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改革

2023-06-07顾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双减政策

顾玲

摘  要:从表面上看,“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减少作业总量、课外培训负担,只对减负任务提出了教学要求,本质上却要通过减负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在学校生活中弘扬个性、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督促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学科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文章客观分析“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契合性,进而阐述情境探究、数学表达、数学操作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策略,为促进学生主动学数学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改革策略

核心素养追求的是小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等,在一线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基本目的之一便是要摒弃“唯考试论”的短视教学行为,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使得学生能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然而,因为激烈的教育竞争,家长、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都依靠各学科的考试成绩,一线教师也不敢放松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要求,导致核心素养改革一直无法落到实处。“双减”政策的提出便为核心素养改革提供了可能。本文将阐述“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相配性,以便让更多的教师能珍惜“双减”政策改革机遇去开展学科素养改革任务。

一、“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的匹配性

(一)从“双减”政策的实质来说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要實现减负提效,因为减负与提效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并不是要通过作业压减、校外培训减负改革去降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追求。目前,学校选拔人才的基本方式依然是考试,如果学校为了片面响应“双减”政策的减负要求而放弃了对小学生学业成就的要求,那么有可能会让学生错失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是不负责任、不重视的。

因此,实施“双减”政策并不是一味地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解决功利、短视的教学问题,也要促使小学生实现素质进步。这就为核心素养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不仅会探索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的常规方式,还会支持小学生在课外自主迁移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树立建模意识,在探究、实践与整合活动中形成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学习兴趣,而小学生也能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概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二)从核心素养改革的目标追求来看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并不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显现出智能优势与个人特长,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以便让小学生在核心素养改革背景下取得素质进步。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一刀切”“唯知识论”的思想,为促使小学生实现个体发展去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不能转变一线教师的育人方式、教学理念,那么核心素养改革将流于形式。而且,核心素养改革活动的开展将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便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不必通过单一的讲解活动去传输数学知识,小学生能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主动学习,同样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

但是,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实现提效减负的改革目标将不断分析学情特点,根据课堂观察、多元评价与小学生本身的素质成长过程去优化数学教学活动,会根据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整合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准确判断学情特点,且可由此设计、开展核心素养改革活动,既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素质成长,也有利于实现减负提效改革。“双减”政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追求的是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摒弃不良竞争,消解教育焦虑,与核心素养改革的追求是一致的。

综上,“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二者相互成就、相互发展,便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其育人目标,以便为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在“双减”政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且能够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为各位教师带来积极的教育启示。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策略探究

(一)组织情境探究活动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是要让小学生主动学数学,且能在数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思维活跃度、学习自主性,使得学生能经历数学知识的 抽象、推导过程,便于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对此,情境探究教学则将产生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去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在生活情境内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使其亲自解题、主动建构。如此,小学生则能在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

比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课教学中,我则准备了一些木棍,按照特定的数量将这些木棍分给了不同的学生,并在黑板上写下了“2”“4”“8”“16”等数字。根据这一组数字,我就提出了问题:后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的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一问题,小学生能够发现后面的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这就便于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探究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可自主分析倍数的概念,且能自主思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在问题情境中解释倍数的概念与意义。如此,本班学生便可在数学课上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并推理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二)实现数学表达展示

数学表达是指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描述的交际活动,既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形成符号意识,使其能感知数学语言的特点。而且,小学数学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表达状态判断学生是否存在认知盲区,通过表达分享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为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做好充足准备。

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一课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我便在本节课上组织了“小先生”活动,鼓励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解释、介绍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为了准确、全面地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小学生会在数学课上主动阅读数学教材,也会在草稿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汇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如此,本班学生便可在“小先生”活动中顺利实现自主学习。待学生独立思考过后,我便组织本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能向同伴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规范数学语言。接下来,各小组则可选出一名“小先生”,代替本组成员自主解释并汇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实现组际交流,在数学表达中树立空间意识,形成直观想象能力。

在本节课上,笔者之所以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落实“小先生”活动,原因有二:其一,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而一节课的时间不足,很难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参与数学表达活动,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纪律,并不利于实现有效教学。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能面向同伴解释并汇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就能切实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其在数学表达中梳理思路,实现自主学习,而且各小组也可选出表达最准确、思路最清晰的学生负责讲述本小组的探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便于促使學生形成思维品质。其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可提高学生数学表达的准确度,可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课上的数学表达活动中,有的学生能自主修正解题思路,有的学生则能在其他同学的说明补充下准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便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组织数学操作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回归问题解决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丰富的数学操作活动,比如数学实验、观察测量等。在这些数学操作活动中,小学生能自主抽象数学概念与一般公式,也可在实践性操作活动中建构数学概念,积累有效的解题经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开展数学操作活动,综合发展小学生的学科素养。

比如在“认识厘米”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能通过前期学习理解线段的特点,能明白大多数物体都有一定的长度特点,所以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直接认知,使其能自主解释“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我便组织了测量活动。小学生自主观察直尺的特点,据此测量橡皮、铅笔、数学书等生活物品的长度,观察直尺的结构及其所标注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测量,小学生能自主分析并掌握直尺的使用方法,也可引导小学生树立“1厘米”这一空间意识,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一测量活动中,小学生能够自主树立长度意识,且能自主估测生活物品的长度意识,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使其有效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被看成是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小学数学教师也应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督促小学生在生活中迁移数学知识,在实践任务中构建数学模型,而这便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科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可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不必过于看重学科界限,应主动跨越学科边界,使小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各学科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体验中树立创新意识。比如在“周长是多少”一课教学中,我便进一步细化了实践活动的主题任务:请测量并计算学校内花坛的周长,由此思考如果要做围栏应该准备多少木材。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本班学生可自主测量花园的周长,而且能在生活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围栏的周长。德育教师可从环保教育层面引导学生爱护花草、爱惜环境,使得学生能回归自然与生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往往能自主迁移各学科知识,有利于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计划,这就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而且有利于综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可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实现综合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整合乡土资源,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促使小学生主动学数学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提高教学效率,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三、结语

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以来,关于落实核心素养改革的研究便日益增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应主动跟随国家政策,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围绕素养目标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师生互动形式。“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将有利于落实核心改革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双减”政策对减负提效的改革要求开展丰富的情境探究、数学表达、数学操作、综合实践活动,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使得学生能学会学数学、乐于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卜弢.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7):38-40.

[2]高映娇.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7):136-138.

[3]乔玺卉.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策略实施路径探索[J]. 知识文库,2022(04):55-57.

[4]邹萍. 核心素养下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22(02):61-63.

[5]殷如意,朱沛雨. 立足教学,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设计,2022(Z2):6-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