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3-06-07李国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控制措施

张 悦,李国利,郭 飞

1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腺体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人体的血管遍布全身,故血管外科的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归属于外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除脑血管、心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疾病类型分为三种,包括动脉扩张性/缺血性疾病,静脉倒流性/回流障碍性疾病和血管畸形等其他类型疾病[1-2]。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血管外科患者会选择全身麻醉方案,在麻醉的影响下,交感神经兴奋度明显提升。麻醉产生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具体表现为机体兴奋度异常容易引发不良麻醉事件,麻醉苏醒期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异常、心动过速及寒颤等并发症[3-4],特别是血压异常和心动过速,其会导致患者出现躁动的情绪。躁动属于术后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归为意识障碍,会引发循环系统出现异常波动,从而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外,躁动导致的气管痉挛会明显提高误吸的发生率[5-6]。提升麻醉苏醒阶段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麻醉恢复室是对麻醉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场所,一般情况下,麻醉医师及护士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管理,便于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并尽快苏醒[7]。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于促进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具有积极作用[8]。鉴于此,本研究观察了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麻醉恢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术前综合检查确诊且符合手术治疗标准;(2)实施全身麻醉;(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严重疾病;(2)存在手术或麻醉禁忌证;(3)存在认知、沟通障碍,精神状态异常。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于麻醉恢复阶段辅以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和对照组(于麻醉恢复阶段辅以传统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65岁,平均(58.64±3.78)岁;疾病类型:颈动脉狭窄18例,动脉瘤14例,下肢静脉曲张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4~65岁,平均(59.11±4.02)岁;疾病类型:颈动脉狭窄16例,动脉瘤15例,下肢静脉曲张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均规范麻醉,并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辅助手术顺利开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麻醉恢复室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辅以束缚措施,定期唤醒患者,了解患者的苏醒状态,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组建强化干预小组,组长为麻醉科的科长,组员均为高年资且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小组成员均接受专项培训,加强对患者苏醒指征的掌握情况,明确并发症指征及处理措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重视提升服务意识、工作灵活度及法律意识。(2)高效交接,核对信息并确保监测和管理工作完善,手术医师交代病情并说明安置详情。换班时观察人员需要详细进行交接,明确掌握患者情况和干预重点。清查观察室内的物品,确保仪器、工具均可用,便于及时进行抢救。(3)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出入量,并给予体位干预措施,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发生呕吐、误吸的情况。对符合拔管指征的患者及时拔管,减少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对麻醉维持时间长的患者加强束缚及保护,确保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避免皮肤发生损伤。加强保温干预,避免低体温影响机体恢复而引发寒颤和躁动。对于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和局部血肿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规范的处理。加强对患者呼吸、面色和意识反应的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具备脱离观察的标准。对苏醒的患者进行语言干预和心理疏导,确保其情绪稳定,告知手术顺利,观察意识恢复且无明显异常后可送回病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指标(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不同时间(麻醉前、苏醒期)的生命体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苏醒恢复阶段并发症(躁动、恶心呕吐、血压异常、寒颤)发生情况以及躁动程度。躁动程度评估标准[6]:无明显躁动,安静且无明显躁动计0分;可安抚躁动,给予刺激操作时,偶见肢体躁动,但安抚后可改善计1分;明显躁动,外界未影响仍发生躁动,可能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需要密切关注并强化制动计2分;严重躁动,发生剧烈躁动,通过床旁监护方可实现良好控制计3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期指标的比较

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期指标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者苏醒期指标的比较(min,±s)

组别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观察组(n=50)8.69±1.737.72±1.8713.90±1.6814.41±1.78对照组(n=50)10.05±2.189.18±2.2716.23±1.8516.50±2.11 t值3.4553.5106.5935.354 P值0.0010.001<0.01<0.01

2.2 心率、血压的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比较(±s)

表2 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比较(±s)

注:与本组麻醉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苏醒期比较,bP<0.05;1 mmHg=0.133 kPa

指标时间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心率(次/分钟)麻醉前71.6±8.872.2±8.1苏醒期 75.8±8.7a b 87.2±8.3a舒张压(mmHg)麻醉前81.7±8.982.1±8.5苏醒期 84.4±10.0a b 92.9±9.3a收缩压(mmHg)麻醉前131.1±14.9132.2±13.2苏醒期 134.3±14.2a b 148.7±14.3a

2.3 苏醒恢复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麻醉恢复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0%(18/5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n(%)]

2.4 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比较

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严重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1.336,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总发生率为10.0%(5/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两组患者可安抚躁动、明显躁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苏醒期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n(%)]

3 讨论

血管外科是针对人体外周血管疾病(除了心脏和脑部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从广义层面来讲,对于所有类型血管疾病,若常规治疗手段无效,一般情况下均能够借助血管外科手术进行治疗[9-10]。麻醉是手术开展的必要基础,其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进行有效的镇痛和镇静,避免造成术中应激反应异常,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治疗安全性[11]。目前,血管外科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由于手术的有创性和刺激性,患者通常会选择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案,而麻醉药物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12-13]。患者术后顺利度过麻醉阶段不仅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还能够提高手术室周转速度,从而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有效性,确保医疗工作良性开展[14]。

由于不同体质的患者对手术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若患者的全身肌肉功能没有恢复至正常,则可能引发躁动、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从而影响总体治疗效果[15-16]。鉴于此,在麻醉室内恢复阶段,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工作对于保证手术整体效果和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具有如下优点:在护理人员考核及选择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重视强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主动性,促进环境、物品、药品等方面工作完善,能够确保麻醉恢复室建立规范且有序的工作模式,确保各个环节有序开展,促进患者尽快苏醒,保证其生命安全及舒适度[17];特别重视高效交接,交接时能够确保详细说明具体情况,保证工作的整体性和延续性,进而形成高效的良好合作模式,尽量弥补人为因素和工作流程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18]。有研究证实,强化控制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干预的有效性,进而尽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则尽早拔管,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舒适度,减少相关刺激源,确保心率和血压保持在良好状态,这对于控制术后麻醉恢复阶段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躁动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19-20]。本研究证实,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整体干预效果,进而缩短麻醉恢复时间,还能够促进尽快拔管,减少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提高麻醉恢复阶段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提示与传统麻醉恢复干预措施相比,其能够提升干预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干预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措施在提高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效果及安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巩固手术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及运用。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控制措施
植物人也能苏醒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