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辨式教学探究

2023-06-07李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李瑛

摘  要:思辨能力能够提高人们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水平,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维模式培养的主要科目,教师应该利用思辨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辨式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辨式教学;教学策略

一、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不同的组织方式将会影响到学生思维上的构建,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要从教材出发,依据思辨式教学模式来制订出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你认为这样对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喜欢?为什么这些人在合作中会出现问题?等等提问,这些问题的设置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的想象,寻求解决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这些题目来搭建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勇于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比如学习《学做快乐鸟》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借由快乐分享,让学生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快乐以及感到快乐的原因,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快乐是积极向上的快乐,而什么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真正的学做“快乐鸟”。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快乐门诊部”和前面的“我很快乐”两个栏目结合起来,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局限,将目光聚焦于生活中,去思考自己的快乐属于什么类型的情绪,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情感上的价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去描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以及相应的理由。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对其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要着眼于基本学情,立足于教材内容,制订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精心设计基本问题

教师要充分认知到思辨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思维上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提取出最合适的内容,并且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所以开展思辨式教学,教师不仅要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思维的培养目的,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提问作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教师掌握学生目前的思维状态,了解其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够借由问题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在课堂中问题可以分为启发式、引导式、导向式和基本式等等,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基本问题是为了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在这一问题下产生更多的思考,提出更多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带动学生完成深度学习。由此也可以看出,基本式问题和思辨式教学的特点相吻合。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提高基本问题的占比,让学生能够借由不同的问题来完成复杂的分析和对信息的处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学做快乐鸟》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制订出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快乐分享和快乐辨析,针对第一部分快乐分享,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最近感觉到快乐了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大家分享一件自己感觉最开心的事情,并且说一说觉得开心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进行思考,体会快乐给自己带来的情绪价值,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快乐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在快乐辨析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基本问题,询问学生快乐是一种应该保持的状态吗?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之前所分享的快乐,是否应该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让学生能够走出情绪上的影响,用更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辨别事物,审视情绪。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发现,有一些快乐并不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嘲笑他人、捉弄他人等等,这些快乐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所以不属于合理的快乐。借由这样的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继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事件,合理的判断以及谨慎的下决定。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思维,在思维的指引下深入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任务,去设计能够落实思辨式教学的基本问题,用基本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在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拓展生活视角提高创新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来说,其中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在生活现象中挖掘有用的素材,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打开学生的生活视角,学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能够依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服务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这一段话中能够明确的看出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充分凸显出教学的作用和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为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出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激发起情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比如在《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处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自然。比如有的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了一幅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实现了对资源的再次利用,让废物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有的学生用绘画来展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一首短诗,以此来抒发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不同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各有不同,所以对环保理念的认知也各有千秋,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用思辨思维去创造出更多的新想法,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有着很强的生活性,而这一特点就更加强调了在教学中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借由实践生活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思辨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凸显出这一特点,让学生回归到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行业与劳动者》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学校的保洁阿姨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勤勤恳恳的打扫卫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此情境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说,正是因为学生不懂得爱护环境,所以才需要保洁阿姨来打扫卫生,为什么我们不能提高自己的卫生意识,自觉的爱护环境呢?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不乱丢垃圾,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那么学校中也就不会出现乱丢的不文明行为了。借用这种方式来最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逐步剖析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去推理和分析,学会在复杂的信息中明确自身的想法,并且坚持个人的观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设置为一个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探索,找出答案,随着问题的主动解开,得出最终的结论。

比如在《互联网新世界》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到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以及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展开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面来看待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有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能够为人们呈现出海量的信息,这相对以往只能靠报纸杂志来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来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正是由于信息过多,在其中会掺杂着很多不良的低质内容,如果信息接收体个人的辨别意识不强,自制能力不高,那么极有可能会被这些信息所影响,产生错误的观念,甚至做出錯误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为网络游戏很容易会造成学生沉迷于游戏而忽视了学业,最终成为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在生活中的渗透,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种渗透也让很多幼儿过早的接触到了网络,甚至有些幼儿园不会说话却能够自如地滑动手机,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极为不利;有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中的诈骗信息非常多,这对老年人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有些老年人无法分辨信息的真假,很容易会上当受骗,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有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如顺应潮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求得更好的发展。在讨论中,每一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想法各不相同,但是其主题都是围绕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开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员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多人讨论丰富事物的看待角度,对思辨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完善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模块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来制订出合适的课堂评价,以更好的落实思辨式教学。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且利用评价练习的方式,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学做快乐鸟》中,为了解学生对情绪价值的认知以及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选择,通过练习题为学生搭建思考的支架,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列选项中,去选择哪种是真正的快乐,而哪些则不应该快乐:迟到也不错,正好不用早读了;我今天帮妈妈洗碗了,真高兴;我考试考到90分了,我太高兴了。但是这一练习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一种检测,在思维培养上还有待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组织语言,再次对情绪的价值进行辨析。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而哪些则不应该感受到快乐。学生可以选择口述,也可以选择绘画或者写作,用这种形式将学生的目光对焦于快乐中,结合其日常生活,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的记忆,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内容呈现出来,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借由情境的烘托,让学生能够再一次分辨具体的对错,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综上所述,真正的教学并不是知识灌输,而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引导带动学生思考,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

参考文献:

[1]翁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2(26):123-125.

[2]张钧佐. 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J]. 求学,2021(15):51-52.

[3]王子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J]. 智力,2020(18):131-132.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