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及路径

2023-06-04张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张妍

摘  要:“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03

针对“大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我们不但要善而用之,而且必须将其与现实相结合[1]。这一观点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也为办好“大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针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只有加强爱国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才能传承与发扬好我们的红色基因与血脉[2]。对学生成长成才来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新时代必须积极探索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大思政课”与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

(一)“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对这一理念的准确理解需把握两点。一方面,提出“大思政课”的目的在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設,绝不是脱离思政课的基本范畴去另搞一套,而是在发挥思政课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对思政课的内涵进行丰富拓展;另一方面,“大思政课”语境下的思政课又不同于以往的思政课,它代表着思政课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大变局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对育人主体、教学资源的大调配,是对思政课的时空范围的大拓展。“大思政课”可以理解为“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德育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教育教学时空界限,挖掘生动的课内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架构起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教育领域的思政课”[3]。

(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缔造的优秀精神与文化”[4],其中蕴含着中国革命者不屈不挠的努力奋斗,蕴含着数以万计的先烈前赴后继、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悲壮事迹,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责任感。这些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能引起强烈的思想与情感共鸣,具有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5],在新时代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指导当代青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大思政课”与红色文化的契合性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二者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丰富和发展,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与远大的理想信念的主阵地。红色文化同样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和科学性,蕴含着先烈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涵,具有铸魂育人的显著优势。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大思政课”的目标指向是不谋而合的,二者同向同行,相辅相成。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的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一)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重要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能够充实完善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因此,要将“大思政课”作为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需要学校、社会通力配合,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主体;综合运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式,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途径;以理论课本、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等载体满足教学需要,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多样的育人手段,多措并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党带领人民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历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提供必要教育保障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红色文化始终与时俱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先进基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能够在实践中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关键是要用红色文化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将潜在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动力。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多方力量协同推进,一方面,引领参与其中的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为传播红色文化创造有利契机;另一方面,激发和调动更多人对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理解,从而为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提供必要的教育保障。

(三)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现实教育依托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能够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带来丰富的红色历史故事和真实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大思政课”将这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铸魂育人全过程,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更以鲜活生动的实践说服其认同,更深层次领悟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激励学生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晰自身肩负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的红色文化育人路径

(一)办好“大课程”:夯实综合观念,办好“携手并进”的红色文化三大课堂

第一,深化思政主课堂,畅通理论教学主渠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是要将红色文化这一优质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二是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发挥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将红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

一[6]。在思政课的各门课程中都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教学资源,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优质资源,使红色文化育人与专业课教学相辅相成,进而转化为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

第二,善用社会大课堂,挖掘实践育人实效性。社会实践是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利用好社会层面的红色教育基地可以有效延展“大思政课”的教学空间,例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影院、红色故事会等红色资源为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7]。因此,学校可以依托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稳定共享的红色实践育人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开展深度调研采访,在实地调研中加深对红色老区的情感;二是制定红色主题,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红色实践活动,助力当地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三是在实践参与中强化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共鸣感,让红色基地、红色景点都成为“大思政课”教学的生动课堂。

第三,打造网络云课堂,发挥线上教学影响力。网络作为传统宣传媒介的有力补充,有助于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传播红色文化的大格局。因此,需要抓稳抓好网络空间,开辟筑牢网络红色文化育人阵地,打造网络云课堂,在营造网络文化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旗帜鲜明地传承好红色基因。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在“互联网+”思想的引导下,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微资源”,同时引入丰富的音频、视频等新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红色文化资源,以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来提升红色文化的教育成效,提高其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校、社会与网络课堂各自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覆盖,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二)建好“大队伍”:调动多元主体,发挥“家校社”协同的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第一,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塑造个体品德的起源地,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发挥好家庭环境的隐性渗透作用。一方面父母要配合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陪同孩子看红色主旋律电影,参加红色主题旅游,使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体悟红色精神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一方面家长也应积极提高自身认识,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和内涵,将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红色精神融入生活,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传递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激励其“爱学、会学、愿学”红色文化,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第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场地,承担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思政教学的任务。一方面学校要巩固红色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红色文化蕴含着党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合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红色资源,围绕红色精神培育来设计教学模块,甚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红色资源特色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丰富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围绕红色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培训、交流分享会等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度,在整个校园内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氛围,帮助学生详尽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深刻领悟革命精神,从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第三,发挥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社会是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具有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隐性的宣传引导,将红色文化的教学轨迹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可以减少学生对理论灌输、道德说教等显性红色教育模式的抵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并且,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契机,社会力量与学校携手构建红色育人体系,各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也可与学校加强互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优惠和便利,最大限度发挥好当地红色资源的优势作用,大力支持和服务红色文化教育;企事业单位和机构也要积极与周边学校对接,洽谈校地合作,联手打造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有限的课堂向无限的社会拓展。

(三)形成“大机制”:强化系统思维,构建“一核多元”的红色文化组织实施机制

第一,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机制。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教育,基于此,必须发挥党组织在其中的核心作用[8]。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因素[9],发挥顶层设计的引导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指导,促进各育人主体之间有效对话、协调行动;学校党委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总体设置和实施,保障红色精神的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确保学校始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第二,坚持大中小各学段一体化教育机制。“一体化”实际上是另一种视角下“大思政课”的语义表达,善用“大思政课”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离不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的贯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能直观感受、直接呈现的物態文化,又有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的非物态文化;不同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因此,各级学校首先要围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原则,建立符合本校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衔接制度、各学段交流互动制度,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特点,针对不同学段采取层次性、递进性的方式,系统设计不同阶段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密切各学段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教育内容衔接贯通起来,引导学生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红色知识体系。

第三,建立共建共享的红色资源利用机制。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学校都有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资源,但各育人主体之间存在沟通壁垒,各自拥有的红色课程资源无法联通共享。为了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加快红色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必须密切各教育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办“共建共享共用”的红色资源利用机制。同时,充分利用网课平台、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组建具有媒介素养与网络思维的高水平思政运营队伍,构建跨区域、跨学校,汇集文物数据、视频音频、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库,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为更好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思路参考和资源支持,方便各育人主体便捷获取有用资源,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

四、结语

“大思政课”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德育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教育教学时空界限,挖掘生动的课内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架构起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教育领域的思政课。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缔造的优秀精神与文化。本文在对大思政课与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探索在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3-07(3).

[2]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3]曾令辉.科学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N].中国教育报,2022-03-17(5).

[4]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4-9.

[5]张楷芹.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10):18-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3-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7]李源锋.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92-94.

[8]王学俭,施泽东.“大思政课”的科学蕴意和实践理路[N].中国教育报,2022-03-24(5).

[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求是,2020-08-31(1).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