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3-06-07魏玉红

文理导航 2023年6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魏玉红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和期望,传统的作业模式自然难以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在作业总量上“做减法”、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由合理分层、连接生活、指向深思和多元发展等方面出发,设计梯度性、实践性、探究性和融合性的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数量适宜、难度相当、内容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能够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以此践行“双减”政策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创新性策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政策)于2021年印发和颁布,其中明确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将改革的重点指向了作业设计、管理工作。基于此背景,小学数学教师应扭转教育观念,树立起减负、提质的作业设计理念,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规避重复性、机械化的作业,增加个性化、弹性化作业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这样既可真正完成减负的任务,学生也能乐于参与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合理分层,设计梯度性作业

陶行知先生在《古庙敲钟录》中提到“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的观点,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双减”政策的“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中也有所体现。对此,为做好作业设计这道“减法”,教师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合理划分学生的层次,设计梯度性的作业,让学生在难度递进的作业模式中,获取适合自身实际水平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在针对性指导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基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征,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针对处于三个不同水平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为其量身定做梯度性的数学作业。以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之“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学为例,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划分了三个层次,并结合本课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递进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解答问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在规律和真实含义,促使学生在梯度化作业模式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可设计包含基础、拔高和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具体如下:

1.基础作业

(1)算式68-25-18与下列哪个算式的结果相

同(  )。

A.68-(25+18)   B.68-18+25    C.68-25+18

(2)2a+c=c+2a运用了的(  )。

A.加法结合律   B.减法的运算性质

C.加法交换律

2.拔高作业

(1)为下列算式寻找最便捷的计算方法

997+996+104+106+994+103=

(2)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①125+46+54=125+(    +    )

②78+23+122+77=(78+122)+(    +    )

(3)判断对错

①将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其和不变。(  )

②145-45+55=145-(45+55)。(  )

3.拓展作业

(1)仔细观察下列算式有哪些特点,并算一算

168+593+107    65+369+235

1000-268-332

(2)校园中原本有675块木栅栏,后又采购了两次该木栅栏,第一次购买了869块,第二次购买了325块,请问现在校园中有多少块木栅栏?

根据学生分层的结构以及“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包含基础、拔高和拓展在内的三个层次的作业,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呈现出阶梯递进的状态,对此,教师可建构“后进生——基础作业”“中等生——拔高作业”和“优秀生——拓展作业”的梯度化作业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之实力相匹配的作业。当后进生完成基础层的作业时,他们能够连接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公式,巩固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当中等生完成拔高层作业时,他们可以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在习题中验证知识,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感悟,当优秀生完成拓展层的数学作业时,他们不仅会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还会活跃自身的思维,将“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他们阐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得以提升。

显而易见,教师从合理分层的角度出发,设计梯度性的数学作业,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真实需求,还契合了他们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梯度性作业模式中,学生可依照自身的实际数学水平,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由此,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呈现出递升的状态,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连接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概括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元素对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基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双减”政策下减负和提质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与作业设计工作连接起来,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为素材,选取贴近他们衣食住行的真实案例,设计实践性作业,减少书面作业的总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地调研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完成作业、验证数学理论,这样方可契合“双减”政策的实际要求。

为强化实践性作业的作用,教师可将作业单视为载体,利用新颖的形式呈现作业,促使学生能够在解读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阐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着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现象,设计形式新颖、内容凝练的作业单,以此驱动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探索数学知识中的内在规律,具体如下:

“超市购物”作业单

1.请前往附近最大的超市购物,利用表格等辅助道具,记录所买物品的数量、价格,明确它们的基本

单位。

2.将每一个物品的外包装和价格拍照储存,在数学课堂上与同学展开交流和互动,针对物品的价格,为同学设计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试题。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可如下面3个例子:

(1)黄瓜每千克7.8元,小红共买了4.5千克的黄瓜,请问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2)小红买了一瓶4.5元的碳酸饮料,又买了一袋5.8元的薯片,她会花费多少钱?

(3)小红一共带了50元钱,请问在买完黄瓜、碳酸饮料及薯片后,小红还剩多少钱?

3.以“小数”为关键词和话题焦点,互相交流和讨论超市购物的经历,说一说“小数”存在的价值。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教师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将作业设计定位于小学生常见的“购物现象”,设计了实践类型的作业,让他们将超市作为真实场景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在购物、核算小票、小数加减运算以及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明确“小数”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升计算能力,并融合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至此,教师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不只是丰富了数学作业的素材,也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指向深思,设计探究性作业

鄭毓信教授指出“数学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是发展思维,数学作业的重要价值是训练学生思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郑毓信教授言论的价值得到了凸显,只有以锻炼学生深度思维为目的设计和布置作业,学生才能在少量的作业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发挥作业的最大价值,这样才能达到减负的目标。因此,为践行“双减”政策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要将焦点指向深思,设计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整合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促使他们在完成作业时稳步地提升思维能力。

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也要注重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作业的驱动和引领下,自觉展开探究活动,以此加强其深度思考意识和能力。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结合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具有深度思考和探究价值的作业,具体内容如下:

1.“面积”是什么?如何正确地辨析“周长”和“面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在画一画和说一说的过程中,回答上述问题。

2.选择书桌、茶几、电视等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测量它的面积,口头叙述你的测量和计算过程。

3.有人说:“当一个图形的周长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这个言论对吗?请你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常见的图形,计算出它们的周长以及各自的面积,在对比的过程中说明上述言论是否正确,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上的作业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数学作业,三个题目呈现出递进的形态,它们之间存在必要的关联,当学生从“1”到“3”完成作业,他们的思维深度逐渐拓展,这极大地提升了数学作业的质量,契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

四、多元发展,设计融合性作业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若能从学科融合的角度精选作业内容,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便能得以拓展。因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以推动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设计多学科融合性的数学作业,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同步提升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养。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将体育学科与数学学科融合起来,设计优质的数学作业,如“在跳远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检验学生的跳远成绩,以5人一组为基本单位,每一个成员有3次跳远的机会,请你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将本组5名成员的跳远成绩记录下来,并解答下列问题:1.3次跳远中获得最好成绩的成员是谁?他的最高成绩达到多少?2.本组中是否有成绩不合格的成员?他的最低成绩为多少?3.将本组的统计图与他组的统计图进行比较,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借助这一融合式的作业内容,教师将体育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答体育训练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不只是能够从整体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和问题,他们还能将其迁移和运用到不同的方面,进而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这也体现了“双减”政策背景下融合性作业的真实价值。

五、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围绕着“减法亦加法”的原则,从合理分层、连接生活、指向深思和多元发展等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梯度性、实践性、探究性和融合性的作业,不仅推动了小学数学作业模式的变革和发展,还能从根本上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在科学、健康的作业系统中,巩固课堂上的学习、锻炼数学解题技能,进而有效地迁移和运用知识,最终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碧姐.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21(21):54-55.

[2]陈庆磊.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6):65-6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