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在故事中闪光

2023-07-12李爽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外化闪光来访者

李爽

叙事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式,帮助来访者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做出积极的改变。小学叙事心理班会,让学生在被尊重、被包容的氛围里叙说故事,外化问题的同时打开心结,发现自身的“闪光事件”。

20世纪 80 年代,澳大利亚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新西兰的家庭治疗师大卫·爱普斯顿提出了叙事治疗的相关理论。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式,解构来访者受到的主流文化的影响,将来访者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唤醒主观能动性,做出积极的改变。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一流派跻身西方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代表性流派之中。

叙事治疗的相关理论引入中国后,因其有别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强烈的人文精神,引起了国内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关注。著名教育家朱小蔓女士认为,生命叙事是“德育存在的主要方式”;也有学者指出,叙事过程就是“道德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当叙事治疗的理念和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就发展出了叙事心理班会、叙事心理成长小组、叙事心育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其中,叙事心理班会以生命故事为核心,以自我讲述为路径,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道德的发展,并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构建自我认同。

叙事心理班会顺应了小学生热爱想象、乐于倾诉的天性,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真实、具体的课堂片段,总结小学叙事心理班会的实践经验。

〇 叙说,在倾诉中产生自主力量

叙事治疗将来访者自己讲述的生命故事作为主轴,在此过程中,治疗者不再是专家,而是以倾听的姿态参与解决问题;来访者占据对话的主要地位,在治疗者的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将叙事治疗运用到小学叙事心理班会中,启发教师摒弃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当师生位于平等地位时,叙事心理班会的开展才是有效的。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一方面,他们享受着成长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身心变化、人际交往等小烦恼也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因此,班级开展了一节以“我长大了”为主题的叙事心理班会。

“我长大了”课堂片段:

教师:在什么时候,你最能感觉自己“长大了”?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吗?

学生:我力气变大了。以前,我看到饮水机没水了,只能喊老师来帮忙。现在的我,可以轻松地换水,大家都说我是大力士。

教师:那你觉得长大的滋味怎么样?

学生:好……也不好。

教师:哦?什么时候会“不好”呢?愿意讲一讲吗?

学生:妈妈说我长大了,应该回自己房间睡觉。可灯一关,房间就太黑了!我都不敢去厕所。想喊妈妈来,又怕她说我是胆小鬼。

教师:我很理解,人在黑暗中会本能地感到恐惧。那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思考片刻):装一个不那么亮的睡眠灯,有灯就没那么怕了。还有,睡前少看情节惊险的书,可能也会好一些。

教师:真是不错的建议,今晚我也试试。

面对学生“怕黑”的问题,如果教师习惯性地向学生传达自己习得的“经验和道理”(如“你在家里很安全,不用害怕”“长大了就要学会独立”等),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将他们视作被动的“接收者”。这样的沟通方式收效甚微,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而在叙事心理班会中,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故事叙说,表达“怕黑”的真实想法,教师则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尊重、被包容的氛围里,不仅能获得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还能在倾诉自我感受和自我经验时,产生新的思路,自主解決问题。

〇 问题外化,摘下学生的“标签”

“问题外化”是叙事治疗中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叙事治疗将来访者从问题中抽离出来,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在小学叙事心理班会中,教师尝试用“外化”的语言帮助学生厘清自身与问题的关系。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更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判断,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的课业逐渐加重,难度也有所提升。个别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面对作业时,变得越发“拖延”。这种情况下,开展一节叙事心理班会,鼓励学生提高效率、对抗拖延是很有必要的。

“战胜拖延症”课堂片段:

教师:当你准备写作业的时候,有个东西对你说“想不想去踢球”,当你才写了一半作业,它又说“先玩一会儿也没关系”,如果要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字,你们想叫它什么?

学生:就叫它小怪兽吧!

教师:好,如果拖延症小怪兽有形态,那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1:有时候是玩具,有时候是零食。

学生2:还可能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的样子。

教师:那可真是千变万化!一般拖延症小怪兽什么时候来找你们?

学生1:当我觉得辛苦,想偷懒的时候。

学生2:我一开始犯困,小怪兽就出现了。

教师:你们有办法打败它吗?

学生1:可以!我会说“快走开,等我写好作业再和你玩”。

学生2:我会把拖延症小怪兽送到看不见的地方,再把门关好,让它进不来。

学生3:我会告诉自己,如果成功赶走了小怪兽,就可以吃个冰淇淋。

教师:原来有这么多办法打败它!

如果仅凭学生一时的表现,就简单粗暴地给他贴上“磨蹭”“拖拉”的标签,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甚至在心理暗示下做出趋向于标签的行为。而在叙事心理班会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说法,将“拖延症”视作与学生内在本质无关的“小怪兽”,引导他们 “摘下标签”,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拖延症”的危害和应对策略。内在本质得到肯定,有助于降低学生的挫败感,用轻松愉快的方式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〇 由薄到厚,发现自身的“闪光事件”

“来访者有时会将自己的积极资产压缩成薄片。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领域加深觉察,由薄到厚,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这一叙事治疗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学叙事心理班会。

“唯分数论”的长期盛行,令不少教师、学生将成绩视作唯一的“积极资产”。但人各有所长,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多种“积极资产”,发现自身的“闪光事件”,构建自我认同。在麦克·怀特的眼里,这一策略如同“打开行李箱”,来访者在故事叙说中呈现自己丰富而美好的内在本质。

“夸夸我自己”课堂片段:

学生:老师,我好像不会夸自己。

教师: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

学生:我不知道……

教师:那别人都是怎么夸你的?

学生:他们夸我很有商业头脑。

教师:是吗?可以具体说说吗?

学生:义卖的时候,我的摊位人来人往,卖得比别人都快。

教师: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生:先要大声吆喝,吸引大家的目光。看到男生,我会先从玩具枪、奥特曼卡开始推荐,女生的话,可以推荐玩偶、发夹之类。对了,还可以搞促销,买三送一、买大送小……大家就会为了“赠品”多买一些了。

教师:你真的很厉害!现在,还觉得不会夸自己吗?

学生:我觉得自己真是个“销售天才”!

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夸自己,是因为没能察觉自己的“积极资产”。但随着故事叙说,义卖时的成功经验被唤醒,学生开始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变得自信起来。根据叙事治疗的相关理论,这种“我擅长做某事”“我曾把某事做得很好”的表述,是来访者身上最需要被看见、被丰富的“闪光事件”。学生由此产生的积极的自我观念越多,思想和行为就越容易走上正轨。

小学叙事心理班会兼具趣味性、针对性和人文性,是教师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故事的叙说,让德育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规范的说教;故事的滋养,让儿童发现生命中更多的“闪光事件”。

猜你喜欢

外化闪光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闪光
闪光的枝条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