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峡谷

2023-05-30阿城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峡口阿城骑手

山被直着劈开了,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褪,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來。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选自《阿城精选集》)

●读与思

谷地,被峭壁围住,幽深而狭长;道路,似一刀劈就,崎岖而险阻;在这里,阳光来得迟缓,空气阴冷凝滞。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这个山谷有多么险恶,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如“山被直着劈开”一句中的“直”和“劈”字,山谷的高峻、陡、险蓦然可见,让人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说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后文中的“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验证了这句话。作者还用树被“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等拟人化的静态描写,化静物为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谷的萧条冷寂。

如此人迹罕至之地,竟会有独行的骑手从容而过。文中骑手没有说一句话,仅靠对骑手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就表现了其带有地域色彩的健硕之美。如“皮袍”“油灰布衣”“藏靴”等带有民族特点的服饰揭示了骑手的身份;“默默一笑”“拐着腿,左右一晃”等动作描写表现了骑手的沉稳从容。特别是“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一个粗犷中透着和善的骑手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从骑手的出场、外貌、动作、喝酒、吃肉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他从哪里来?短暂停留之后,又要去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身上透出的那股粗犷而又野性的力与美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读与悟

本文中的人物、环境、情节、十分简单,却尺幅千里,容量极大,有着无以匹配的内在张力,给人无限的压迫感和逼仄感,让人不由得屏息聆听。阿城的文字总是这样,简洁明了,三字短句,四五字句,却以一当十,恰如其分。“峡谷”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形象,同时它对骑手性格的塑造、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效果的渲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营造故事气氛。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对峡谷的描写是文中不可缺失的内容,同时也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2.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阿城用特殊的地域环境烘托人物的性情,简单的情节里尽显自然与生命的原始张力。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鹰”在文中是一个次要形象,作者对它进行描写,是为了突出“骑手”这一形象,如“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这样层层推进,让故事情节更有张力。

4.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考查。写天,“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夸张得真实,把人类面对自然时的那种渺小敬畏的精神状态表露无遗。结尾的文字则画龙点睛,点出了阿城的写作用意:“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彪悍的骑手走了,嗒嗒的马蹄声消失了,留给这世界的只有峡谷里吹来的鼓动布旗的浩瀚的风,代表着人类全部原始与野性的骑手也没有给这方广袤粗犷的天地留下什么,阿城却向我们打开了一个神奇世界,并严肃地“自嘲”了自以为是的人类: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且永恒。

【谢华/供稿】

猜你喜欢

峡口阿城骑手
虎皮道人
《峡口风光》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戏子多秋
女骑手
剩饭
西峡口大血战
石峡口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的思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厘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