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六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3-06-04马健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马健

摘要:文章基于产教融合,论述“六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对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促进“双师型”队伍改革与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与产业有机融合,成为高职教育的热点话题。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推进高职院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笔者所在的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属于船舶制造行业,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每年亟须大量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企业提高了任职的门槛,更看重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笔者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没有达到企业的需求标准,缺乏竞争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六融合”是在“工学结合”和“三育人”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高职教育理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与学校教学内容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信息化与教学相融合。以“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能推动教育实践变革,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探索和拓展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育人“软、弱、虚、散”等问题,更好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学生的职业要求,制订相关的知识体系、能力发展体系和素质结构体系。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将培养目标和规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高职院校应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产教融合,依照企业用人需要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为着眼点,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如我院的英语教学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转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语言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在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需求后,我院确定了英语教学体系,即实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学生英语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核心任务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表1为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普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可以实现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转型,培育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共享教育资源、师资资源、实训基地等,同时增加文化基础课、通识选修课的比重。

高职英语教学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行业语言沟通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融合,构建“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的课程建设思路,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得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交替进行,相对集中。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营造具体的工作情境,“教、学、做”紧密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习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交互进行,融为一体。

在高职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教学中,教师要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主体,把项目、案例、任务等作为载体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团队分工,制作成品。在项目的汇报过程,教师给出意见,不同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要在实践中发挥其价值。

(四)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把实际岗位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让感性认识和理性認识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是基于就业岗位需求提炼出来的,能指导高职院校构建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要以企业岗位能力核心为基础,以学生职业需要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模拟企业岗位核心工作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教师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归类教学内容,授课后开展总结与反思。在高职教育中,无论是专业实训课程,还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强调的都是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学生必须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更有就业竞争力,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就业后顺利通过企业的职业考核,教学内容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知识点模块的形式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企业生产加工程序的要求,创设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前,教师制订好实习实训计划和完善的企业工作过程计划,然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并实训。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训,能基于企业岗位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为依托,完成项目任务。

以我院英语教学为例,鉴于企业的一项岗位职责是需要学生独立用英语介绍企业生产的船舶类型与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后,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情景的模拟演练中,通过角色扮演,师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深刻体会职业岗位的职能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及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并积极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因此,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既是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当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学生可以多渠道、多层面了解企业文化,接触企业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要内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根据企业文化内涵开设相关课程,并且组织学生到企业调研实习,零距离接触企业,开展企业文化调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内容。此外,高职学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企业文化,通过聘请企业优秀员工前往校园宣讲,促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吸纳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熟悉和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企业基层车间,具有典型的团队性工作特征,规范、严格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这种规范化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校园内提前感受并实践企業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六)信息化与教学相融合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便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信息化与教学相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使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目前,许多高职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方式上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面授与网络相结合,视、听、说、读、写、做相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相结合,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思考、活动相结合。如我院英语课程自2016年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课前,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在平台上自学教师上传的资料;课中,教师答疑解惑,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学生再次登录平台,完成在线测试,系统会统计学生做题的准确率,标注出错的题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婷.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

[2]林玥茹,石伟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内涵诠释与典型模式[J].职教论坛,2017(34).

[3]罗海蓉.浅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邓志辉,赵居礼,王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学六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