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模式下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23-06-25李东泽苏水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李东泽 苏水莲

【摘 要】如何在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中找准实践定位,是当下新时代民族舞蹈教育所需要探索和创新的地方。从“四位”中的“平台、舞台、擂台、讲台”出发,“一体”化的联结,促成成效,是课堂到社会的转化,是文化继承到文化传播的转化,是从输入到输出的培养媒介,是学生到教师再到服务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转化,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培养提出新的方案。

【关键词】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新时代新时期党和国家号召要努力构建和全面培养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牢牢凝聚民族舞蹈一家亲的和谐画面,将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向高质量高水平的阶梯不断迈进,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姐妹间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脉,是舞蹈艺术谱写动人民族团结故事的肢体形象代言,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创新是民族地区舞蹈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在民族地区,“四位一体”模式下“平台、舞台、擂台、讲台”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推进,与地方应用型人才发展相适应,推动民族舞蹈人才教育培养的构成,促进地方民族舞蹈人才建设,在平台中促发展,在舞台中促实践,在擂台中促竞争,在讲台中促规划。“四位一体”能够促进民族地区舞蹈人才师范生和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和改革,在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中实现目标,向前进步。

一、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且灿烂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目标和希望。民族要团结,民族文化要发扬光大,民族艺术教育必然不可或缺,舞蹈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民族瑰宝得以发展,必须要重视和强化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推动民族地区舞蹈教育迫在眉睫。

当前,随着民族舞蹈事业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的提升,但随之出现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例如民族舞蹈人才需求增加,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培养人才方式方法创新等等。现阶段,有关民族舞蹈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和困惑也愈来愈突显。

(一)民族舞蹈人才实践的需要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大量舞蹈人才涌现的同时,许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是相对落后的,在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薄弱,现代化教学中设备不达标,资源匮乏以及教学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导致舞蹈人才培养具有相对的“缺失”,在某些环节上出现疏漏,导致培养舞蹈人才质量不高等。

(二)深入地方文化挖掘的需要与“媒人”的缺失或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深厚,历史悠久,但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的同时,我们不能够直接获取相关资源与文献资料,需要通过走访文化馆,传承人等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帮助我们“搭桥牵线”,使教学与地方形成联系。然而,这类人被称为“媒人”,他们是教学与地方的“文化纽带”。

(三)传统教学理念与创新实践之间的矛盾

传统教学也要有,创新意识也要有。不能够一味地停留课堂之上,反复循环和重复老套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无厘头”的寻求创新,盲目没有目标,必须“两手抓”。这就要既能够具有传统教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有创新的前沿意识,两者结合,相互交叉,才能够齐头并进。

二、“四位一体”模式下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策略及重要性

(一)平臺——发展的基石

平台是舞蹈实践教学的基石,是检验学生“学”和教师“教”的重要历练环节,在平台中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有助于学生增强专业知识,提升感性认识,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民族地区舞蹈学生走出校园向社会岗位竞争的必然“操练”。除此,在构建平台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同时,通过平台这一媒介,能够训练和展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允许学生“失误”、“进步”和求“突破”,平台中增进了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性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增进知识的实用性和研究性,尤其对于缺乏“平台”的地方而言,在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高等院校一直来都是国家文艺发展的主要输出力量,在民族文化输出和意识转化方面,地方高校承载了更深远的作用,特别是在民族舞蹈发展继承和创新方面,身兼巨任。近年来,国家对于地方民族舞蹈人才发展和民族舞蹈传承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成立了民族舞蹈传习基地和地方文化馆、博物馆等,包括地方中小学举办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在承接、实践、实习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平台。在此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持续性的发展,依托于地方文化馆,中小学以及艺术博物馆等地为舞蹈类专业实训平台提供保障,在舞蹈教学参与过程中挥发了重要的作用。

平台能满足学生相应的课程实训、艺术实习、操作实践等教学环节和科研需求。平台的建设,承担了舞蹈以及艺术类等专业百余人次的实习教学任务。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舞蹈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解决了舞蹈等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也为以实践为主的常态下学生实习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在平台中允许学生亲自“操刀”,在“艺术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次模拟仿真训练,指导教师提供专业保障。总的来看,平台的提供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最优化,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烈,责任感强,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平台的建设与民族舞蹈人才培养形成关联,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中形成第一发展因素。

(二)舞台——自我的检验

舞台对于舞蹈人才而言是实践展示平台,是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的教学成果展示,是观众对于演员的审美评判,也是交互平台。舞台具有互动性,在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中舞台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交流,在实践中增强学识能力,所以舞台是舞蹈表演的“试金石”。

重视舞蹈表演中舞台实践对于民族舞蹈人才培养是极为重要,是演员的“试金石”是舞蹈人才培养的“炼金石”。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民族舞蹈人才在舞台中的表现力对舞蹈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现阶段民族舞蹈培养中对学生舞台表现力进行着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舞台心理压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使之在舞台表演中更具完美的展现。二是舞台在舞蹈表演锻炼中能够更为与时俱进,新的舞蹈创作和更具内涵的经典舞蹈作品为例,这些都融入了对于舞台表演的教学互动和教育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和想象力,加大对学生舞台表现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在课堂中融入舞台表演,在舞台中反馈课堂教学,让学生浸润在舞台氛围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感和控制能力,进行“沉浸式”课堂互动,运用“实战化”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意识,主要体现在具体教学培养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来合理开设教学课程,借助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舞台表现力和能力训练。高校和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安排更多的演出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提供舞台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演出表演过程中,发现并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则需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通过上述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认识到舞台表现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擂台——竞技与反思

“擂台”是竞技与反思中的“战场”,擂台在舞蹈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竞争意识和反思意识。例如在舞蹈竞赛中的青年演员比赛,能够通过各种舞蹈才艺比拼进行竞争角逐一二,但在比拼的过程中又能够对失误进行反省认识,对成功进行经验总结。“擂台”式的教育归根到底是相互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更大力度的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擂台”既是比拼竞争的“对抗关系”也是相互学习切磋的“合作关系”,能够激发学习效果中的最大化,并进行“能力对比”“关系对比”和“能力调节”,打破传统模式,在竞赛中相互尊重,针对教学的不同主体,不同教学内容以及合作关系对内外成因进行分析,在“双重因素”中关注学生群体的发展。竞争与合作,将提供“擂台”利益的最大化,正确引导,实现学识上和专业的进步。因此,“擂台”的有效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长期性和实效性。

在“擂台”模式下的竞技所形成的教学是进步与反思,在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相互增补,在竞技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弥补不足。其次在竞技中学会反思,“擂台”模式后,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所以在竞技“擂台”的教学模式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思考,才能够不断进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长期竞争力,迫使学生在不断向前迈进,保持向上的精神常态。

环境预设——实践操作——问题导向——双向交流——擂台展现——分析提升。学生在预设的环境中进行“擂台”仿真模拟,然后在教学中和实践互动中进行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式交流探究,最后进行“擂台”比拼,最后总结经验。但学生的思维容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质疑等诸多问题容易产生,需要借助擂台化问题分析与开导,将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充分对比,实现学习为主化的有效竞争。

(四)讲台——实践与服务

师范类学校和应用型学校的教学课堂是培养民族舞蹈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培养出的学生,对于民族和地方的进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讲台是语言传达和学习教学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实践于“讲台”之上,其实是检验于“讲台”之下的积累。“讲台”作为应用型和师范性的主要阵地,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积累和实践运用的重要平台。讲台既能够挥发学生作为教师的引领作用,改变学生只是作为“学生”的唯一观念,创设环境预设,倡导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机会,在讲台中领悟为人民而教育的理念,增强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和信念。其次,从讲台本身出发,展现自身过硬的本领,具有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中的“讲”给讲出来,突破固式思维,养成乐于探究,主动融入课堂的大环境氛围中,从而达到学习和实践的理想效果,并能落于实处中。

地方师范类院校或应用型院校在民族艺术教育和培养中更加注重“讲台”的实践与服务,在贫困地区,教师的缺乏是民族地区教育培养最根本的问题,尤其是在美育这一环节中更是明显,民族舞蹈人才培养必须要注重教师在“讲台”中的培养与历练。这有助于我们在培养民族舞蹈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目标性和实用性,真正的做到实践与服务双向并驱的教学导向,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实时关注地方文化动态,服务地方自身得到历练。让教师的“讲台”这种方式恰好迎合以上需求,形成“双向奔赴”,弥补对于地方民族舞蹈教育的困难,实现舞蹈人才培养的平台化、舞台化、擂台化的集中展现。

讲台能够使民族舞蹈人才“落地生根”,真真正正的能够贡献到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当中去。一种是检验师范类院校应用型的教学,一种是以贡献和奉献为本的“反哺”。这两种都是以围绕“讲台”这个环节所展开的,“讲台”作为“四位一体”的最后一环节,讲台才是能够检验学生“学”与学生“实践”的平台,这是一份重要的“答卷”,从“被动”到“主动”,作为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站上讲台起,民族舞蹈人才的培育和实施才能够得以进展,也为今后从事舞蹈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地区本科院校舞蹈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A347)资助;2022年度贺州学院校级科研立项项目《协同推进黄姚古镇保护与民族舞蹈建设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2ZC06)。

作者简介:李東泽(1995—),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苏水莲(1984—),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