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2023-06-15欧阳钦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阐述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提出该课程的改革要结合师范认证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 儿童文学课程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9-0128-05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出,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学生中心,即重视师范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都要根据师范生的成长规律来设计,重视对师范生的培养;产出导向,即重视师范生的学习效果,重视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持续改进,即对师范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通过全面评价促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也为师范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赏析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等为目标,注重培养师范生师德素养、教育能力、育人能力、学科能力、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注重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师范认证还对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如教学内容要引入课改和教育成果、优秀教案等,要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师范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主要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为目标。在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认识到师范认证的真正内涵,并对照师范认证标准和指标,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是师范认证背景下儿童文学教学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能够推动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向人本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推动未来教师人才培养。师范认证背景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成长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同时,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的审美视角从成人角度过渡到儿童角度、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成长的广度也得以拓展。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他们追求成长的积极性,获得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學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更新自己的儿童文学理念,并将儿童心理学融入教学中,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推动未来教师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语文专业教师人才。在课程改革中,重视阅读儿童经典文学,能够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审美等的能力,有效提升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让师范生有能力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实践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成长为合格的未来教师。

二、当前国内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和研究概述

(一)国外教学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院校制订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熟悉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专业必需的技能和方法,三是具备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其在教材的选用上比较灵活,包括学校规定教材、教师自选材料和学生作品,其中以教师自选材料为主,经典与前沿并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国外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讲授、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写作训练、同伴互评、小组讨论、写作训练、自主学习等,旨在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课前阅读和写作实践,并能自主思考、主动参与,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二)国内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师范认证在高职师范院校的全面铺开,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以经典阅读夯实基础、以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素质、以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已成为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共识。通过改革,儿童文学传统教学中课程教学目标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教材建设不规范、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理论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等积弊得以逐步消除。

三、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要结合师范认证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优化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提高未来教师人才培养质量(见图1)。以师范认证为契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儿童文学课程也加入改革与创新的行列。作为老牌师范院校,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服务对接乡村小学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未来将成为乡村小学教师。基于此,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童文学的改革在课程定位上强调学生职业理念培养与课程学习方法双向统一;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发展为导向,选择时代感和创新型相匹配的教材;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主体性,依据学校的特点强化课后实践,坚持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对接行业需求,找准课程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儿童文学思想的崇高、教学的丰富和语言的优美,促进学生阅读、审美、理解等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教师,这也为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

一是在儿童文学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儿童文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而且还要求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将文学研究与语言教育联系起来,学习语言教育方面的知识。面对未来职业,学生要了解、熟悉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未来的教学中。儿童文学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之一,作品是以他们的视角诠释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只有熟悉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理解作品中儿童的做法,同时又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引导,以实现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在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师范性,这就需要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理念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面对的是儿童,他们天真烂漫,要实现育人首先要做到正己,只有心灵美好、品德高尚、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才能够培养出品德端正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例如,《儿童文学》教材第六章的儿童故事,以内容再现儿童生活、情节生动有趣、语言质朴易懂成为儿童成长中必需的精神营养品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故事阅读的指导,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中渗透着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包括父子之爱、家人之爱、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等人性永恒之爱。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注重分析故事的思想价值。

(二)聚焦学生发展,重构教学内容

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重构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行业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现“产出导向”,使培育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内容应与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相适应,使教学内容与育人高度统一。

一是教师应有选择地借鉴传统教学经验,并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凸显儿童文学的时代性。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选择与素质启蒙有联系的内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推荐原汁原味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参与实践,拓宽知识面。另外,儿童文学包括不同的文体形式,如儿歌、童话、故事、图画书、散文等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仔细分析和鉴赏,启发学生知美丑、明是非,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凸显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

二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通过传授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儿童戏剧”这一内容时,结合学校每年青春艺术节举办儿童剧比赛,笔者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联系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编写剧本、准备道具、挑选演员,着手儿童剧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上表演。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并把优秀的剧目推送到全校儿童剧比赛的大舞台上。通过这一举措,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升,创作能力得到了发展,文学素养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是教师应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部分学生阅读知识面窄、阅读数量少、阅读能力低的实际情况,在选订教材时应遵循淡理论、强作品的原则,尽量选择时代感强、内容典型、注重实践的创新型精品教材。例如,《儿童文学》在编撰上注重点与面的结合,纲舉目张,以儿童文学作品不同体裁为单元,重视文本解读能力、创作能力的训练。在授课篇目的选择上,结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和未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把儿童戏剧、儿童诗歌、图画文学、童话作为单元授课重点,选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章进行详细分析。课堂上,教师通过作品赏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充分锻炼学生分析、想象、表演、绘画、音乐、舞蹈等的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期末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达到了100%。同时,教师还特别用心布置和检查课外阅读作业,以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量。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每年3—5月的校园青春艺术节、儿童剧大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为他们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有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遵循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应注重系统性、前瞻性,遵循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文学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要立足文学课程的特性,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特点,凸显课程的人文性,注重儿童文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流融合。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学科内部的综合,对作品赏析、理论学习、文学写作、文学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学科外的综合,将儿童文学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让儿童文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根据这些特点,教师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文学作品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儿童故事和儿童诗歌两大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儿童故事类作品教学中,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与表演、作品分析与文学写作相融合,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根据儿童故事编写舞台剧,分析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速等,对角色进行多方面优化,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儿童故事演绎出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儿童诗歌类作品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特点、传达的情感等,并配以适宜的音乐,创设优美的情境,通过教读、泛读、配合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读中熟悉作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总之,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四)重视教学实践,助推能力培养

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教授认为:“教师之教要注重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获得教育智慧。”师范认证背景下,教师职业既需要充足的文学理论支撑,又需要丰富的职业实践支持。因此,儿童文学课程改革要注重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职业素养。教学实践可体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认知性、技术性、人际性的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可体现在各种岗位实践中,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助学等,即进行岗位性、社会性的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更加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儿童文学教学实践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建立“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学习+课后教学实践”立体化教学体系,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课后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实践。例如,教师进行儿童文学作品赏析、舞台剧表演、小组合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教师教學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师可对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职业岗位需求,进而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优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分析、表演、创编儿童文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例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全科师范生入学第二年后便安排其到城区小学参加见习活动,作为带队教师,笔者除了监督学生日常教学常规工作,还结合儿童文学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文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是如何通过自己或者学生的表演把教学目标、重难点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中的。此外,笔者还收集了同一节课不同教师的授课实录,通过一课多磨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会因人而异的道理。同时,笔者利用指导学生试教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儿童文学课程特点,联系试教的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样的过程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关注多元评价,推动改革提升

师范认证背景下关注“持续改进”,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传统评价方式如试卷测试、论文写作等很难充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现代化教学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评价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不仅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通过学情分析反馈到教师的教学中,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例如,在开课之初,笔者就与学生约法三章,儿童文学课程期末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数的比例分别为50%,20%和30%。平时成绩之所以提到50%的比例,是因为笔者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不仅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而且包括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儿童剧)的情况。如果学生在比赛中获奖,平时成绩能额外加分。作业包括课程的小论文,还有课堂试讲。期中成绩跟其他科目不同,改变了以往通过开卷或者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情况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选择学过的儿童戏剧,进行儿童剧的编排表演,并以宿舍为单位,在作品的创作、道具布景的制作、演员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评委由教师和其他班级的学生担任,评出的成绩就是期中成绩。同时,在期末考试中减少对识记内容的考查,增加对作品欣赏和理解的考查。通过以上评价方式,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提升。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应在师范认证的指引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对接行业需求,找准课程定位,聚焦学生发展,重构教学内容,遵循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实践,强调能力培养,实施多元评价,以此推动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的未来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郭静.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4).

[2]王哲,王思齐,尚冠男.师范认证标准引领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9).

[3]黎爱群,方洪涛,黄庆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师儿童文学课程改革[J].快乐阅读,2022(8).

[4]黄岚.高职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河南农业,2022(9).

[5]周梅芬.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析[J].山西青年,2021(2).

[6]许月燕,刘启鹏,房丽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构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3).

作者简介:欧阳钦(1972— ),广西钟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