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四化”:培育初中生法治观念路径探究

2023-07-13朱四萍

师道·教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四化保护法

朱四萍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法治观念的教育,让全体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法治理念,形成自觉遵纪守法、遇事找法、做事靠法的行为习惯,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议题式教学是培育中小学生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议题式教学,是以教学活动形式出现的、承载了课程内涵的问题,把主题放在话题研讨中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来选取恰当的话题,并围绕话题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其中建构学科知识、培养核心素养。下面,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为例,对如何利用议题式教学培育初中生法治观念路径进行探究。

一、搭建情境,深化法治认知

1.选择生活化情境,感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选取情境内容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内重大时事为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社会影响和价值意义大、社会关注的焦点等具有典型特征的情境素材,引导学生深化法治认知。根据该课要求,在备课之初,教师便确立了“新未成年保护法——‘未你而来,护你成长”这一话题的教学内容,创设了“未成年人需保护、未成年人谁来护、未成年人齐来护”三个情境。

2.创设研读法律条文情境,深化法律认知。教师创设了法律条文研读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未成年保护法第三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款、劳动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等法律条文。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的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一法律条文,教师解读中要帮助学生认识这并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其正是宪法中规定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关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最好体现,表达的是公开、正义、公平的法治思想,也反映的是我国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二、创设议题,强化法治意识

教师在讲授《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选取了“新未成年保护法如何为我们护航?”这一源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中心议题。根据一个议题设定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提出了对未成年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特殊照顾?修订后的对比修订前的最大亮点在哪里?子议题2:未成年人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是不是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子议题3:未成年人如何面对法律所赋予的特别保护?中心议题与子话题之间的内容互相联系,以建立逻辑上清晰的内容架构。

三、任务驱动,内化法治情感

1.设置进阶性任务,在任务驱动中内化法治情感。以问题为引导,以质疑带动思考、以碰撞启迪精神,从而培育法治观念,学习以法治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名有尊严的好公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未成年人有特殊、未成年人需保护、未成年人谁来护、未成年人齐来护”四个进阶性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六重保护——人人有责——履行义务”,并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设置两难性任务,在思辨中内化法治情感。如在 “未成年人有特殊”这一内容的情境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设置两难性任务:我们接受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反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 这一任务涉及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对立统一关系,如何理解“特殊”与“平等”的关系,具有思辨性。经过思辨与论证后,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未成年身体发育不完善,极易遭受伤害,而他们的健康发展又事关我国未来与人类未来发展,这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没有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四、实践反馈,外化法治行为

教者设计了一次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围绕“中学生小明殴打他人致重伤一案”展开教学。模擬法庭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不公开审理、专门成立少年法庭、由有多年刑事审判经验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等,重点突出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在体验中感受法的关爱。通过模拟法庭,把学生放在法律参与者与体验者的角度,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庭审案例谈论,引导探究与分享,使其成为具有法治观念的合格公民。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四化保护法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大幅修订亮点多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