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2023-06-28韩华

艺术评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文化传承

韩华

摘要:文化自信是增强民族自信、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传承工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高校,应承担起这项重要的任务。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不仅能够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还能推动声乐教学的民族化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现,然后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最后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改革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化传承  高校声乐教学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高校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它具有信息智能、专业普查、遗产规划及人才培训等功能,而这些正是促进传统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为了全面推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积极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以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以高校声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二者的繁荣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体现

高校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声乐专业人才则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人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声乐教学资源,还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丰富声乐教学资源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它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创造出了众多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建立了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体系,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艺术都独具个性,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包含着历史变迁的厚重感,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情。民族音乐艺术所拥有的民族歌曲、民族器乐与地方戏曲等形式都可作为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声乐教学课程内容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开拓创新,不仅能够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短板,完善声乐教学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还可以促进声乐教学课程朝着最优化的水平发展,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育体系。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也是我国立足于世界文化激荡中的根基。它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养料。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仰元素、历史文化元素、民风民俗元素等内容,是“中国多元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传承主流文化的重要群体。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民族的民俗民风、地理风情、传统文化等内容,可以更深入领悟民族历史韵味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领悟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历史关联性,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关注度,建立文化自信,从而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弘扬。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音乐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高校的声乐专业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日益健全,其发展日益专业化、规范化和体系化。但是,声乐教学在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民族文化传承理念不高

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主要是参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制定的,在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声乐教学更注重对声乐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授,且大多沿用了西方国家的声乐教材,照本宣科,“为技术而技术”。高校声乐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其功能定位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和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阵地,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明显偏向西方音乐文化教育,缺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宣扬,即使对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讲授,其过程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针对性与实用性,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民族韵味得不到充分展现,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这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空间也就越来越狭窄。

(二)民族音乐内容体系不完善

就我国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情况来说,大多数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参照西方传统学科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偏重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注重声乐知识和声乐技巧的传授,注重对现代多元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的欣赏。虽然开设了一定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但课时占比较小,其专业课的实践性效果也比较差,很大一部分课程还是概念化的讲授,没有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演唱能力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学生所掌握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碎片化,不能融会贯通,这不利于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开展进一步探索。

(三)民族音乐教学手段单一

在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和融入手段相对传统、单一,主要是根据高校的教学要求机械地、公式化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教师为主线,结合自身喜好单方面向学生“注入”相關知识。课堂的乏味、枯燥与师生之间较少的交流互动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高。学生若被动接受与欣赏民族音乐文化,对民族音乐艺术审美感受程度不高,很难深刻理解民族音乐艺术,其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就会难以得到提升,在进行作品演唱时也就很难融入情感,表现出特定的民族情感与思想内涵。

(四)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不足

在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声乐教学过程中,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演唱技能的训练主要在课堂内进行,在这一模式下虽然能够保证理论知识教学与演唱技能训练的质量,却缺乏实境训练所带来的心理性与经验性的训练效果。虽然在评估热潮的推动下,高校都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改革,但由于经费、指导老师、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大多只设置为“辅助性”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是以观赏者的身份进行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五)民族文化情感体验不高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历史色彩、文化底蕴、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等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在欣赏与领悟民族音乐艺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传统的声乐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声乐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与音乐情感的培养。在这一教学体系下,学生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民族文化没有进行清晰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族文化情感体验感不佳,演唱时“徒有其表”,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情感。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改革策略

在声乐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履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实践活动推动民族音乐资源与声乐教学的整合,搭建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从而在推进素质化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一)注重文化传承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实践行为,因此高校要深刻分析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积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以便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

首先,高校应提升文化视野,从单一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引导声乐教师接受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对其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专门培训工作,以此明确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其次,要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积极在声乐教学体系中构建切入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法,可从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入手,也可从民族演唱技巧、原生态演唱技巧入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价值引领,围绕“民族文化自信”展开声乐教学活动。最后,高校应充分建立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寻找传统文化创新以及先进演唱技巧之间的平衡点,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开展特色化声乐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活动。

(二)构建完善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需求,为了加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力度,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体系,积极创新声乐教学教材,将传统的民族演唱技巧以及表演技能纳入教材编写中。

首先,要整合运用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加强“源”(原汁原味)、“流”(衍生层次)、“化”(再衍生层次)的教学内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音乐风格多样,演唱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精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按照技巧难易程度,构建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要提高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占比。现阶段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很少,而且开设时间很短,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声乐艺术产生深刻的认知。因此,高校要提高傳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课时占比,努力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后,要突破传统的书面教材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声乐教材。在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如戏曲、说唱等多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类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可配备相应的影像教材,以视频形式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此外,要注重拓展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学知识,增加文学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民族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声乐教学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民族音乐知识的学习、民族演唱技能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素养的养成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支撑环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努力实现音乐文化的延伸与传承。高校应在文化传承的视角下进行声乐教学的改革思考,突破传统“教师讲授演练,学生倾听模仿”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个性化的专业教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与民族化的演唱技巧。

具体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不断创造和丰富教学手段,创造更为生动、灵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开展专题类民族音乐作品教学,在课前可让学生自主查找、搜集相关作品的资料,如:创作者、创作背景、演唱技巧、演唱风格、作品所包含的民俗文化与精神内涵等,建构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并在课上进行汇总讲解,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评价与总结。还可采用讲座的形式,聘请民族音乐学家或著名的民间音乐艺人为学生讲解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肢体演绎风格以及演唱技法等内容,从而实现共性教学与个性成长的融合。声乐“课内”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识面。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民族音乐知识,通过专业音响技术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还可利用“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翻转课堂”教学,通过营造科学化、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境下快速地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扩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空间。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民族音乐文化网站、声乐专业相关的App、微信公众号等技术,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作品讲解、演唱示范、演唱录播、问题解答等模块进行学习,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组织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高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具有欣赏性、参与性、竞争性的声乐实践活动,如:红歌比赛、校园音乐会、民族音乐文化节等,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除了在校内组织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外,还可以“走出去”,与各大院校展开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会、民族音乐作品竞赛等活动,与相关文化企业、民间艺术组织、音乐艺术团体等建立联系,进入社会进行民族音乐艺术的展演活动,以此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演唱实践经验。

民族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乡土文化,其所包含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如:山歌、号子、小调、少数民族民歌等,这些艺术形式源于生产劳作,与乡土生活密切相连,在现代化城市中很难真切体验到这种艺术形式。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参与民间音乐活动的机会,通过定期组织民间音乐艺术采风、参加民俗艺术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到乡土之中,对“活态”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全面的认知,通过实境参与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如: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在获得非遗传统音乐项目的“出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或在“三月三”这种传统节日时参加民俗活动,现场观看非遗传承人的演唱,通过采风活动更深入地掌握歌曲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习俗。与此同时,在采风活动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看到乡土音乐艺术发展的困境,以及其面临失传的窘境,要让学生体会到乡土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与传承价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使其自觉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这也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身民族文化以及艺术观的重要维度。

(五)强化声乐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高校声乐教学有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把握情感角度,以民族音乐情境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民族音乐文化审美活动实现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内化为己任。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缤纷多彩,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独具特色,并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民族情感。因而与西方音乐文化统一的审美标准不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审美标准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除了要对作品的音乐元素、曲式结构与演唱方法等进行技术讲解,还要从情感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主题情感等进行详细的解读,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切实掌握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音乐表现力,使其能够带着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活动中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能力等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相同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在欣赏作品之前,教师要设置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通过设置引导性的问题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如:作品創作的时代背景是何时、作品具有哪个民族的艺术特色、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作品,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试唱,教师要及时反馈并作出客观性评价。在学生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活动,通过提供科学的范唱与技术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准确掌握作品的发声力度、演唱速度与情感表现,从而实现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生动演绎。

四、结语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强大的艺术魅力,新时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能够丰富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资源,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育体系,还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但是现阶段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理念不高,民族音乐内容体系不完善,民族音乐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实践不足,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体验不高,亟须进行针对性改革。为此,高校应注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之中,构建完善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通过强化声乐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情感内化,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视为己任并不断为之努力,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宁.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0.

[2]王喆.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J].戏剧之家,2021(34):111-112.

[3]陈伟.高师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艺术评鉴,2018(21):103-104.

[4]黄健君.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语境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音乐传播,2019(C1):177-179.

[5]林钦.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戏剧之家,2022(30):100-102.

[6]孟圆圆,牛国环.高职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术评鉴,2022(12):153-156,167.

[7]郭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9(31):150-151.

[8]刘媛媛.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黄河之声,2020(23):155-157.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文化传承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