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中的文艺宣传

2023-05-30周铁钧

文史春秋 2023年1期
关键词:宣传员剧社长征

周铁钧

从1934年10月转移开始到1936年10月胜利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出了反“围剿”失败的阴影,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力量,长征路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红军在长征中广泛开展强有力的、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工作,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注重实效的战地鼓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饥寒交加、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上,文艺宣传在激励官兵斗志、发动组织群众、扩大红军影响、感化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战斗队

长征路上,红军有多个专职演艺团体,称“剧社”,人员統称“宣传员”。如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剧社、战斗剧社、工农剧社,红三、红五军团的火线剧社、猛进剧社以及红七十一、红七十五、红七十八师的火光剧社、火花剧社、火焰剧社等。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踏上长征路,将工农剧社改名前进剧社,宣传员队伍从不足20人扩大到50多人,经常到战地、街头演出,深受官兵和广大群众欢迎。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所属战斗剧社只有30多人。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两个军的剧社合并重组,从部队抽调了40多名有文艺专长的干部、战士充实剧社,并设戏剧、音乐、舞蹈3个分社,文艺宣传团队迅速壮大。

部队中的各剧社虽有专职宣传员,但演出大型剧目经常会人手不足,需到部队邀请战士、干部来客串角色。如排演大型话剧《杀上庐山》,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饰宋子文、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局长钱壮飞饰蒋介石、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童小鹏饰宋美龄、红五军团政委李卓然饰德国顾问塞克特等。杨尚昆、罗瑞卿、罗荣桓、刘亚楼等红军将领都曾应邀到剧社登台演出。

长征路上的宣传员个个才华出众、乐于奉献,为革命事业倾心竭力、尽职尽责。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的李伯钊是军中有名的女艺术家,擅长歌舞,精于戏剧、音乐创作,担任多个剧社的创编、导演。为做好文艺宣传,她跟随红二、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一路创作出戏剧《无论如何要胜利》《一起抗日去》,歌曲《打骑兵歌》《两大主力会合歌》,舞蹈《红军舞》《雅西雅舞》等40多个(部)展示红军英雄气概、宣传北上抗日、表现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

危拱之是文艺天赋、能力俱佳的女红军。演出时,她能歌善舞;鼓动宣传中,她能言善讲。不论是在朔风呼啸的雪山,还是人迹罕至的草地,都能听到她宣讲的嗓音;凄风苦雨的行军途中、月明星稀的露天营地里,都留下了她动人的歌声。时任战士剧社分队长的高励,晚年仍熟记危拱之在长征途中唱的《凤阳花鼓》:“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

宣传员除演戏、唱歌、跳舞、说快板等文艺工作之外,对其他工作也积极肯干、勇于吃苦。当时红军中有这样的顺口溜:“宣传员、宣传员,每天走在困难前,演讲喊叫吹弹唱,笔杆、腿杆不得闲。”

清晨,宣传员要提前起床,到部队即将行进的路上贴标语、写口号,同时收集木棒、柴草等材料搭建“鼓动棚”,在说唱时遮阳挡风;同时还要在“鼓动棚”里给战士们烧开水,为伤病员煮稀饭;待部队通过后,又帮助后卫团做好收容工作。

红军每进入一个村寨,宣传员更加忙碌:除了演出,还为群众宣讲党的政策、红军的主张、教唱红色歌曲;布置召开群众大会的会场;清查、登记没收的土豪财物;征集、购买军粮;动员进步青年参加红军等。高励回忆说:“行军路上,剧社宣传员一边走路一边做‘扩红(扩充红军队伍)工作。部队进入贵州山区,当地群众常常围拢在宣传员身边听演讲,听了《送郎当红军》的歌儿,有些青年马上就跟着队伍走了。”

到一个新地方演出,宣传员要先走访一番,了解当地知名的人和事,然后把剧中的地点、人物改成当地的名字。百姓看了演出都说:“红军真神,刚刚到来,就把我们的事情编进了戏里。”

宿营村寨,宣传员要组织群众召开座谈会,鼓励贫苦百姓讲述自己受剥削、被压榨的经历,在大家述说苦难的同时,调查工作也自然进行:哪家土豪有枪,哪个劣绅罪大恶极,附近有多少土匪,藏在哪里……宣传队把收集得来的情况连夜向上级汇报。第二天,红军根据掌握的线索,组织部队清缴土匪,带领群众镇压反动土豪劣绅,为穷苦百姓分粮、分浮财等。

时任红军俱乐部主任的罗瑞卿曾回忆说:“剧社不单单唱歌、跳舞、演戏,更重要的是做部队的政治宣传和群众工作,是军中的宣传队、工作队、战斗队。”

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创作、演出

长征路上,宣传队创作、演出的文艺节目几乎全部取材于部队生活、战地实际,他们在枪林弹雨、艰难困苦中汲取灵感,利用行军打仗间歇、休整宿营的空闲时间构思、创作。

1935年5月初,红军抵达金沙江畔,两岸危崖高耸,江面水深流急,对岸守敌不时打来冷枪,背后的追兵步步逼近。为激励红军战士英勇渡江,红一方面军宣传部长陆定一在战地写出一首歌词《过金沙江》,配以当地民歌曲调:“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水深河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要渡江!我们要渡江!”红一师政治宣传科长彭加伦也创作出《渡金沙江胜利歌》:“铁的红军勇难挡,要胜利渡过金沙江。帝国主义吓得大恐慌,蒋介石弄得无主张,我们真欢畅。革命的运动,发展了个新局面,有把握解放川陕甘!”

红军休整时,宣传员刚唱起这两首歌,便在军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兵熟悉其曲调,都来找宣传员抄写歌词。很快,每个连队都响起振奋人心的歌声,“常胜的红军来渡江”“要胜利渡过金沙江”。

1935年夏,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黄镇,发现路边有许多丢弃的破草鞋,激发起他的创作灵感,决定写一部展示红军睿智威猛、敌兵愚蠢无能的话剧。他和剧社同志在行军中商议剧情、策划场次,宿营时讨论人物、创作台词……没几天,《破草鞋》创作完成,全剧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讥笑嘲讽的手法,鞭笞了国民党军队的软弱怯懦、狼狈不堪,颂扬了红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在庆祝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会上,猛进剧社首演话剧《破草鞋》,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毛泽东连连赞赞:“好戏、好戏!”朱德竖起大拇指说:“这出戏看得才过瘾喽!”《破草鞋》从此扬名,各剧社纷纷排练,在长征路上久演不衰。

为体验战斗生活、获得创作素材,宣传员还经常亲临战场。一次,李伯钊参加一场伏击战,归来后她根据战地见闻,创作出一首铿锵有力的《反攻歌》:“战士们,高举鲜红的旗帜,奋勇的前进,配合那全国的红军,要实现总的反攻,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大家齐努力!大家齐努力!”

当时,宣传队创作、演唱的歌曲有激发斗志的《杀敌歌》《上前线去》《再战遵义歌》等,宣传政策的《十问十答》《红军歌》《新战士歌》等,瓦解敌人的《唱给白军听》《瓦解敌军歌》《白军妻儿歌》等;展现斗争生活、红军英勇、民族团结的话剧有《打土豪》《为谁牺牲》《阶级决战的胜利》等,这些作品情感真挚、通俗易懂,备受官兵和群众的好评。

长征途中,剧社的各种条件十分艰苦、简陋。演出时,找一片坡地架起木杆,铺几块门板,挂上幕布就是舞台。伴奏乐器极为匮乏,大多只有一锣一鼓、一把二胡和几支笛子,如还有一支唢呐、一把三弦、一个口琴就算是“最先进”的了。演出道具多依据需要自制:竹条做镜框,染上墨水就是眼镜;将棉絮染黑,粘在脸上就是胡子。演员戴一顶破草帽,可扮放羊娃;拿一杆红缨枪,能演儿童团;把打土豪没收的服装收集起来,演资本家就穿西服、打领带,填个大肚子;演地主就穿长袍、套马褂,端个水烟袋,观众看了一眼,就知道人物的身份。

晚间演出需要照明,宣传员就把带油脂的松树皮剁成小块,用铁丝捆成篮球大小,挂在横竿上点燃。一个松皮球可燃烧近两个小时,大一些的露天舞台要点五六个松皮球,亮如白昼,散场后每个演员的鼻孔、眼角、眉毛都沾满黑漆漆的烟灰。

鼓动、激励官兵征服危境,战胜险阻

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常常昼夜连续行军,许多人疲惫得边走边打瞌睡,有时前一个人摔跟头,后面会绊倒一串。每遇这种情况,宣传员就站在路旁,特别是狭道、山隘等险要的地方表演快板、说唱:“同志哥,快快走,把敌人甩在大后头;同志哥,勇向前,红军就是不怕难……”节奏明快、通俗简要的鼓动,让官兵们精神抖擞、困顿舒缓,加快了脚步。

行军中,宣传员常给每个战士的背包挂个识字牌,大家在一个跟着一个的队伍中望着前面人背包上的字,脑子记忆,手指学写;途中休息,宣传员就组织大家比赛认字、合唱战歌,消除焦虑,缓解疲劳。

时任中革军委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的邓发,在回忆长征的文章《雪山草地行军记》中写道:“翻雪山时的鼓动工作是不能少的,所以唱歌、说笑话的热闹空气从整个阵容里爆发出来。有人唱起‘哎呀,红军哥哥打胜仗,缴获枪炮千万千!的江西兴国山歌和红军进行曲等,大家唱和不已。专门担任行军中娱乐工作的宣传员也尽其所有气力而大唱特唱起来,一切沉闷疲劳都被歌声驱散了。”

翻越雪山时,宣传员与大部队紧紧相随,用歌声、口号、锣鼓为官兵鼓劲加油。老红军高励晚年时回忆说:“一鼓作气爬到雪山半腰,忽听前面传来‘吧哒吧哒的竹板声,是宣传员刘乾益在说快板:‘翻雪峰、看本领,比比哪个是英雄,看谁最先到山顶……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也急促了,大家又饿又累,很想歇一会儿。这时,宣传员们又鼓励大家:‘同志们,山顶不能停留!不活动会冻僵,加油啊……”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开始横穿草地,师长刘亚楼召集宣传员开会说:“要过草地了,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大家走出草地。草地是沼泽,陷下去很难活,绝不能在草地丧失信心!”草地行军时,宣传员的鼓动方式机动灵活,战士们疲劳了,宣传员就说唱鼓励:“同志们,别泄气,你帮我,我帮你,齐心协力过草地。咬紧牙,鼓足力,穿过草地是胜利……”看到某同志力气足、走得快,就编几句顺口溜表扬他:“这个同志走得急,把敌人甩下几百里,这个同志两腿快,走出草地拿奖牌……”走得慢的会加快脚步赶上来。当时,宣传员创作的《过草地》歌,战士们人人会唱:“六月里来天气热,黑水芦花青稞麦,穿过草地为哪个?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文艺宣传还能起到指导战术、示范战法的作用。1935年6月,红一军团途经四川马尔康地区,遭马步芳匪帮骑兵大队袭击,红军虽身经百战,却没有对战骑兵队的经验,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损失惨重。过后,上级要求部队认真汲取失败的教訓,归纳出战胜骑兵的办法。陆定一刚好存有一本教科书《骑兵战训》,内有“打骑兵要集中火力,用‘排子枪密集射击”等内容,他与李伯钊商量后创作出一首《打骑兵歌》:“敌人骑兵不可怕,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齐射杀,送它人马回老家!”《打骑兵歌》在部队传唱开之后,发挥出实际效用,红军遇到骑兵不再惊慌失措,人马刚刚露头,红军就一阵阵“排子枪”射去,骑兵未到近前就被打得人仰马翻。后来,红军在甘肃青石嘴、陕北吴起镇等地都用“排子枪”击溃敌人的骑兵,赢得了胜利。

1935年10月,红军组建起第一支骑兵连,李伯钊根据《骑兵战训》上的图谱,创编出《打骑兵舞》,在操练马刀格斗“大刺”“小刺”的基础上,重点展示劈、挡、砍、杀等动作,为红军骑兵做出实战示范。

架起沟通群众、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长征期间,国民党匪帮、反动豪绅在红军将要经过的地方,在百姓中散布谣言,污蔑红军“杀人放火、抢男霸女”“青面獠牙、专吃人脑”等,被欺骗的群众对红军产生恐惧,甚至抱有敌意。许多地方的居民闻听红军要来,便封埋水井、掩藏粮食,拖家带口地远远躲避。

为消除百姓戒备,做好群众工作,红军总政治部要求各部队除用宣讲、标语、墙报、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表明红军的主张,还要通过戏剧、歌曲等文艺表演进行宣传。

1935年3月,红军进入黔北桐梓地区,许多百姓被谣言吓得四散躲藏,但留守老人们偷偷观望,见红军并不像传言中那么可怕,就三三两两走出家门。宣传员王泉媛、洪水等人立刻向他们宣讲“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为穷人翻身打仗……”见女红军说得有理,讲得感人,老人们消除了恐惧,四下一招呼,躲出去的百姓也都陆续回来,宣传队借机演出小话剧《苛捐杂税多如毛》,揭露军阀欺压百姓、拉丁派款、强行收税。戏演到高潮时,群情激愤,在宣传员带领下齐声高呼“支援红军!”“打倒国民党!”“消灭反动派!”话剧演完,群众兴致未尽,宣传员又唱起《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歌》等,许多青年深受感动,当即要求参军。几天后红军开拔,桐梓县有千余名青壮年入伍。

1935年初,红军过遵义时,宣传员在街头为群众演出,有一个叫李小侠的女青年,看了红军演出的表现妇女解放、自立自强的话剧,几天后,带领十几个女中学生要求参加剧社。李伯钊见她们年纪太小,就去请示军委负责人毛泽东。毛泽东非常支持,说:“人小可以慢慢培养,但一定要征得她们家长同意,在生活上要照顾好她们。”这些小宣传员入伍后,很快成长为剧社的主力。

1935年4月,红军攻克黔西北重镇瓢儿井,许多百姓都躲进山沟。为了与群众联络、沟通,宣传队把没收土豪盐庄的食盐全都搬到街上,男宣传员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召唤贫困百姓来领盐,女宣传员则在如小山般的盐堆旁,为群众分发。当时黔西北地区“盐贵如金”,听说红军要分盐,没躲出去的人将信将疑地去领,果真分到几斤,立即将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躲出去的百姓纷纷归来,领盐的人排成长龙,宣传员趁机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唱红军英雄汉》等。时任中革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的王首道晚年回忆说:“瓢儿井街上,如山如海的穷人争着领盐,逃出去的苗人也回来领盐,他们许多人背着盐袋子听唱歌、看跳舞,好不快活。”

长征途中,红军途经地区大多是苗、瑶、彝、藏等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的地方大多或空旷偏远、或山深林密,对外界情况所知甚少,加之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很难消除他们对红军的戒备和敌意,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红军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和执行细则。宣传队也把联系、争取少数民族同胞作为重要任务,他们把红军的民族政策与细则的主要内容编进文艺节目,如话剧《打倒国民党》《我当红军去》,歌曲《苗家救星》《一举一动为穷人》,快板《气得蒋介石掉眼泪》《红军铁腿走千里》等,沿途为各族群众宣传演出。

1936年2月,红二方面军抵达黔西北苗族聚居地,为消除群众戒备,十几名宣传员在当地向导(翻译)的带领下来到苗寨。寨里的头人见红军有男有女,也没带武器,就打消了戒心。宣传员进到寨里,通过翻译向群众讲述“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等革命道理,演唱《红军歌》《送郎当红军》等,跳起苗族舞蹈,学唱苗族山歌。苗寨群众深受感动,也即兴填词,唱起山歌:“苗山的树林根连根,苗家和红军心连心。”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抵达甘孜地区,当地藏民受反动宣传影响,敌视红军。李伯钊带领宣传员,见到藏族妇女就主动上前打招呼:“扎西德勒!”,故作笨拙地跳起当地民间舞蹈“锅庄舞”,有的藏民见她们跳得不对,就上前纠正、示范。宣传员通过学习舞蹈,拉近了彼此感情距离,误解的坚冰渐渐融化,最后红军与藏胞的关系情同鱼水。

1936年5月,红军抵达甘肃静宁回族集聚地,宣传员分成小组,召集回族群众开座谈会,宣讲党的民族政策,红军尊重回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规定,还为回族同胞扫院劈柴、担水洗衣、表演节目、教唱红色歌曲等,见到宣传员的所做所为,回族群众感动地说:“常有各种各样的队伍经过,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仁义之师!”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

感化、瓦解敌人迷途知返

长征路上,面临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红军除了英勇阻击、战略迂回等,还采取政治攻心、文艺宣传等方式感化、瓦解敌人,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传单、标语必须文字简短,能顷刻看懂看完”“战地喊话要口齿清晰、内容精炼,联系实际,入脑入心”“对待俘虏要讲清政策,启发阶级觉悟,加强警省、忏悔、改过教育”等。

1935年,红军编写、印制出宣传小册子《痛苦士兵》,以五言口号诗形式揭露日军入侵、蒋介石不抵抗的事实,鞭笞军阀的腐败堕落、欺诈盘剥,诉说国民党军的压抑愤恨、迷茫痛苦等。宣传员每到阵前喊话,都首选《痛苦士兵》的内容,让敌人了解红军“打仗为穷人”“北上去抗日”的主张,认识到“当兵当红军”“弃暗来投明”才是正确出路。

1935年10月20日,红军发起直罗镇战役,战斗接近尾声,有一股敌军守在一个坚固寨子里,久攻不下。红军剧社就组织20多名宣传员,登上与寨子对峙的山头,拿着硬纸板做的话筒,朗读《痛苦士兵》,然后用当地方言合唱《当白兵苦得很》:“白兵弟兄们哪,大家都来听,唱一唱白兵苦得很哪,听我说分明,三顿吃不饱,裤带要勒紧哪,几月不见油星星,瘦成一根藤……”歌声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宣传员以战场做舞台,把敌人当观众,喊话、歌声持续近1个小时,守敌的精神防线完全崩溃,打出白旗,放下枪炮,全部投降。

这次战役中,红十五军的一个连在葫芦河区域,与东北军一〇九师的一个营遭遇,面对强敌,宣传员唱起《松花江上》《流亡曲》等,东北军也不开枪了,静静听着如泣如诉的歌声:“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亡?来、来、来,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东北军官兵被情真意切的歌声打动,悄悄撤离阵地。第二天,许多东北军士兵带着武器前来投诚,要求参加红军,北上抗日,打回老家去。

长征途中,宣传队还担负争取、教育俘虏的工作。时任红一方面军宣传干事的李兆炳创作出一部歌剧《血汗为谁流》,表现国民党军士兵平日受欺诈盘剥,挨打受骂的悲惨经历。

1935年2月,红军发起遵义战役,活捉千余敌兵,为教育、感化这些俘虏,宣传员为他们演出《血汗为谁流》。刚开始,有些俘虏不屑一顾;当演到一半,有些人被感动,掩面落泪;又看了一会儿,俘虏对蛮横凶暴的“军官”义愤填膺,振臂高呼:“不给国民党卖命!”“我们要参加红军!”

埃德加·斯诺对红军用文艺宣传感化、瓦解敌人给予高度评价,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他们设备这么简陋,可是却能满足真正的需要……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长征途中的文艺宣传,战胜了行军打仗的危境,克服了自然环境的险恶、物质匮乏、条件简陋等一系列艰难,红军宣传员以初心使命熔铸信念,用责任担当忘我付出,给长征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生动体现出长征精神的文化内涵,令艰苦卓绝的征途增添乐趣,让浴血奋战的岁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在迢迢长征路上,谱写出一部永远铭记史册的壮丽华章。文

猜你喜欢

宣传员剧社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加强医院宣传员队伍管理 提高医院智慧服务能力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争做“宣传员” 当好“践行者” 福建各级妇联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戏剧演出
共青团大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探析
冲锋剧社在唐县
当好秀山丽水“宣传员”开创党报全媒体新未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