互助的友谊,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满足了孩子们互补的情感需求。相信这些体验将永远留存在孩子们的记忆中,民族的印记永远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社会资源出发,以土家族文化为载体,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始终相信孩子,将一切的选择权、决定权和自主权留给孩子,使孩子们在大自然、大社会、大生活中发现,在合作、探究中自营,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嘴中体验生活教育的真与美。

[参考文献]

蒋怡.“生活”启示录: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特色活动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119.

王林英.爱国节日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国庆节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69.

张文秀.走近陶行知 走进幼儿园生活教育[J].科普童话,2017(40):127.

陈巧晏.智慧观察引导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育观察,2020,9(28):47-48,65.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