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品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红色网上游”德育的迭代升级实践

2023-06-29金明东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轻纺城研学红色

金明东|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学校品牌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完善办学机制、推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学校品牌影响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以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契机,开展“研学红色历史·守好红色根脉”主题教育,围绕“红色研学”举办红色基地大实践、红色榜样大寻访、红色课程大构建等活动,以打造区内学校红色教育特色品牌,促进全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其中,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以下简称“中国轻纺城小学”)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持续发挥“红色网上游”德育这一特色品牌的教育作用,积极探索学校新时代红色教育新模式,引领学生在网上汲取红色力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网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红色接班人。

中国轻纺城小学的“红色网上游”德育起源于2005 年。当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中国轻纺城小学(当时名为绍兴市柯北第一小学)将学生的网上学习与爱国教育相结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寻找英烈足迹的“红色网上游”活动,即“上红网、学红史、争做红色接班人”系列活动。队员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网上重走红军长征路,并在学习后给沿途的纪念馆和当地政府写信表达敬意。队员们还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信,汇报学校的“红色网上游”活动。活动得到了习近平的来信肯定,他高度称赞学校“红色网上游”活动开展得很有意义,并希望少先队员们“牢记昨天,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多年来,学校牢记嘱托,坚持红色教育初心不改,承担起培养红色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并不断前行。2013 年,学校创建了“红色网上游”网站,将队员们找到的红色资料整理上传至网站的“红色宝典”栏目并逐渐丰富,为更多队员学习红色知识搭建平台。2020年,中国轻纺城小学建成一座占地四百余平方米的“红色网上游”主题德育馆。自建成以来,“红色网上游”主题德育馆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队一百多个,成为省内外闻名遐迩的红色教育基地。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党委牵头,着力探索“红色网上游”德育品牌的迭代升级,部署红色研学资源的课程化整合行动。学校在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的引领下,统整已有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并依托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课程化实施,走出了一条学校品牌效应与学生良好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下面对此作一阐述。

一、素养导向,搭建红色教育课程框架

学校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中国轻纺城小学以“文化理校,自强育人”为办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校课程体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落实五育并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突出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校的课程结构应当是由各种类型的课程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国轻纺城小学的课程设置以基础性国家课程、拓展性地方课程为蓝本,采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活动过程个性化,个性课程多元化,德育课程系统化”的开发原则,从励志、健体、笃学、至善四个领域进行设置,细化国家课程、拓展性地方课程、校本特色课程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形成红色教育课程体系。

2021 年以来,学校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为统领,本着“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从学生的成长需求点、原有认知点、素养培育点及能力拓展点出发,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炼红色教育课程框架——“小红人”成长课程框架(如图1所示)。在这一课程框架下,学校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也重视面向部分学生的特长类课程。

这一课程框架体现了学校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旨在让生命的成长绽放不一样的精彩,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聚焦体认,开发红色研学活动课程

学校统整已有的红色研学资源,开发红色研学活动课程。课程的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研学实践为载体,注重让学生在认知、体验、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内化红色精神。红色研学活动课程的开发路径如图2所示。

图1 “小红人”成长课程框架

图2 红色研学活动课程的开发路径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驱动式研学问题

红色研学活动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充实学校的红色研学资源库,在研学活动的指导环节,教师先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板块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设计驱动式研学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党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党的精神?

带着问题,学生走进“红色网上游”主题德育馆,登录学校“红色网上游”网站展开研究。各班提炼出建党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觉醒年代”“开天辟地”“南昌星火”等三十个时间节点,将相关资料汇集,组成“红色地标”“红色刻度”等板块,供同学一同研学。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分享中,内化大量的党史知识,并能在假期中进行实地探访,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感受百年风云中赓续红色基因。

(二)开展校本化研学活动

在学生通过具身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红色历史、重温红色故事的基础上,学校立足自身的红色传统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了如下符合学生需要的研学活动。

【领一领,做红色导游】引导学生追寻红色历史,开展导游活动。无论是导游还是听众,都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红色文化。

【亮一亮,绘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红色历史进行二度解读,并将作品展出于教室、走廊等处。

【做一做,制红色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年级、季节等进行红色作品再创造,如制作手抄报、风筝、灯笼等,丰富红色研学的内涵。

【唱一唱,响红色赞歌】引导学生唱红歌、诵红诗等,在“跟着党史红游中国”研学中激发红色激情,形成表达的意愿。

在校本化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学生知悉中国革命洪流的脉络与重大事件的进程,在认知、体验、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内化红色精神。学校统整各类资源,汇编成一套上、中、下三册的校本教材——《跟着党史红游中国》。

(三)实施表现性研学评价

在红色研学活动课程的评价上,学校除关注学生的成果外,更重视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参与表现,重视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学校遵循过程性、差异性、多元性、激励性等评价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把实践体验带入课堂,开展真实的学习。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校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足迹,把评价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评价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最终给出的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占比60%)和终结性评价(占比40%)两部分构成,成绩合格者(以60分为及格线)给予“实践体验章”,不合格者给予第二次机会。

2.采用积分制考核办法

学校以积分制的方式从探究能力、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维度评价学生的表现。根据量化指标,学生在学校内参与活动前的小组准备、活动中线上加线下的学习、活动后研学成果的展示,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积分。与此同时,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开展走访红色基地、探寻党史文化、走进革命根据地等综合实践活动,也能获得一定的实践积分。

(四)展示多渠道研学成果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电子屏、宣传窗、板报墙报、《小红人》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即时展示学生的研学成果。同时,学校在校园南侧滨河一带以及健体路,布置红色研学活动课程实施展板,并将其称为红色教育的“一带一路”。与此同时,学校通过课堂研讨、成果展示、论坛报告等形式,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展示成果,进一步发挥学校德育品牌的辐射效应。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的相关实践被区、市、省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多方联动,搭建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化整合行动的保障体系

为保证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化整合行动能重点突破,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学校在教学、教技、后勤、宣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如图3所示)。

图3 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化整合行动的保障体系

在教学保障层面,学校采取分层构建和学科渗透的方式:由政教处、教导处联合牵头,根据学生年级高低、学力发展水平、籍贯、个性兴趣等,划分各年级(或各班级、各队员)红色研学活动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并制订相应的评价体系;由教研组牵头,将红色研学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教技保障层面,学校教技办充分利用班级网络设备(电脑、内网等)播放《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红色电影,《南泥湾》《我爱祖国的蓝天》等红色歌曲,以及《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红色诗歌,形成红色教育氛围。在后勤保障方面,学校后勤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经费支出,确保红色景观的布置。在宣传保障方面,学校办公室负责汇总、提炼成果,并通过各级平台加以宣传。

综上所述,中国轻纺城小学的“红色网上游”德育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在学生身上注入了红色基因。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它又不断扩大学校的德育品牌效应,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同。红色教育已然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学校也成为省内外著名的德育基地。

在“双减双新”背景下,如何开发出具有更深内涵、更高层次、更广维度的红色教育课程,让学生研有所值、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如何让“红色网上游”德育品牌和着时代节拍,继续迭代升级,纵深推进?这些问题都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探寻。学校的党建工作仍要继续做好精研精教,聚焦主题做好深研究,深耕学情做好精设计,全力打造党建新样态,全面提升育人高质量,从而使“红色网上游”德育品牌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轻纺城研学红色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游柯岩风景区
稳中求进,中国轻纺城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纺织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访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CEO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