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失范的内涵、原因及规制路径

2023-07-21李风霞

关键词:规范高校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外院校学术不端的行为与事件频繁发生,其不良风气已严重危害并限制学术的发展与创新。大学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场所,永恒的真理和纯粹的学术作为它的两个支柱,二者缺一不可。造成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多元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自身的诟病以及学术人员个体行为意识的缺失共同施力,从而导致学术失范行为此起彼伏,因此需要在教育课程的范式、评价框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多管齐下,保障学术纯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教育改良所必然的积极效果。以学术规范的定义为起点,研究引起学术失范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及规制路径,以期对防范和约束我国研究人员的学术失范行为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学术规范;规范;高校;规制路径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1]自高等教育诞生至今,就肩负着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和知识研究的使命。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等学府扩招已然成为常态,与之相反的却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日益下滑,学术不端事件和学术不端行为多次被曝光,并有着常态化和扩大化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2]学术不端行为如果没有进行严肃的规制和处理,会打击那些真正想要做研究的人员以及学者的信心。为此,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相应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理念的培养以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捍卫学术的纯洁性。

一、学术失范的内涵及表现

(一)学术失范的内涵

“失范”指规范的缺失,包括法律、纪律等强制性规范和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规范。[3]学术失范一般指提交或汇报研究成果过程中存在伪造、抄袭和欺骗等行为,也称“学术不端”。[4]我国学者吴宁将学术失范行为进一步定义为在科研领域和学术活动中的所有的弄虚作假、篡改以及剽窃等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不正确的署名、一稿多投和同一项成果多篇刊登的情况。[5]Pavela (1997)区分了学术失范行为的四种类型,包括作弊、捏造、剽窃和协助他人做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6]通过研究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学者刘普指出我国学术失范行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2)学术不端问题形式多样;(3)学术不端问题性质严重,调查处理尚未到位。[7]

学术失范行为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这涉及到不同层次的高校和不同身份的学术人员,其涉猎范围很难估算清楚,为我国的学术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总的来讲,学术失范行为与学术价值追求背道而驰,违反了学术规定,干扰学术风气,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纯洁,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术失范行为还助长了抄袭、剽窃、投机取巧等不良社会风气,不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严重阻碍了学术创新和发展。

(二)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2009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8]全篇抄袭的现象当然并不多见。这种现象更为常见的是,学生在写论文时,夹带着一部分抄袭和剽窃的内容,像是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对他人的观点稍加修改,不加以引用,或者直接罗列多人的观点,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学术成果的产出成为衡量和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为了得到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会夹带着他人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身的研究内容。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严重败坏了学风,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像这样的情形,国内并不少见,比如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对陈沅涛等发表的论文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的处理决定,经查陈沅涛抄袭剽窃了其审稿的两篇中文论文,对此基金委作出取消陈沅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5年,给予陈沅涛通报批评的处罚决定。[9]

2.随意更改实验结果和数据

即故意进行错误的陈述,伪造研究资料或结论,以损害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编造、拼凑、歪曲有关研究资料、结果及注释等文献资料的活动。这种情况常见于研究者做实验时不认真,对整个的研究过程漠不关心,持敷衍的态度,或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其得出的研究数据进行更改,只追求结果,将学术规范置之脑后。相关研究表明,有过这种经历的研究人员并不在少数。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对郑州大学孙俊锋等撤稿论文的处罚决定,经调查,其论文存在编造实验过程、伪造研究结论、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等问题,并且在项目申请书及进展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基金委決定追回项目已拨资金,取消孙俊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5年,并给予通报批评。[10]

3.“找枪手”代写论文、项目申报书等

无论是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还是项目申报书,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讲,写好论文与项目申报书是读书期间需要修炼的一项本领。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以及学者团体都应当尽可能多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文献及名著,或者从多次的实验中得出相关的数据,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之一就是发表一篇论文,甚至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将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按照这种说法,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论文写作方法,早早地按照毕业要求来约束自己。然而现实情况则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没有遵守写作规范,对论文写作持敷衍了事、不认真的态度,更有甚者,随意地花钱在网上请人帮忙代写论文和项目书。通过在某宝app上面搜索“论文”这个词条,就可以找到上千家店铺提供代写服务,有的店铺甚至还标有中国知网(CNKI)论文检测等字样。2015年,施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和现代生物等国际出版集团进行了四批集中撤稿,其中 117 篇论文涉及中国作者,23 篇论文标注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查发现,第三方中介机构在这些学术不端案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1]

二、学术失范行为的产生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当今社会风气存在功利性和浮躁不安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和损害了高校学术的纯洁性。Nadelson(2006)指出,校园的道德环境正在发生变化。[12]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功利主义道德危机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加,与社会无法为毕业生提供符合理想的职业形成了明显对比,许多学生选择继续学习并不是出于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而是希望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更体面的工作。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学生缺乏学术创新精神以及科学道德的严肃性,并且对科学精神缺乏敬畏之心。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类社交软件和平台等的飞速发展,碎片化的娱乐闲暇生活方式更是大量地吞噬人们的时间,并对人类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和影响。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它使得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速度有了飞跃式的提升,互联网上一夜成名、走红等现象此起彼伏,作为新媒体主流受众人群,互联网给高校学生的三观所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可以说,世界各地的大学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储存库,也不再是学者的社区。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备受打击,让原本就无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岗位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为缓解就业问题和社会压力,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尽管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新的问题:教师人手不够,学生上课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学生,教室、图书馆、寝室等公共资源紧张,录取学生质量较以往有所下降等等。

(二)高校缺乏完善的学术评价及惩罚机制

高校作为生产知识、培养人才和探索真理的场所,更应该具备维护学术纯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内部未建立起完善的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由于缺乏培训、缺乏明确的评估框架从而引发一系列违反学术规范的可能性。通常学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两种:预防学术失范和促进学术规范。在这两种方法上学校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通常是由于我们对规则和责任的理解不够清晰,才会导致道德环境被侵蚀。一方面,学校内部对于学术失范行为的范围界定、惩戒和处罚措施处理细则和办法上存有漏洞和缺陷,这就会让一些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人员钻空子;另一方面,学校出于保护自身声誉,惩罚措施不够强硬,且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校方并不想将这种事情公之于众,处理方式上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大多数都是采用校内解决的方法。

(三)个体自身学术规范意识薄弱

个体主观能动性于人的发展而言是决定性因素。由于学生、学者等学术团体自身缺乏学术规范理念,缺乏约束精神和维护学术纯洁性的理念而导致学术失范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由于个体行为意识的缺乏导致学术失范行为的事件并不少见,甚至有部分学者正是通过非常规渠道才得以进入学术团体。而知名演员翟天临也在微博中对广大粉丝介绍其刚拿到的北大博士后的入学通知,并在直播中针对一众粉丝提出为何在知网查不到其发布的有关文章的疑问后,其表示不了解知网是什么。作为国内最大的期刊论文收录网站的知网,包含着各大高校的硕博士论文以及期刊资料,而翟天临作为一个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居然发表出不知知网为何物的言论,真是令人诧异不已,这也表明个体缺乏学术道德、端正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术动机才是学术失范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学术失范的规制路径

(一)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净化社会不良风气

规范学术行为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引导作用,提升学生们遵守学术规范的要领,并且在最大限度上摒弃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4]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道德伦理问题。对学术界而言,它需要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来运作和维持其价值,有道德的行为不仅仅是避免抄袭、正确地使用参考资料和学术写作中运用的一些风格方法,更多的指向如何培养学生学术诚信的价值观,以及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有助于保障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和学术的权威性,还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学术繁荣和创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既有利于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完善学术评估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管体系

乔丹(Jordan,2001)指出了解机构政策的完整性和遵循政策之间的關系,他认为了解政策的明确信息可以帮助减少违规行为。[15]作为传播学术和研究学术的主体,高校自身要先进行改革。为了规避旧的制度体系带来的学术失范的可能性,学校内部要对旧的制度进行梳理,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完善监察及惩罚制度,同时要颁布各项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并予以公示。让全校师生认识到学校对于学术规范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学校要建立起双重监督机制,在内部要建立起自我监督机制,师生之间、学术团体之间要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确保内部评估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外部要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和审查,公开评估细则和惩罚制度,还要采纳外界的良好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我,为维护高校学术的纯洁性和道德规范性。

除此之外,高校要加大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如果违反学术行为付出的代价小、成本低,再加上校方的管控不严格,让学术失范人员有机可乘,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学术失范行为的可能性。规章制度的细化和完善是规避学术失范最好的武器。高校要将相关的规则与对应的惩罚措施予以公示,明确惩罚细则与力度,对于学术失范行为绝不姑息,要让学术失范人员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可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预防和惩罚相结合,才能发挥1+1>2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带头作用,传播积极思想与价值观

尽管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学术失范行为都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但多数是通过教育来给学生灌输道德诚信感。一些学科(例如商业,法律,医学和新闻业)会在其课程中设置道德规范这门课,因为他们认为教导学生如何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添学术规范课程。学术失范是道德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加强学术自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掌握知识只是学习生涯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严格要求学生恪守规章制度,尊重学术、敬畏学术,守住自己的学术道德底线,不剽窃,不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等。另外,学校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应自觉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忘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明确遵守科研规范和科研道德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四)加强自身学术规范意识,明确学术价值取向

有这样的一个普遍原则,即道德和正直是我们自身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核心所在。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16]研究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准则和规范,凡是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们应当遵循准则和规范,在心中树立两个标尺,时刻鞭策自己,不触碰道德底线和学术研究的原则,尊重学术的纯粹性和真理的纯洁性。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术规范相关的报告和讲座,明确学术失范行为的界定,并且要了解失范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等等。要树立起学术规范意识,培养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美好品质。更要敢于承担研究义务与学术责任,不急于求成、贪图功名,要抵挡住外界环境的诱惑,坚定自己的学术信念,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争做遵守学术规范的吹哨人和示范者。

四、结语

我国高校在校人数的规模不断增长,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高校内部缺乏学术评估框架与监管机制,以及学术人员个体缺乏学术规范意识和约束精神的多重作用下,学术失范行为与事件频繁发生,小到本科生、研究生,大到知名学者与导师。学术失范行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高校要完善和加强内部治理、加大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入学术规范相关课程、学术人员树立学术规范道德意识等多种措施同时发力,以维护学术纯洁性。

面对高校学术规范意识的理念培养与规制路径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困难性,我们更应当迎难而上,努力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术不端治理体系,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EB/OL].(2022-05-17)[2022-05-30].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53/mtbd/202205/t20220517_628254.html.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3]刘锦,张四龙,孙泽龙,鲁梦琪.学术失范:内涵、成因与治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04):78-86.

[4]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3):25-29.

[5]吴宁.学术不端行为的政府治理建议[J].传播与版权,2016(12):35-39.

[6]Pavela,G.Applying the power of association on campus:A model code of academic integrity[J].Journal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aw,24,1-22.

[7]刘普.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路径——基于媒体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8,32(06):637-64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EB/OL].(2009-03-19)[2022-05-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903/t20090319_80681.html.

[9][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四批次)[EB/OL].(2021-11-30)[2021-05-30].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82168.htm.

[11]吴真,范志祥,丁长春,张克难.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思考与举措[J].教育观察, 2021,10(29):97-99.

[12]Nadelson,S. Th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tudent ethical behavior[J]. Journal of College and Character 7(5),1-9.

[13]邹玉堂,邵丽娜,司馨钿,田一鸣.以治理促自律——浅析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思想教育建设[J].才智,2022(08):53-56.

[14]共产党员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8)[2022-05-30]. https://www.12371.cn/2012/11/18/ARTI1353183626051659_12.shtml.

[15]Jordan,A.E.College student cheating:The role of motivation,perceived norms,attitudes,and knowledge of institutional policy[J].Ethics & Behavior,11,233-247.

[16]顏中军.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06):95-100.

责任编辑  宋  猛

作者简介:李风霞,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规范高校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