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商祭祀文化浅谈

2023-06-20史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祭祀图腾

史凌

摘 要:上古时期的文明国家祭祀文化都很发达。由于缺乏对自然界的了解,以及人们生存能力低下,所以祭祀问神体系伴随着人们从愚昧的恐惧走向认知的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曙光时期—夏商周,祭祀极其盛行,尤其是在商代,凡事必卜,虽不能说每卜必祀,但根据至今发现整理的甲骨卜辞可以发现,关于祭祀的記载还是很丰富的。商人礼从夏,夏代礼制体系我们仅能从文字资料中略知一二。要想探讨商人祭祀的相关问题,不但要分析三代史料,还要接触发掘成果。

关键词:商代;祭祀;图腾;酒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27

中国古代社会同其他国家一样,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神话崇拜时期。在人力无法战胜自然的蒙昧时期,人们怀揣着恐惧和迷惑苟且而活。种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被他们归结为一种神威,他们开始变得敬畏自然、乞求自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祭祀神灵的活动。当然,威胁人类生活的因素不仅仅是各种灾害,人为的侵害在生产力愈见发达的原始社会渐渐成为主要威胁。他们在不停地防御来自他族侵扰的同时,也壮大本族掠夺其他部落。至于战争的胜否,他们也会祈求于神灵的指示,作战之际各种祭神活动也是屡不见鲜的。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翻开中国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夏商周三代一样重视祭祀。从最遥远的夏王朝来看,有关祭祀方面的实物资料较为缺乏,但是文字资料格外丰富。如《尚书·虞夏书·尧典》载:“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轶东作。……申命羲叔宅南交,平轶南讹,敬致。……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所谓宾出日,殷商甲骨卜辞屡见“入日”“出日”之言,即为迎日与送日的礼拜活动,而“殷(商)因于夏礼”,所以不排除夏王朝也有所谓的宾日之礼,后面的饯纳日则是祭典入日的仪式。《尚书·虞夏书·尧典》又载:“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尽于群神,辑五瑞。”类、禋、望都是夏代祭礼的一种,五瑞则是五种用于祭祀的礼器。《尚书·虞夏书》中随处可见体现夏人祭祀的文字,此外更有《左传》《古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国语》等典籍有记录为例,在此不再枚举。由于本文是浅谈商代祭祀文化,所以对于夏朝后面可能稍有提及,但不做过多阐述。

商朝是我国继夏朝后又一个奴隶制统一王朝。《史记·殷本纪》说商朝自汤至纣共三十一王,《汲冢纪年》记载“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近年来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出的结果是商代共存在六百余年。至于商朝的族源,多数文献指向玄鸟。《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山海经》释玄鸟是一种有四翅、羽毛黄色、喜好吃鹰肉、性格暴戾的鸟类。视动物为本民族的图腾在世界范围内不是个例,各国各地区都有,如澳洲土著人有蜜蚁崇拜、波斯有牛图腾崇拜等,可能人们对于周边环境许多现象如动植物和无生物的演化规律无知,因而精神生活方面产生了图腾制度,认为图腾是自己的先祖和保护者。①我国古人将动物当作族祖的记载也屡见不鲜。《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②不难看出,黄帝、炎帝、共工、大暤、少暤皆是以某一图腾为族名,而少暤更以鸟为崇拜对象。《后汉书·南蛮传》记载高辛氏以少女妻畜狗,狗名槃瓠,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自相夫妇。虽然看似荒谬不堪,但还是可看出高辛氏以狗为本族图腾。

礼制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夏朝灭亡之后,商人在继承夏人礼制的精华上进行了拔高,从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礼制体系。古人认为礼制之兴衰和一国之存亡息息相关。《礼记·礼运》云:“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国语·鲁语·上》载:“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礼崩则国乱,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就是因为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局面。礼制在商代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祭祀之礼,商人相信神明是国家兴衰的保障,天神随时监视着他们的行为。《左传》有云:“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说文解字·祭》释“祭祀”为:“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由此观之,祭祀为持肉奉神,甲骨文的“祭”字作手拿一块汁水下滴的肉块形,表示以之供奉神灵的祭祀行为。③《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商人将神放在首位,先祭神再礼遇,可见商人重视祭祀之深,尤其在早期时,祭祀的种类更是繁多,陈梦家统计卜辞中的祭名有37种之多④,日本学者岛邦男的统计更有200种左右⑤。祭祀中各种细节,如时辰、地点、主持者,甚至宰杀牲畜的方法,没有不考虑到的,商人盖新居、生病、做梦都要祭祀,更不用说丰收与战争。

商人很敬畏天命,他们认为如果祭礼不到位,很可能遭天谴,神和人的地位一定要主次分明。《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说的是皇帝武丁驾崩后,其子祖庚继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祥瑞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为他立庙,称为高宗,于是写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文中出现的“高宗肜日”在《尚书》中略有记载,稍做分析,可对商人畏神情结略有知晓。《尚书》曰:“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肜祭高宗武丁的时候有野鸡鸣叫,祖己告诉大王不要害怕,先把祭礼办好。又劝勉大王谓上天赐予人命有长短之分,因为有人不听命做错事不负罪才短命。君王继承大业,天下臣民都是上天后代,祭祀大典中不可以过分亲厚父庙而不按正常礼法规定。

对商人来说,上帝共有日、云、风、雨、雷五神。和世界各个古老民族一样,他们也将日神(太阳神)列为神族,原因不言而喻,太阳可以给予万物光照,福泽大地,不只是光明的保障,也是收成的保障。云在空中缥缈不定,云的流动会带来风雨,这些都是人类必需的自然福祉,所以祭云在殷商卜辞里也很常见。由于云的作用,送来的祥瑞之风理所当然地也成为祭祀对象。商人将风分为东、西、南、北四方神,根据不同作用给予应有的祭礼。因为风肆虐不定,可大可小,大者可以摧枯拉朽,在对自然认知薄弱的年代这算是大灾了,卜问风之大小成为卜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滋润的雨水也一样,少了无法缓解干涸,多了则带来洪灾,适中的雨水是作物成长的条件。在古人眼里,雷雨是相连的,有雨则有雷,有雷亦有雨,因此大部分卜辞卜问是否“帝降雷”意在求雨,在众多现存的甲骨中就有很多关于祭雷神和雨神的字句。再看甲类里提到的“东母”和“西母”,关于这二者究竟为何方之神,从陈梦家的“日月之神”到日本学者赤冢忠的司太阳出入之女神,再到宋镇豪的“掌生死之女神”,这些观点皆有大量的拥趸。现今有人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并做了总结,东方神(东母)为司职生命之神,西方神(西母)为司职死亡之神,太阳东升谓之生,太阳西沉谓之死,所以“东母”“西母”既可作为掌管太阳出入之神,也可以引申为司职人类生死之神。⑥

商人格外重视四方之神,其祭祀用牲都颇为众多。四方之神为东方(析)神、西方(彝)神、南方(荚)神、北方(勹)神。方神可操纵风雨,这一作用与甲类的风雨之神类似,不同之处为方神乃空间之神。举行祭典时,多将社祭和方祭结合在一起,因为二者都可以保障农业生产。在祭祀方神时,商人多挑选精壮的羌人作牲,或者选择大的牲畜,这点不同于祭祀雨神用地位低下的女牲,也不同于祭祀云、雷神用小牲。由此可见,商人心中的神灵顺次为:上帝>方神>风云雷雨神。多见于甲骨的巫神与方神一样,皆为空间之神,也分为东西南北四方。只不过四巫与四方神不一样,四巫还可以驾驭人神(即人类的先祖之灵)。对四巫的崇敬之情,不仅是渴望收成的多少,也是希望先灵不要作祟商王,使人间平和。另一神族—四戈则为地域上的四方神,甲骨卜辞有:“甲子卜:王从东戈,乎侯。”“”为征伐的意思,宋镇豪先生认为这里的四戈指的是方域,祭四戈的作用与祭四方作用一致,不做多说。⑦商人祭祀的地示之神还有山川。卜辞中有岳燎和燎岳的刻画,意为用火焚烧以祭祀,“岳”则为山神。祀山的作用大多为祈雨,可能古人以为雨从云来,云从山来,所以对山神的崇敬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此外商人还祭祀洹水、湡水、滳水、澫水、洧水,还有所有的河川。洹水为商都内的重要河流,商人自古在此定居,可以说是他们的母亲河,所以理所当然地要经常祭祀。

祭祀先祖之灵则可以通过敬服神明乞求保卫族群。商周统治者常号令全国民众参与其中,从而团结宗族,巩固权力,无形中将祭祀加入了政治成分。卜辞中屡见王的名字,如高祖王亥,以及后来的祖庚、祖甲,还有后期的廪辛、康丁,直到武乙、文丁,这些人名在甲骨中有个共同点,就是甲骨文表现出来的字头都有鸟形纹图像。甲骨文中的发语词“隹”(惟)写法也类似于鸟形,用法上并同(害)、“祸”之类的不详之事相连,似鸟形的“隹”字多放句首,颇含向神灵乞求的意思。正如前文所述,玄鸟生商,鸟是商之图腾,是商之起源,诸王名中有鸟,大量祭祀卜辞中出现先王之名,实属祭祀之重心。

殷商祭祀制度冗长且复杂,但是现在所能掌握的商代有规律的祭祀仅有周祭和祊祭。周祭是商人用(翌)、祭、羽、(彤)、(协)五种祀典,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一种制度。祭典对象为从上甲以来的先公、先王和自示壬之配妣庚以来的先妣。通过董作宾先生的分类研究,五祀中每种祭祀循序进行一轮所要的时间为三十六旬。其卜问程序为:在一种祭典开始举行前,先在祭第一个先王上甲的前一日癸日卜问祭典自上甲始的多位祖先顺利与否,并记录年月;每一旬的祭祀即将开始之前,要在上一旬末日癸日卜问该旬的祭祀是否顺利,并附记上此旬第一日所祭的甲名先王的祭祀,并记上年月;当某日要祭祀某王或配偶时,还要在这一天卜问这个祭祀是否顺利。⑧祊祭卜辞是指第五期中专门刻在龟甲上的一种卜辞。据研究,祊祭卜辞可分为三种文类:第一种“祊”前无表示宗庙的文字;第二种在“祊”前面加上“宓”;第三种是在“祊”前加一个“宗”。如此反复循环,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将其过程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据甲骨卜辞,商王祭祀在“宗”或“宓”中举行。《说文解字》释“宗”为尊祖庙,于省吾考证“宓”为“祀神之室”。“宗”和“宓”正是商代祭祀祖先的宗庙。近年来安阳殷墟发现了大型的祭祀遗址,遗址的乙区域为宗庙遗址,丙区域为祭坛遗址。⑨实际上20世纪20~30年代在安阳殷墟就发现了一些祭祀遗存,如小屯乙七建筑基址南的祭祀坑,丙组基址附近的墓葬和有烧燎痕迹的遗迹等,再如小屯丙区墓葬附近的祭祀坑。50年代郑州商城发现了与铸铜祭祀有关的乱葬坑和殉猪坑等遗存。殷墟则在西北崗王陵区发现了25座祭祀坑、后冈祭祀坑等遗存。70年代末此处又发掘了近350座祭祀坑遗存。除了周祭以外,还有一些对祖先不成系统的祭祀典礼,被称为“特祭”或“选祭”。

从甲骨卜辞来看,没有一句以帝王为牺牲救民于水火的记载。王在祭祀中的具体作用为献祭人,他只要在适当的时间,筑造适当的地点,挑选好各种祭品,进行祭祀即可。只要心诚,诸神会护佑他的子民及他的权力。祭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神判灵验与否。为此,商王会择选优质的谷物、精酿的美酒、肥硕的牲畜乃至健壮的活人等取悦诸神。

商人所用物牲有羊、(圈养的羊,以供祭祀用)、牛、牢(圈养用以祭祀的牛)和犬,所用物品则有米、粱、黍等谷类,除此之外还需大量的人牲。人牲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到了商朝达到鼎盛。商代的人牲分为伐(砍了头的人牲)、羌(被俘的羌方之人)、(该人所在方国来的俘虏)、人(单纯的杀人当人牲)。安阳殷墟宗庙遗址、王陵区和宗族墓区都有杀人祭祀的资料。1990年,小屯乙组20号、21号基址东南宫殿建筑遗址中,在北排房基中间门道西侧发现奠基坑2个,东西并列,相距0.6米,坑内各埋砍头人骨3具,头骨也放置坑内,头向东,随葬陶盆、罍、尊和骨锨等10多件。1978年发掘了距王陵区西区西北约80米的公共祭祀场,共发现祭祀坑120座,发掘了其中的40座,其中人牲坑有5个,每坑1人座祭。小屯南地、大司空村、后冈三个墓区发现的圆形祭祀坑大致为宗族墓。⑩

有了祭品,则需要一种媒介以达神意,龟则成了首选。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根深蒂固,龟甲背似穹窿、腹部宽平,恰似这种思想的实体模型。占卜时,巫人用烧红的梗木(或青铜工具)钻灼甲骨制兆,意味着水火相交,把宇宙最基本的自然力相结合,这种水火相互作用的预言为商代独有的形式。商人相信,若祭品优质,则龟甲裂纹会告知吉凶。k当然,龟甲不仅是在祭祀时使用,医疗、救灾、生产、求子、丧葬、祝诅等方面皆可见到龟甲的身影。至于龟甲的供应源头,学术界对此争执不下,尚无定论。

酒则是贞人通天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物祭之一。商人嗜酒,《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就统计过在50类青铜器中酒具占24类。安阳小屯村西北的侯家庄、武官村一带的13座大墓中都有大量的青铜酒器随葬。1976年发掘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随葬青铜器460余件,其中礼器210件,礼器中酒具就有138件。酒的使用也有一套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制,不同的场合、用途以及不同等级的奴隶主贵族,要使用不同的酒具,进一步细分的话,其使用酒具的种类多少、轻重、大小是由身份等级的高低来决定的。因为嗜酒,就连商代比较圣洁的武丁朝廷也弥漫着腐朽的气息,如卜辞记载:“戊子卜,宾贞:禽酒在疾,不从王古。贞:其从王古。”大意说的是武丁时臣僚禽因饮酒过度染疾,贞人卜问他是否还能为王而工作。这仅是商人嗜酒的一个实例,却可窥见商代的饮酒氛围,商族最后一个王帝辛(纣王)就因沉湎酒色而亡国。酒在商朝不单是饮品,更重要的是它的祭祀功能。《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商人有专门供祭祀用的酒器,他们认为酒具是奴隶社会礼仪典章的重要体现,也是礼治文化的象征。酒一方面供先祖享用,一方面供献祭的巫师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l前者容易理解,而后者则因为巫者饮酒过后随着音乐的抑扬顿挫容易进入兴奋的状态手舞足蹈,从而脱魂降神。m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日渐增多,开始简化甚至淡漠祭祀传统,但是它的影响渗透到日后宗教哲学体系中。它的五行观被阴阳家吸收发展为博大的古代哲学系统;而原始崇拜观念中关于天地人鬼的观念又为道家吸收,丰富了道家的内容;甚至外来的佛教进入中国时也不得不吸收祭祀文化中的炼形、炼神工夫,更快地融入中国本土宗教体系。n

商代祭祀文化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其系统庞大、复杂,由于材料所限,时代也较为久远,尚有很多谜题仍不明了,待以后获得更多资料解开商代祭祀之谜。

注释

①于省吾.略论图腾与宗教起源和夏商图腾[J].历史研究,1959(11):60.

②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2083-2084.

③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④陈梦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J].燕京学报,1936(19):100-113.

⑤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2-347.

⑥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130-132.

⑦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院,2010:155.

⑧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428-432.

⑨石彰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五:丙区墓葬卷[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0:415.

⑩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53-66.

k艾兰.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M].汪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25.

l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

m赵容俊.殷商卜辞所见之巫术[M].北京:中华书局,2011:45.

n赵容俊.殷商卜辞所见之巫术[M].北京:中华书局,2011:305-316.

猜你喜欢

祭祀图腾
我为春天添抹绿
《这条比较傻》等
三好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