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杀+研学”:沉浸式视角下研学旅行运行模式与路径研究

2023-06-05韦文华邓祥英张晓清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活动

韦文华 邓祥英 张晓清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沉浸式体验是在空间和环境的创造下,让人们沉浸在特定的场景中,与场景产生共鸣,忘记自己,进入沉浸状态。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以及文旅4.0时代的到来,沉浸式体验成为大多数旅游消费者的首选需求。而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相融合的产业,研学旅行面对的群体是中小学学生,提升研学旅行的体验感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剧本杀的最大特点是其在演绎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沉浸感,因此,将剧本杀运作的逻辑机理与研学旅行相融合不失为一种新模式。

一、沉浸式视角下“剧本杀+研学”驱动因素

(一)政策驱动: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导向

政策具有驱动、导向的功能。2013年以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2020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沉浸式业态”的要求,支持和鼓励沉浸式业态,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这一系列有关文旅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使“剧本+文旅”旅游业态逐渐兴起。

(二)理念驱动: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依据

理念指导着行动并引领着实践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沉浸式”一词火遍全网,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沉浸式体验,文旅行业也不例外。沉浸式体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将其称为“心流”。它指的是一种将精神能量完全投入到某种活动中的特殊感觉。人们进入一种完全专注的状态,仿佛沉浸在舒适的水流中而不被打扰,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1]。此外,在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认知理论中,认为人类的生理经验与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可以“激活”心理感受,心理感受也可以“激活”生理体验[2]。这一理论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剧本杀的游戏模式建构则体现了沉浸式这一原理。

“剧本杀”起源于西方宴会和现场角色扮演游戏,这是一种娱乐活动,玩家可以前往现场体验剧情推理[3]。剧本杀的所营造的氛围感能够让人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心流体验,各大行业也借此抓住了先机,最大程度地挖掘沉浸式剧本杀的延伸价值,“剧本杀+”理念由此诞生。将剧本杀的延伸价值嫁接于研学旅行中形成“剧本杀+研学”的研学理念,无疑给传统的研学旅行注入了活力。将研学基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民族风俗等优秀文化融入剧本,将剧本改编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学生根据剧本内容进行演绎、推理、完成任务。沉浸式实景剧本杀的研学旅行理念,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需求驱动:研学旅行活动开发的原动力

市场需求是驱动产品创新的原动力。近年来,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从购买商品转向体验,强调体验的质量和多样性。沉浸式体验是对空间和环境的创造,让人们沉浸在特定的场景中,与场景产生共鸣,忘记自己,进入沉浸状态,且在大众娱乐时代的推动下,大众娱乐的需求增加了,在综艺节目和其他娱乐形式的影响下,剧本杀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扩张。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在剧本杀消费用户中,58%是女性用户,超过70%的用户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喜欢逻辑推理、角色扮演和新鲜体验。其中,学生比例相对较高,约为28%[4]。可见,实景剧本杀以其沉浸式为主要特征的游戏娱乐模式已深得我国大众群体的喜爱。而“剧本杀+研学”模式下的研学旅行,是将剧本杀中血腥、暴力、凶案等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内容取缔,将剧本内容与实景中的非遗文化、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进行巧妙改编,将剧本杀中推理、合作、闯关、破译等理念贯穿于整个剧本,让学生在沉浸式研学旅行当中提升阅读能力、辩论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在历史文化、科学探索、爱国教育、名著改编等实景剧本中丰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四)转型驱动: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的利器

求新、求变、求发展,展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利器。在线下娱乐需求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剧本杀作为一种小众的娱乐行业在我国火爆发展,并不断更新迭代。剧本杀已经从最初追求单一追求推理的1.0时代,迅速演变到以剧本游戏体验馆为活动中心的2.0时代,再到以沉浸式现场表演为代表的3.0时代[5]。随着剧本杀的快速发展,其外延价值也被发现,“剧本杀+文旅”“剧本杀+民宿”“剧本杀+博物馆”“剧本杀+研学”等模式衍生而出并受到热烈追捧。如某研学机构举办的名为‘“剧本杀’之假如历史会说话”研学活动,剧本杀主持人引导考古小队根据任务卡指引寻找线索,学会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思考,围绕“古越国人的一日生活”课题,分析古时饮食、交通、器具等变化,复原古越人民的一天。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心理与身体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通过剧本的演绎主动构建知识,综合素养由此在学与乐中得到发展。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游戏形式,剧本杀可以成为在规范监督下创新中小学教育形式的有效手段。结合“双减”背景下日益火爆的研学产业,依托风景优美的环境为中小学生创作人文历史科普脚本,打造史前文化学习基地品牌项目,是促进文化和旅游业跨境融合发展的可行途径。

二、沉浸式视角下“剧本杀+研学”运行模式构建

(一)角色扮演:沉浸式氛围的初体验

角色扮演(Role-playing)也叫扮装游戏,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戏、治疗、训练)[6]。区别于课堂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剧本杀+研学”模式下的研学旅行将角色放置于具体而真实的文化空间中,让角色与文化空间形成一种互动模式[7]。参与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获得乐趣、体验和宝贵经验。在剧本杀中,人物被赋予了各种角色,玩家通过剧本内容、故事线及空间氛围(服饰、灯光、音乐、场景)快速进入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在“剧本杀+研学”模式下的研学旅行中,研学导师引导学生对主题下的角色进行选择,学生在对剧本大致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并想要扮演的角色,机构内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会结合角色特点或研学主题搭配适合的服装角色特点将学生从外形上打造成剧本中的人物。学生经过这一环节的打造后,研学旅行的热情很快就被点燃,同时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这是沉浸式体验下的第一步,通过角色的选择与装扮,以及空间氛围感的营造,沉浸式体验下的剧本杀研学旅行活动进入初始状态。某研学机构设计的“五行无阻·永庆坊沉浸式寻宝闯关”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剧本杀的形式,让孩子用脚步丈量永庆坊,浸润西关历史文化,成为寻宝大师。孩子们要在活动中扮演聪明的考古博士或者勇敢的摸金校尉,在有限的时间和提示下穿越永庆坊的大街小巷,获取情报。这场研学活动将教学和表演融合在一起,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在“无形”的舞台中尽情释放天性,积累自信,在增强对当地文化认同感的同时,研学旅行活动也在无形的沉浸式状态下有效展开。

(二)剧本演绎:“学”与“游”的完美结合

在剧本杀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剧本,玩家通过对剧本的阅读与他人的交互,在剧本情节中经历“架空时代”的人生演绎,并逐渐沉浸自我[8]。而“剧本杀+研学”,是基于真实的空间演绎,剧本内容的编写则是基于研学基地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生成,将研学基地的特色文化融入剧本,并在保留文化的本真状态下进行故事的创编。学生通过剧本的研读,一方面了解故事背景、获得任务卡;另一方面,阅读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一边研读剧本,在剧本中获取情报,一边根据提示找到剧本所指地点中的相关信息,并在该指定地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一设计有效避免了在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只旅不学”“游而不研”“有学无行”等现象,且在活动过程中对研学内容形成了有效的建构。

(三)游戏体验:兴趣与乐趣的金钥匙

剧本杀是戏剧与游戏相融合的新产物。沉浸感与交互感又是剧本杀最突出的两大特点。观众在沉浸式戏剧中体验到的沉浸感是活跃而有趣的,从根本上讲,兴趣是沉浸式戏剧的关键。剧本杀打破了传统戏剧中只看不演的形式,力图在演的过程中增加游戏元素,使玩家更深地沉浸于剧本中,并能感受到乐趣。“剧本杀+研学”模式下的研学旅行,游戏性是其必不可少的活力,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游戏教学不仅能够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是他们学习一门知识的兴趣和乐趣所在。在此模式下的研学旅行,游戏元素可根据剧本环节与情节进行合理设计。不同场合的游戏设计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如在剧本开始前策划一个与本次研学活动相关的小游戏,则能迅速达到“破冰”的效果,可帮助彼此陌生或者不熟悉的孩子迅速熟悉,有利于营造愉快、轻松的研学气氛,若在研学过程中进行游戏设计,则有助于增加研学活动的趣味性,增强沉浸体验感,从游戏中,孩子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持久,也可提升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区别于馆内剧本杀,研学剧本杀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对真实社会的还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各项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应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其教育性大于娱乐性。

(四)剧本复盘:情感与价值体系的再升华

“复盘”[9]是剧本杀中的最后一环节,它指的是主持人在游戏结束时带领每位玩家整理整个故事情节,以便玩家更好地了解故事的真相。对于普通的剧本来说,复盘是发现真相、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但是对于研学剧本杀来说,因为各研学主题及题材的特殊性,复盘不仅仅是简单的梳理与故事的重复,而是学生情感的升华、自我认知的过程,是整个研学活动的点睛之笔。在经过剧本演绎的体验后,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递增,到了复盘环节后,学生在饱满的情感状态下随着研学导师对本次研学活动进行再一次进行总结,再一次将所思所感进行升华。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谱系,还允许学生在角色情绪的影响下开始审视角色与自己之间的关系,重塑自己的价值体系。

三、沉浸式视角下“剧本杀+研学”运行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

1.规范行业

沉浸式视角下剧本杀研学旅行在达成育人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沉浸式体验感。目前,该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为了能够使行业行稳致远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行业进行规范。首先,政策方面。政府应在组织上建立研学旅行综合协调机制,为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鼓励发展沉浸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在内容上完善教育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关于剧本杀研学旅行方面的教学政策与法规,保障沉浸式研学旅行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应出台关于研学旅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关于研学旅行指导师、研学旅行基地、研学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其次,规划方面。政府需要做好研学旅行的现状和发展分析,整合研学旅行资源,定位研学旅行发展。资源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力度统筹各相关部门的资源,鼓励完善沉浸式研学旅行的空间氛围营造,共同支持研学活动的开展。

2.健全机制

各学校或研学机构要主动了解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关于沉浸式视角下研学旅行的政策、具体规划等,挖掘有研学价值的景区、基地,在育人的基础上实现景区文化价值的弘扬与传承,并以此助力乡村发展。其次,要加强“剧本杀+研学”研学旅行服务模式的课程管理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计划、脚本、路线等内容,形成了适应性强、专业性强、教育性强的综合性研学理念体系。最后,要建立健全研学旅行服务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剧本与景区的有机结合、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行业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共同保障“剧本杀+研学”模式的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

3.行业引领

研学旅行机构行业组织联盟如夏令营、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拥有深厚的研学教育资源。学校或研学机构应与该行业强强联手,打造各具特色的沉浸式剧本杀研学旅行课程,同时,主打剧本杀的研学机构应发挥其行业指导和行业协调作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沉浸式剧本杀研学旅行服务的发展。

(二)强化研学旅行课程服务

1.编写高质量的研学剧本

研学旅行课程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客体要素,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是研学旅行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或凭借。那么如何做好研学剧本的课程开发呢?首先,“剧本杀+研学”作为跨界融合的新事物,对于设计者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设计者有较好的剧本写作功底,还需要对于研学旅行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其次,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需要将一切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这就需要设计者对研学基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工艺、特色饮食文化、建筑艺术等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通过精心设计将故事情节与旅游资源进行巧妙衔接,使其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价值。区别于普通剧本,“剧本杀”是由单一的线性叙事组成的故事线,它与非线性叙事相互作用,最终融入具有因果关系的线性叙事。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剧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严密的叙事逻辑,保证剧本的达到预定的结局走向,也因如此,在剧本推出之前,组织者需要对剧本进行多次“内部测试”,以确定故事的逻辑问题。最后,设计出的剧本要具有现实指向性。现实指向性是指研学主题要对学生自身、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有一定实际意义,要基于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剧本设计的价值是将所有研学内容以剧情的形式串联,更好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研学过程中的热情,但要防止剧本设计存在重娱乐轻教育的弊端。

2.打造沉浸式交互环境

沉浸式体验的核心是创意设计,创设者需要加强故事情节设计,优化体验,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11]。“剧本杀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主要基于对角色内容的假设和对环境的真实感。通过赋予学生人物角色,学生在将自己代入角色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形成对角色及相关文化的认同。为了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可根据研学主题给学生进行“换装”,将学生从外形上打造成符合剧本特征的人物。但单一的角色代入并不能完全使学生沉浸其中,沉浸感的营造需要在物理媒介和文本故事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富有沉浸感的环境,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最终实现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身心沉浸的状态[12]。物理媒介包括必要的音频、视频、灯光、道具等,这些要素对于沉浸感的营造起到的是一种修饰性作用,但在研学剧本中,沉浸感的营造更为重要的是以文本故事作为媒介。通过剧本解读引导参与者产生对各自角色的共鸣。这再一次说明剧本内容编写的重要性,从语言、情节方面看,语言过于平淡缺乏感情色彩,剧本情节过于简单或是复杂都会影响沉浸感的产生。此外,“沉浸”与“交互”是“剧本杀”最重要的两大属性,在戏剧情境构建的沉浸感生成下,还可以发现其中所涉及的机制与剧本设置的互动性密切相关。剧本设计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任务或者游戏中所产生的交互性也能使学生达到与外界分离,沉浸剧本的效果。因此,在剧本设计中需要适当增加互动情节,让学生在游戏、调查、研讨、服务、劳动等过程中达到沉浸状态,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思辨能力。

3.完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撰写应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德育工作指南、综合实践课要求、研学旅行的目的等,而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又是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依据,是保证研学旅行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13]。因此,编制并完善好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尤为重要。一般的课程方案设计包括课程名称、研学时间、研学对象、研学地点、活动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经费预算、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等要素。“剧本杀+研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剧本为参照,适用对象主要为学生,而课程方案的适用对象主要为教师或研学指导师,是对整个研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区别于一般研学活动,“剧本杀+研学”在课程方案编写时难度较大,需要编写者将系统化的剧本情节进行梳理,转化为独立的课程内容,方便明晰课程内容并进行开展。其次,“剧本杀+研学”课程的实施较具有灵活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安全性,要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预案,在线路设计上,要做好活动场地的风险预防,确保场地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活动。此外,方案设计中也应强调教师的安全责任,加强学生的安全监督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展开。

(三)建构多元主体协同

1.研学旅行机构与学校之间的协同

学校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主体,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办方。而研学旅行机构又是学校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委托方。之所以委托研学旅行机构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其各自的角色定位与行业分工所发挥优势。教师主要承担着校内教书育人的职责,而研学旅行的实施涉及校外多个行业,教师在整合研学旅行所需的资源上有一定困难,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任务就委托到更具专业性的研学旅行机构来开展。那么学校将研学旅行活动交付予研学旅行机构,并不代表着学校放手不管,学校依然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责任人,一方面,学校应加强与研学旅行社和基地露营地的沟通与交流,实时跟进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活动后的评价工作,做好写实记录、建立档案袋等细致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尽快建立校园研学旅行活动专业团队,促进研学旅行服务的有效实施。

2.区域内产业之间的协同

研学旅行是多个产业相融合的产物。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研学活动需要教育产业、旅行社、交通运输、餐饮、旅馆、商业等多个产业的服务支持。如研学旅行是与旅游业相融合,可以从供给侧如研学基地、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旅行指导师等方面改变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模式,促进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14]相反,旅游产业所富含的旅游资源经过开发与设计可转化为具有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此外旅游产业为研学旅行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也能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展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研学旅行机构系统内的协同

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目前主要包括具有研学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和具有旅行社资质的教育机构。作为专门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旅行社,应独立设置研学部门,配置研学专业人员,建立研学旅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研学旅行岗位作业标准,研学机构专业人员包括,研学课程设计师、研学指导师、剧本编写专家、安全员、研学工作人员等,因为活动领域不局限于室内,从业人员还需具备组织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经验,以及应急救护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剧本杀+研学”区别于传统的研学旅行,其对剧本的创作与研学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学旅行机构应当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编写专家,严防低质量剧本、盗版剧本流入,损害机构的长久健康发展。

结 语

在文旅与产业跨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应主动应对社会的需要,以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主导,以旅游产业为依托,进行变革与创新,将剧本杀元素融入研学旅行当中,注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以沉浸式视角为依托,开发出为学生大众所喜爱的沉浸式“剧本杀+研学”模式的研学旅行课程产品,注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沉浸式体验,以剧本的形式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研学课程,从剧本内容入手,打造高质量研学剧本,提高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感,进一步丰富研学旅行服务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活动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