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思维技能”理念观照语文课堂教学

2023-07-14陈益林

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祝福核心素养

陈益林

摘要:本文以美国教育家罗伯特·马扎诺(Robert Marzano)提出的“核心思维技能”理念作为逻辑思维起点,以鲁迅《祝福》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指导学生“怎么学”的角度阐述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践与运用。文章结合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核心素养,通过知识储存、激活、提取与整合,人物塑造特点及其意义,场景描写特点及其作用,名师教学榜样示例等四大抓手,阐明“核心思维技能”的教学应用价值。

关键词:核心思维技能;祝福;核心素养;四大抓手

教师备课过程中,可以从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三个维度将马扎诺的“核心思维技能”理念与新课标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互相结合起来,依据学情,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之中。唯其如此,课堂教学中才可以做到心中有谱,依策而施。本文以鲁迅小说《祝福》教学为例,结合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着重从“怎么学”的角度来阐述“核心思维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祝福》一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内容厚重、写法高妙,牵涉的文化面极广。词句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文化知识四个要素的学习缺一不可,在“核心思维技能”理念观照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聚焦难懂词句、人物刻画、场景描写、中国女性的地位、四大绳索的封建毒害、理学礼教的利弊得失、民俗文化的良莠混杂等几个点展开研读探究。通过目标任务清晰的分解定位,发动全体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资源,作专题性的资料搜集研究,用大文化背景来细读深读课文。然后运用读书分享会的形式,通过思维碰撞,群体构建,达成共识。

一、知识储存、激活、提取与整合

要有效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能力,在高中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记忆与运用能力依然不可忽视。从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记忆技能来说,要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力戒传统弊端:教师包办代替过多,事先筛选好文中重要字词,然后一个劲地塞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注解、翻查工具书以及摘抄等手段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解决课文中生词难字的识记、理解与积累问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脑手并用,开动多个感觉器官,才能有效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至于文学知识的疏理和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整合技能——将信息联系和组合起来”,结合初中时学习过的出自鲁迅先生第一本小说集《呐喊》的《孔乙己》一文,再让学生细读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19年12月第1版)第94页注解1,就可以将鲁迅《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串连起来。对于文学知识、写作背景之类知识,不少教师喜欢用课件形式将自己搜集到的满屏知识用灌输的手法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在十分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当下,何妨让读得多,懂得多的学生先来说说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成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教生有时比师教生效果更好。在先进学生介绍了文学知识和写作背景后,教师再作补充整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有机结合,这才是贯彻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

中学生语文学习“三怕”中之所以有“怕周树人”,与学生对鲁迅作品词句风格的隔膜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像喜欢看“热闹”的江湖小白,看不懂以雄浑内功为根基,以缓慢和沉稳为展现形式的一流武学名家的招术一样,中学生限于阅历学识的局限,对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某些词句,一时读不懂,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应该通过调动学生记忆,激活学生“信息内存”,指点查找路径,以达到聚焦难点,合力攻坚的目的。

比如文中有这样的古雅难懂句子:“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个句子之所以难懂,主要在于“无聊”“即使”等词语与通常现代汉语的异义。鲁迅先生深受国学熏陶,行文之中一些词句难免带有点文言韵味。对于“无聊”“即使”这两个词语,学生很容易先入为主,以今律古,将“无聊”理解为“(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将“即使”理解为假设连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一是结合上下文语境,二是利用《古代汉语词典》,结合文言词义知识,加以破译贯通。《古代汉语词典》“无聊”一词共有4个义项,义项②是“生活上无所依赖”,义项③是“精神无所寄托”。引导学生运用“核心思维技能”中的分析技能,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的辨析,审读部编新教材必修下第98页注解③,翻查《古代汉语词典》,再加上对句中反语用意的思考讨论,方可领略到祥林嫂精神、物质两个方面都极度困窘荒芜的痛苦境地,鲁镇以及当时整个社会人情冷漠的残酷世相。同理,“即使”一词也可通过以上明语境,查词典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此处是“就是让”的意思。

二、人物塑造特点及其意义

至于“写作技法”研究,“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祝福》一文可以聚集在“人物塑造特点及其意义”与“场景描写特点及其作用”两大技法的探究上。在这两类描写技法的阅读探究中,将礼教、民俗等文化背景知識有机融入。教师首先要盘活学生记忆库存里已有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知识,摸清学生已经掌握的写作技能信息,然后才可以精准导引,有的放矢。

以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塑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核心思维技能”中的各项要素,结合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出来的鱼骨图以达到聚集、收集、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分析澄清信息、评价观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目的。

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因此也称“因果图”。教师引导学生描画鱼骨图,寻找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根本原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倡导全面思维,比照新旧社会图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过程。鱼骨图中的主骨是宏大的根本原因,鱼刺部分是由根本原因派生出来的具体原因。

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中,以封建礼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固然是根本原因,鲁镇从鲁四老爷一直到柳妈等一众男男女女以及祥林嫂的婆婆、大伯、卫老婆子等或冷酷,或冬烘,或强暴,或愚昧的国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集体有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而交织而成的套在中国妇女脖子上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都是因为这种制度而滋生演化出来。在将祥林嫂推向命运深渊的过程中,鲁镇年节祭祀,祝福禁忌等民俗文化中的毒性因素也是由这种制度衍生出来的。

以下是剖析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原因的鱼骨图:

通过鱼骨图的描画,通过对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分析探究,学生的思想视野会更加开阔,思维触角延伸的界域会更加全面。在鱼骨图描画与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入鲁迅先生终其一生“为人生”“立人”的艺术主张,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一定会有极大帮助,从而能从社会制度改造、国民精神重塑等高阶思维层面上认识到鲁迅作品的伟大意义。

三、场景描写特点及其作用

在探究场景描写的特点与意义过程中,可以将罗伯特·马扎诺“核心思维技能”中的分析技能和评价技能与高中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两大核心素养整合贯通进行教学。

《祝福》一文从头至尾贯穿了众多江南旧历新年除旧祈福纳庆的民俗场景描写,中间还夹杂着婚丧习俗、阴冥世界习俗等场景的描写。民俗文化分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四大类。除了物质民俗,《祝福》一文对后三种民俗文化多有反映。传统民俗,良莠混杂,对于《祝福》小说描写到的民俗文化,一是要引导学生领略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对于反映小说主旨的意义;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传统民俗文化。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要让学生学会审美与审丑结合,继承与剔除并进地进行扬弃。文中写到的“祝福”习俗,反映中华民族除旧布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这一点应该让学生充分领会其中之美好,继承发扬传统习俗中积极美好的一面,但对文中民俗描写中反映出来的鲁家为了一己私利,无人性地对祥林嫂的一味嫌弃甚至诅咒,这其间的罪恶与丑陋要让充分思考辨析。作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乡绅,深受传统民俗中等陈腐论调浸染,对于祥林嫂的不幸婚姻和丧子之痛,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怜悯同情,还时时处处地流露出厌恶甚至诅咒。而同样深受民俗文化中“寡妇克夫”“再嫁身脏”等观念毒害的鲁四婶,才会对大夫的指令唯命是从,从祭祀时的烧菜做饭,到祭品的摆放,全面剥夺祥林嫂作为一个劳动女性应有的打工权利。尤其是想去分配酒杯和筷子时,四嫂的两次喝阻,给祥林嫂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文中的“善女人”柳妈,向祥林嫂描绘的两个死鬼男人争抢同一个女人,阎王老爷将女人用锯子锯开的阴冥世界,饱含着传统民俗文化中愚昧迷信的毒汁,柳妈对于祥林嫂名曰爱之,实则害之。

在对小说中民俗描写的辩证细致品味中,学生还可以领略到民俗文化描写对于强化情感表达、彰显文章主旨、推动情节发展等诸多作用,而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名师教学榜样示例

作为一代名师,李镇西老师在2005年3月26日的《祝福》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思想已与“核心思维技能”理念不谋而合。

在第一课时中,李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读这篇小说以后,我不知道同学们理解到什么程度,感受到什么程度?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哪位同学说一说,鲁迅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远,有一些障碍,我想知道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读出些什么东西。”

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课文,争相发言,有读出平静的,有读出愤怒的,有读出沉重的,有读出悲哀的,有读出虚伪的。第一课时不够用,第二课时继续讨论交流发言。在师生的讨论交流发言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奇特的问题——祥林嫂之死是自杀还是非自杀?

李老师很好地抓住这个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将赞成自杀的与认为非自杀的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李老师一再用“注意,双方发言都要以理服人,也就是一定要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说话可要有依据呀”等语句提醒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研读文本。在辩论结束后,在布置学生课后写作小作文《逼死祥林嫂,某某某罪责难逃!》时,又一次叮嘱学生“注意,一定要重证据,证据就在课文当中。”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熟练运引课文例证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盡管最后没有得出“标准答案”式的结论,但作为课堂讨论交流的“平等首席者”的李老师高屋建瓴,用一番总结陈词,将辩论双方的思想火花引领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妙深刻的思维境界。

李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读书精神,然后引用丁玲的一句话“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给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来概括鲁镇社会环境的冷漠与残酷。最后引导同学们课外去深入思考究竟是哪些人把祥林嫂逼死了,元凶是谁。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发言稿《逼死祥林嫂,某某某罪责难逃!》,一定要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以备下一堂课的交流汇报。

在《祝福》课堂教学中,李镇西老师不但有很强的课堂讨论交流组织能力,而且能够洞察学生的思维动向与焦点,不断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兼顾信息的聚焦、收集、组织、分析、生成、整合、评价等诸多技能,目标导向明确,课堂生动活泼,思维有效激撞,评价有根有据,真正做到了阅读启迪智慧,思维成就人生。

[责编:尹达;校对:张应中]

猜你喜欢

祝福核心素养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