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3-06-18兰文成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减有效性课文

兰文成

“双减”政策的落地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教学深度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小學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创新、课堂的氛围营造、学生的兴趣激发等。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双减”减的是量而不是质,减轻学生的负担是落实的重点,提升教学质量是落实的目的,可谓是“减负提质”。基于此教育新形势,文章重点剖析了“双减”的内涵,并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出探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经调查发现,不少教师仅在口头倡导教学理念,却没有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或只强调教学理念的创新,但不顾及教学方式的创新,甚至一些教师只模仿教学方式,并没有调查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适合此教学方式,这些问题不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其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新观念、新思想在不断出现,却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守在自己的舒适区,用自认为适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对现代接受新教育、新思想的学生来说早已不再适用。

(二)教学手段陈旧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学生的教学实情、心理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进行编制的,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价值的内容,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使得课堂的育人价值并没有得到最大的体现,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形式的课文,教师永远是采取同一种教学手段,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更谈不上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文章内涵的体会。教学方式的落后、陈旧也是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活力满满的,但不适当的教学手段只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更不利于学生的美育。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最显而易见的教学问题,也是最容易受到教师忽视的问题。由于阅读教学的方式受到限制,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其特点和意义都会被覆盖。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延伸,缺乏深入探究,最终使得阅读效果欠佳,没有好的阅读体验,兴趣则无从谈起。

(四)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

教师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学生,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才有果,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展现。教师一直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的主人,并未尊重真正的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应该是自发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只有学生主动去阅读,其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出疑问,不断地活跃思维,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收获知识,不断地体会到文章的精妙,不断地学到文章的深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二、“双减”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助力学生达到深度阅读和提升阅读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文学知识,并培养更高的素养。同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剖析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创新策略,采取合理的手段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学生兴趣的提高,教师应该对此深刻明了,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不由自主地投入知识的海洋。“故事激趣法”非常适用,讲故事一直以来就是非常好的激趣手段,并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加以使用,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时,此课文属于故事题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神话故事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仅此还不够,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多搜集一些与此相近的神话故事,通过神话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前导入。但激趣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教师还应着重于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寓意,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使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还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文引趣

阅读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就是教材,虽然应倡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大量阅读积累素材,但是课文是最基础的阅读材料,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挖掘其价值,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很多课文的情节也非常有趣并且有讲解的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要懂得挖掘课文中的精华,挖掘课文中的“美”,挖掘课文中的“趣”,或者在课文作者身上进行挖掘,如代表作或者人生趣事等,这都是激趣促习惯的途径。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搜集一些拓展性的资料,让学生对文章的发生背景、人物关系了解得更加清晰。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此文章也属于一个小故事,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一个情节来吸引学生,如“负荆请罪”情节。“负荆请罪”在平时也算是人们提及较多的一词,但是学生对其背后的故事却不一定知晓,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契合点来吸引学生。教师引入适当的课文情节,会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故事来龙去脉的好奇心。此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此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习文中人物身上的精神,懂得做事情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懂得要不畏强权、勇敢斗争,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等。

(二)创建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

人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好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恰当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剧增,由此可见创建和谐阅读教学环境的积极意义。教师创建相应的阅读环境或创设与课文相融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并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切实地体会人物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且学生投入自身情感之后还能使情感得到升华,使所吸收的知识和所学到的道理更加深刻。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除了观看视频之外,资料搜索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得更加全面、详细。因为课本的篇幅不宜过长,所以很多故事都只是节选,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事情发生的原因等,这些也有助于教师创建和谐的阅读环境。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的主角归根结底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并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才是汲取知识的课堂主角,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借助课文发起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这有利于从阅读到讲解的过渡。讲解加阅读从而实现精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需要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感悟、思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或分段朗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为学生讲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作者的事迹、情况等。泛读之后,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自由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总结每个人物的外貌特点和性格特点,促进学生精读。学生分成小组或者同桌之间讨论,将文中关于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互相探讨、总结,集思广益,尽量总结完善。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如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和闰土之间的友情的?激发学生思考,并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发表看法时教师要减少批评,而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四)传授多种阅读方式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仅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习惯、创建环境还远远不够,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同样重要。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题材、形式、内容等均不同,倘若不同的文章均采用同一种阅读方式,那么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会产生阻碍。阅读方式有很多,如领读、精读、速读、朗读、默读等,而教师基于教学情况往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从教学效果出发,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种情节丰富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体验阅读的方式,切实地感受其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人物情绪的变化。另外,教师在教学其他不同类型的文章时也可变换阅读方式,正确的阅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延展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五)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較为单一,导致知识面比较狭窄,而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在阅读中能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产生对某些事情的共鸣,促进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在教学时适当引导,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感悟。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一文时,此文章的景物描写优美且细致,同时又富含深意。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帮助学生整理文章,从各环节的描写中加深阅读感悟。文章分别从生长环境、形态、气味、颜色、形状等对丁香花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感悟文章的深意,最终让学生从文中感悟生命总有“结”,我们需要具有豁达的胸怀,从而乐观、积极地生活。

三、结语

总之,“双减”的主要目的是减负提质,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更多有趣、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加大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与学生共同进步,一起创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温炯辉.“双减”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22(14):30-32.

[2]黄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9):118-120.

[3]张君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新作文(教研),2022(5):249-250.

[4]严春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刍议[J].学周刊,2022(24):57-59.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鄢铺小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双减有效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