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2023-05-30李沄松王正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新冠疫情焦虑

李沄松 王正翔

摘 要:文章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赤峰地区某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研究疫情常态化管控下高校学生的焦虑情况和应对方式,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开展调查,其结果显示受试学生1361人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特质焦虑得分,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男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和状态焦虑上没有显出差异,但是在积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分量表中,男女生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和状态焦虑上,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特质焦虑状态、状态焦虑状态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受试者居住地环境条件、封控程度会影响学生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但对于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线上学习适应的同学,其更会出现积极的应对方式。未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作为高校辅导员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突发事件。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冠疫情;焦虑;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3-0054-07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还给民众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病毒的已然成为了民众要面对的压力性生活事件,企业为此停工停产、学校停学、居民居家隔离、物流停运,这些压力性事件会引发个体的不良情绪反应。已有研究指出,疫情背景之下易导致群众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且身体上的不适感会引发心理的轻微变化[1]。谁也不能预测疫情的发展事态,也不敢确认自己生活的环境就是绝对的安全,这使得个体更为敏感、脆弱,焦虑情绪更为凸显。受全国零星疫情的影响,高校通常实行封闭式管理以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运转。封闭式管理下学校环境呈现人口分布密集、流动性差的特点,为此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人身安全及健康安全的保护。此外生活活动受限、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也让学生的学习面临很大的考验,常有学习适应不良,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那些曾经不被察觉的内心焦虑、人际关系冲突都会随着越发严格的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显得更加突出,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明显和锐化。这些问题会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也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出现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心理老师及辅导员不仅要对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还要对普通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需站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高度上,考虑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服务学生的视角出發,全面了解学生在重大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心理健康状态,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动态资料,才能保证心理教育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本研究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赤峰地区一所高校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的焦虑问题及应对方式等现实情况,为高校在疫情防控期及未来其他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出现时,采取高质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整群抽样原则对赤峰地区某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368份,经过初步的数据检查剔除无效数据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4%。参与本次调查的男生498人,女生869人;涉及被调查学校中的12个学院,20个专业。1361人中研究生参与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2%,本科生参与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8%。其人口学信息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填答问卷的方式,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特质-状态焦虑量表》两个测量工具,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是谢亚宁于1998年编制,共包括20个项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第1-12条为积极应对项目,第13-20条为消极应对项目。该问卷采用李克特四级计分法,以自评的方式“从不采用”到“经常采用”,以0-3进行计分,结果为所选分数的之和,并将结果划分为积极应对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越倾向于采用积极/消极应对方式。该问卷在普通人群、医务工作者及疾病患者中的研究均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Form Y,STAI-Y)于1979年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因其简捷易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焦虑状况的评估和相关研究[6,7]。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天生和程致屏就引进该量表到我国[8]。本研究采用的《STAI-Y》中文修订版包含两个分量表(共40题)。第1-20题为状态焦虑分量表,第21-40题为特质焦虑分量表。该量表由1-4级计分,累加求和后总分越高,说明个人的状态性焦虑水平越高,或焦虑特质越明显。此次研究测得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

1.3 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受到全国疫情形势的影响,受调查地区常出现学生不能返校,居家上网课的情况。依据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当人们感知到自己不能适应环境时,或环境中的某些部分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人们往往会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紧张。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很多人都会经历居家隔离,打乱了居民正常的生活,人们的活动范围受限,一些焦虑、抑郁等问题就会产生。

为此,了解学生受疫情影响下生活环境是否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持续性影响,特意在人口信息中添加“学生上学期居住地环境和线上学习的适应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361人中,上半年长期居住地曾出现新冠病例的学生有536人,长期居住地没有出现新冠病例的学生有825人,上半年长期居住地没有任何风险因素的占比最大,占总调查人数的68.5%(如图1、2所示)。

此外,在疫情之下,尽管很多学生是在学校上学,但也会出现或在宿舍或在家里上网课的情况,问卷中加入“学生线上学习适应性情况调查”,以此可以进一步分析線上学习适应性问题与焦虑情况、应对方式情况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学生自评线上学习完全不适应,16.2%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方式很不适应,56.2%的学生自评比较适应线上学习方式,而24.4%的学生认为完全能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进一步进行分析,将上半年长期居住地是否出现新冠疫情与线上学习适应性问题做列联表之后,如图3所示,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调查中的多数学生,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自感能够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这就说明,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生群体已然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的方式。

2.2 应对方式与焦虑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对受试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应对方式得分进行汇总,如表2所示,被调查学生状态焦虑得分略高于特质焦虑,积极应对条目得分略高于消极应对。

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大学生的行为应对方式对焦虑产生显著影响,积极行为应对方式成为缓解焦虑的有效因素[9]。为此,本研究有必要先了解受试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焦虑情况的相关问题。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r1=-0.537,p<0.01)和特质焦虑(r2=-0.56,p<0.01)均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但消极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相关程度不高。

2.3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调查中差异性分析

整体上看(见表3),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和状态焦虑上没有显出差异,但是在积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分量表中,男女生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男女生的得分女生在两类应对方式上均好于男生,对于焦虑问题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焦虑问题上比女生的问题更为突出。

2.4 学生学习层次及年级差异性分析

2.4.1 学生层次间的差异检验

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由于学习层次不同带来的学习要求、学习压力和身心成熟度有一定差异。研究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对受试者的应对方式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积极应对和状态焦虑上,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上差异不显著。对两类学生在测量分数上的得分比较发现,应对方式上研究生的得分整体高于本科生的得分,而在焦虑问题上本科生的得分高于研究生的得分。见表4所示。

2.4.2 学生年级间的差异检验

经研究调查显示,积极应对方式、特质焦虑状态、状态焦虑状态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分析,消极应对得分上,2019级<2018级<2020级<2022级;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上,2020级<2021级<2019级<2022级(见表5);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均表现出2019级<2018级<2020级<2022级(见表6)。

2.5 不同居住地环境情况下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将长期生活地是否在上半年出现过新冠疫情作为居住地环境因素,将其与学生的应对方式和焦虑情况进行比较。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居住地出现新冠疫情的受试者,其应对方式没有差异变化,但是在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上有显著的变化,数据显示居住地曾出现疫情的受试者,其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居住地曾没有出现疫情的受试者。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期居住地环境做出细化,考察受试学生上半年长期居住地的疫情封控程度,在不同封控程度下比较受试学生的焦虑情况,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封控程度下受试学生的状态焦虑(F=47.097,P<0.001)和特质焦虑(F=33.480,P<0.001)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如图4和图5所示,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随着封控程度的越发严格,受试学生居住行为越受到限制,其焦虑程度越高。

2.6 线上学习的适应性间的差异分析

受疫情的影响,受试学生常面临由线下学习转向线上学习的情况,为此本研究欲进一步了解学生自评线上学习的适应性问题与应对方式间的差异性,以及学习的适应性与焦虑情况的差异性问题。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有比较大的差异(表8、9所示)。两两比较发现,对线上学习方式表示很适应的同学,其更显现出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图6所示),线上学习方式自我感觉不适应的更容易出现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图7、图8所示)。

3 分析与讨论

3.1 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焦虑情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内蒙古一地方高校的1361名学生中,状态焦虑得分为41.52±10.43,特质焦虑得分40.88±8.67。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短暂且具有情境性的情绪状态,该状态会随着个体所处的时空变化而发生改变。特质焦虑则是一种具有相对持久的焦虑倾向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非情境性的特点。无论外界是否存在威胁或应激事件,具备这种特质的个体常常会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并产生状态焦虑。结合调查数据能够分析出,尽管现阶段没有在本地区爆发严重的新冠疫情,但是在疫情常态化管控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然受到了这场社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显得比往常更为焦虑和不安。这就与昌敬惠、石小盼等学者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相一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0,11]。进一步做性别间的差异分析,得出男女生在状态焦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特质焦虑上男生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的焦虑得分。这可能与男性的大脑结构、社会角色要求有关。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社会对男性往往会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承担比女性更为复杂和艰难的生活。这就导致在平时的生活中常有焦虑和紧张情绪,在应激状态下,特质焦虑会更加明显。调查中在考虑学习层次(本科/研究生)的因素后,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状态-特质焦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的焦虑程度要高于研究生。这一结论也与邢欢等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2]。本科生受个人阅历及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不能如期开学,学生们被迫在家上网课,本科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学生需要面对很多课程学习,课下会有相较于研究生更为复杂和沉重的作业,加之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茫然,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大环境下较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从年级层面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焦虑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焦虑程度越明显,学业最后一年,学生的焦虑程度最高,这时学生们更会将当下的生活状态与未来的愿景相联系,担心未来的职业方向,忧虑是否能顺利考上研究生、通过各种招聘考试,担心不能做好科研,不能顺利毕业等。

3.2 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生应对方式情况分析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和情感反应[13]。积极的应对方式主要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或寻求帮助或调整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往往是不能直面困难,采取逃避、责备、抱怨等退避的方式处理问题。在本研究中发现,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说明学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分析性别间的差异,得到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好于男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这就与李殿江等人的研究相一致[13],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女生会更多地探究内心,采取能促进自我成长的积极应对方式,如求助、调整认知、调整生活作息等。然而,男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向外宣泄,更倾向于压抑或逃避的方式应对困难。另一方面,在考虑学习层次上,研究生表现出比本科生更为典型的积极应对方式,这也与其个人阅历和心理成熟度有关,在面对突然环境的变化,更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应对多变的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第三,在比较年级间差异时发现,在积极应对上年级间差异极其显著,通过两两比较时发现,入学新生(2022级)的积极应对方式最佳,大二或研二的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最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入学的心理准备状态有关,刚进入大一或研一的学生因经历了高考和考研的磨难,仍保有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尽管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有更为积极的状态寻求自我提升,然而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或是理想与现实环境的落差,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可能会出现散慢、自控力差的表现,当面对环境的突然改变,就使得他们措手不及,以逃避、抱怨的方式应对面临的挑战。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个人阅历的增加,到了学业的后半段,学生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更加清晰,能用相对理性成熟的方式面对挑战和困难,积极应对方式有所提高。

3.3 影响学生焦虑、应对方式的因素

根据“人-环境一致性”理论,人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强烈的情绪变化[16]。在全球疫情风险加剧的环境下,人们所在的当下环境不仅会影响到心理的和谐稳定,曾经相似的环境也会让人们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阴影,而且原有的应对方式可能会迁移到当下的环境中,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为此,本研究调查在疫情防控环境下,受试者上半年居住地环境是否影响到现在的心理健康,经数据分析发现,上半年居住地出现新冠疫情的受试者,其应对方式没有差异变化,说明学生们会用相同的应对方式应对当下的环境,这其实就是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在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上却有显著的变化,居住地曾出现疫情的受试者,其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居住地曾没有出现疫情的受试者,这其实就说明,原有不良的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不适感,产生了恐慌、紧张和不安,这种情绪会迁移到当下的校园管控状态下,会产生更为强烈的不安和紧张,在研究中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中也说明,随着疫情封控等级的增强,学生们的焦虑状况更加强烈,封控的越发严格,学生的活动自由越有限,也会更加的焦虑。

高校疫情管控下,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就是由线下学习转向线上学习,不仅仅是教室变成的网络平台,还有学生在没有环境约束下的学习状态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学习资源不丰富等情况,这其实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带来巨大的挑战。学生对自我学习状态的评估是会产生积极/消极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以及出现相应的行为反应方式。在本研究发现,对线上学习方式表示很适应的同学,更能表现出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自我感觉不能很好适应线上学习的同学也越容易出现焦虑。

既往研究已表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14]。本研究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在焦虑情绪上得分更低。这说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轻情绪上的反应。

4 教育建议

在高校疫情管控形势下,学生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的程度各不相同,为此高校应全面、系统地采取有效举措,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首先,学校应从宏观层面上意识到疫情管控的影响,管理方式的严格程度可能会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反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特点、生活经历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困扰和难处,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指导和咨询工作。高校可以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等多个层面出发,形成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宿舍长凝聚成合力,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从上到下的管理温度。其次,从中观层面上,高校可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积极鼓励各学院结合本院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积极向上、丰富多彩且适合防控要求的学生活动,例如针对性开展有关“女生心理健康”“男生心理韧性训练”“研究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线上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自我疗愈”“减压训练”等主题的心理保健性文章。最后,在基层管理工作,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也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进入学生生活圈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學会在逆境中成长。同时,辅导员自身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心理教育的正向引领,避免消极方式蔓延到学生身边。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入后疫情时代,高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立足实际,提升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保证教育的时效性。

——————————

参考文献:

〔1〕刘曦,汪丽娜,范亚慧,吕嘉欣,马乐,李宁.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10):1353-1358+1363.

〔2〕朱宇航,郭继志,罗盛,李敏,胡善菊,董毅.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在老年人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04):660-664.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8.

〔4〕吴思遥,何金波,朱虹,等.状态焦虑和特質焦虑对青少年进食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1):93-96.

〔5〕王天生,程致屏.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STAI)在我国体育运动中的修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7,16(04):80-88.

〔6〕谭淑新,朱桓.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08):961-962.

〔7〕石小盼,罗红,房茹,齐佳红,平书姚,张灿.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省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09):657-661.

〔8〕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9〕邢欢,马丽,秦芮,王国宁.新冠肺炎疫情期医学高校学生居家心理健康状况[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1):7-10.

〔10〕李殿江,王琴,尉力文,张思慜,荣超,樊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08):1430-1434.

〔11〕刘慧,卓玉郎,孙经,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焦虑影响的通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9):1635-1638,1649.

〔12〕孙道凯,余如英,吕乐,廖传景.重大突发疫情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影响与保护性因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10):121-128.

〔13〕周丽敏,梁伟华,陈晋宇,何家欣,赵苑珩.疫情防控背景下深化医院人文建设的探索[J].现代医院,2022,22(11):1676-1678.

收稿日期:2022-12-0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项目(2022SKF009)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新冠疫情焦虑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