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画派”语境下的写意人物画创新图式探究

2023-07-14闫莉,王梦彤

流行色 2023年5期
关键词:画派壁画敦煌

0 引言

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敦煌位于甘肃境内,处于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地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汇集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伊斯兰等四大文化体系。敦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文化交流的要冲,又是多民族的聚居地,这些历史的积淀,孕育了敦煌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造就了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研究价值,因此,传播敦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乃至世界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敦煌画派

画派,一般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有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形成过许多画派,其中有一些非常有影响的画派,如浙派、岭南画派、吴门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长安画派等,主要以地缘为主要结社的画派。

敦煌画派是指近年在甘肃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主要依托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壁画、雕塑、装饰纹样等悠久的美术传统文化,是以敦煌莫高窟艺术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为基础,以弘扬敦煌艺术精神,深刻把握甘肃地域文化内涵,贴近现实生活,在表现敦煌历史、敦煌壁画内容的同时,充分展现甘肃的人文特色,宣传甘肃传统文化与现实地域特色的画派。

2 敦煌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2.1 早期阶段的探索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连续一千多年的壁画、彩塑,震惊了世界,在这座艺术宝窟里,许多色彩鲜艳、构图大胆的壁画,涵盖了中国绘画技法与风格的千年流变,弥补了两汉之后到两宋之前中国绘画史的巨大空白。国画大家张大千不远万里而来,花费整整三年时间在荒凉冷寂的敦煌黄沙中面壁临摹,后在重庆办展,刮起了民国时期的“敦煌艺术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1943 年,留法画家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在法国画坛的名望与地位,归国后扎根于敦煌,临摹、传播敦煌壁画艺术,后有段文杰、李其琼、史苇湘、欧阳琳等,相继为敦煌艺术奉献一生,形成了以保护整理敦煌壁画为主的临摹体系[2]。

后又一批内地美术院校毕业的年轻画家抵达莫高窟,如关山月、董希文、潘絜兹、李震坚、周昌谷等,从敦煌壁画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传统绘画中的线作为重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他们对莫高窟壁画的传承及对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功不可没。

2.2 中期正式命名的提出阶段

2012 年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会在兰州召开,提出了创建敦煌画派的提议,2013 年甘肃省召开打造“敦煌画派的工作会议”,对敦煌画派提出了定位和方向,确定敦煌画派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以信仰为基础生成和延续的艺术派系。第二,具有完善系统的临摹体系。第三,民族特色的岩彩画(重彩画)。第四,丝绸之路独特的艺术选题。其后以甘肃画院的“朝圣敦煌”系列活动为标志,拉开了打造敦煌画派的序幕[3]。

2.3 近期着力打造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6 年,甘肃省委宣传部推出了6 集大型纪录片《敦煌画派》,同时出版了同名著作《敦煌画派》,为敦煌画派张立。2018 年,甘肃敦煌成立了敦煌画派艺术研究院,设立敦煌画派美术馆。2020 年9 月,西北师范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共建了敦煌艺术传承基地。2020 年11 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西北师范大学共同创建了“敦煌画派”研究与创作中心。这一系列的举措,逐步形成了甘肃画院以专业创作为主,西北师范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敦煌画派艺术研究院以敦煌壁画研究为主的三个阵地,标示着敦煌画派进入了全面而快速的发展阶段。

3 敦煌壁画图式语言探究

3.1 构图特点

在敦煌壁画构图中,以散点式构图最具有代表性,即在全局大势上舍弃了固定的“焦点”,而是随视点移动的“散点”来组织画面。这种构图不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其置阵布势、经营位置是“笔随心走”“象由意生”,完全是根据作者主观心理需求和审美追求处理画面形象的大小、布局等艺术元素。如:254 窟《萨埵那太子饲虎》(图1),整个画面围绕主人公萨埵那太子展开,将萨埵那太子放在画面最主要位置,形体也最大,而老虎和飞天形象根据画面空间需要进行有机地穿插,不受现实空间的局限,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中的传统透视观[4]。

图1 254 窟《萨埵那太子饲虎》

3.2 色彩特点

3.2.1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其搭配方式决定了艺术表现的效果,敦煌壁画的色彩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补色对比。补色对比是色彩构成中最强烈的表现方式,敦煌壁画中最常见的互补色是土红色和石绿色,几乎贯穿在全部的壁画中,早期以土红色为主导色彩,自晚唐后,石绿、石青两色使用的比例逐渐增多。自隋代开始,一些菩萨像中出现金色、土黄、赭黄、浅黄等色于身上及服饰,与画面中的蓝紫色又成为一种补色关系,这种强烈的补色对比使得敦煌壁画在石窟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显现出鲜明的色彩效果[5]。

(2)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一种明度的色阶变化,在敦煌壁画中的明度对比,不是以表现画面深度为目的,而是遵循东方用色的平面传统,将不同明度的色块进行并置,最亮的色选用白色,最暗的色选用黑色,而其他各种色彩从明度上来说都可以看成是深浅不一的灰色,这样一来,各种明度的色彩巧妙搭配,使得画面丰富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3)纯度对比。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异常丰富又极其浓烈的画作,历经千年,色艳如初,尤其是窟顶的藻井图案对比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当初绘制壁画时采用了大量不易变色的矿物质颜料,如石绿、石青、土红、赭石等,这些颜料纯度分明,与色稳定性好,这些高纯度的色彩与画面中出现的黑白色以及低纯度的底色又形成了纯度的对比。

(4)冷暖对比。敦煌壁画色彩非常注重冷暖色的对比,在一些以石青石绿为主的色调中,会搭配少许棕红色、赭黄色,没有浓重的红色,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清冷色调,使其展现整体视觉的协调感。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画家的创作中充满了智慧,他们不仅能利用造型来表现内容,还可以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6]。

3.2.2 色彩调和

黑白灰的运用,敦煌壁画的色彩表现,除了注重对比,还有许多色彩的调和方法让观者在视觉上达到了平衡,其中,黑、白、灰是壁画中使用最广泛的中性调和色。由于敦煌壁画中出现大量红与绿、青等强烈对比的颜色,两者放在一起很难融合,在民间画诀中就有“红配绿,俗簇簇”之说,因此,大量黑白色的线条及色块的运用,对画面起到了分割与间隔作用,缓冲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也使得杂乱的对比色块统一协调起来。

底色运用,敦煌壁画在色彩绘制上,通常用“原色”为主进行直接上色,可以说是由底色来确定整体色调的。敦煌壁画中有十几种不同的底色作为背景颜色,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白色背景颜色、泥质背景颜色、泥土红色背景颜色、灰色背景颜色。这些底色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纯色的“火性”,使底色上各种纯色达到整体的协调。

3.3 造型特点

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敦煌壁画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壁画中北凉时期壁画多用铁线描,这是西域传来的手法,线描是为形象服务的,还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北周时期,敦煌壁画已开始强调线条的美,线条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到了唐代,以吴道子为首的唐代画家们创造了多种线描技法,被称为“吴带当风”的兰叶描成为最有表现力的一种技法[7],在敦煌唐代壁画中也有所体现,第103 窟的《维摩诘经变》(图2)就是线描的经典之作,相传为吴道子所做,为了突出线描的艺术效果,画面采用减淡颜色以突出线描的神气,甚至有的地方不加彩绘,形成类似白描的效果,画中维摩诘坐于床塌之上,身上线条流畅,衣褶似有微分吹动,生动传神,将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

图2 103窟《维摩诘经变》

3.4 材料特点

敦煌壁画的色彩材料有着十分严格的选择,由于自然条件及气候的原因,其绘画颜料通常采用矿物性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石黄等,这些颜料稳定性好,不易变色,才能使敦煌壁画时隔千年依然光彩如新。敦煌壁画颜料中还运用了铅粉。矿物性颜料和铅粉混合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氧化而变暗发乌,这就是如今的我们看到魏晋时代的很多壁画中人物呈现“小字脸”,身体也变成黑色的团块的原因。除此之外,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还使用了金、银,通过动植物胶加以调和固定。敦煌壁画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沥粉”,沥粉是一条突出于画面外的线条,再加上一条金色的线条,对画面进行了三维的装饰,增强了敦煌壁画的画面华丽感。因此,敦煌壁画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

4 敦煌壁画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启示

4.1 构图启示

“唐代莫高窟壁画是‘笔随心走’的,突破了架上绘画、卷轴画等有边框的构图样式,呈现为铺天盖地的宏观气势,给人以前所未有的震撼。满窟是画,满壁是画,画上内容丰富多彩,结构复杂,少留空白,但满而不乱,秩序井然。”敦煌壁画的构图样式多样,运用最多的散点式构图,其置阵布势,充分发挥了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画面空间的分布,更加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对于现代中国画的创作者而言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2 设色启示

敦煌壁画的色彩不追求西方绘画的光色变化,着意表现物象的固有色;同时,敦煌壁画的色彩还具有主观意向性,其配色是出于绘画主题和宗教说教的需要,用于抒写和表达情感世界,如华贵题材的以金色、红色为主调,佛降魔的题材多用黑色等深色调表现,还有许多违反自然现象的色彩形象,如红色的力士、白色的菩萨、绿色的马等;另外,敦煌壁画的色彩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提炼、概括、重构、对比、调和,具有强烈的构成意味。这些色彩的运用手法对于当代写意人物画的色彩表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3 造型启示

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不管是神明还是凡人都来源于现实中的人物形象,造型极具当时的时代气息,风格奔放,具有较强的写实意味,如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富有生活气息,俨然就是来自生活中的美丽少女,文静青年和慈祥老人,而在天王和金刚的塑造上,有着夸张的表情、雄壮的肢体,仿佛是现实中的将军和士兵。敦煌壁画中动物的形象也十分丰富,不管是牛羊虎鹿还是鱼鸟都来自生活。敦煌壁画中也有许多建筑及天宫伎乐舞蹈的场面,也是现实世界中的宫殿及宫廷舞乐场景的写照。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造型形象,给今天的绘画创作者的启示就是艺术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不断汲取创作的源泉。另外,敦煌壁画以线造型,这也是中国画的精髓,是当代写意人物画画家学习的必经之路!

4.4 材料启示

敦煌壁画的绘画材料除了运用大量的矿物质颜料外,还有许多绘制的技法,如勾线晕染法、兑金沥粉法、覆盖法、露底法、湿画法、干湿并用法等多种绘制技法值得今天的画家参考运用。另外敦煌壁画还有一种奇特的效果,由于自然腐蚀以及人为的破坏,有些壁画出现斑驳残缺及变色的面貌,虽然这对壁画保护而言,是让人心痛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变色现象使原先鲜艳的色彩降低了纯度,反而呈现出一种和谐厚重的古拙之美!正如李广元先生所言:“由于偶然性的自然材料变化所形成的超越,看起来更合于艺术的真谛。”这些材料、技法以及偶然性效果,对当代写意人物画在运用综合材料以及技法拓展上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5 结论

敦煌壁画承载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历史积淀,并以鲜明的方式演绎出多种文化交融后的嬗变,因此,基于“敦煌画派”语境下的写意人物画的创新发展要立足于敦煌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接受西方艺术的同时,不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创作中贴近生活,服务大众,才能创作出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

猜你喜欢

画派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壁画上的数学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