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23-05-27孙广平陈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德法治道德

孙广平 陈晶

摘 要:新时代教育发展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德育核心任务。我们构建和实践“知行”德育课程,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下德育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力求通过构建和实践“知行”德育课程,为德育的现实问题找到科学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知行合一 德育课程 建构与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63

一、“知行”德育课程的提出

(一)政策引领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指出,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成效。德育融合、德育课程一体化,为我们德育的课程内容及实施途径确立了基本的工作原则。

(二)问题导向

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构建“知行”德育课程的时代原因。我们构建和实践“知行”德育课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基于目前德育存在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一是片面的知性教育。德育片面地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导致学生道德水平只停留在认知层面,重知轻行,知行不一,很难形成真正的道德素养。

二是德育课程碎片化。把整个道德教育压缩成几节德育课,或者几个德育活动。间歇性的、碎片化的、急诊式的德育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学生也很难形成完整的道德习惯和道德行为。

三是单一的德育时空。“生命”角色缺失、“生命化”缺位,是问题的本质。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中落实德育责任,如何让德育关照到生命发展的生态领域,这是新时代构建德育课程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知行”德育课程的内涵

“知行”德育课程的主要价值追求在于:不断激活和唤醒生命道德意识、培养和提高生命道德能力,促进学生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生命发展的德育。

“知行”德育课程,是以生命教育思想为统领,以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孝诚爱仁、法治意识、行为习惯”等德育素养为目标,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融合课程”为内容体系,采用有效的德育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生命的发展。

三、“知行”德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一)课程素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二)课程价值追求

深化道德认知,强化道德意识,提升道德能力,引领道德实践,促进学生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生命发展。

(三)课程序列目标

根据著名德育家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理论,遵循儿童生命道德的发展规律,我们建立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三个序列德育目标。

四、“知行”德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方式不同,我们将“知行”德育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融合课程三大类。

(一)学科课程

1.内容

学科课程主要指各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这是德育的国家课程。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进行综合性、人文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教育。

2.教学方法

遵循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一般采用“认知、思辨、实践”三环六步法。具体程式见下图:

(二)活动课程

为促进德育内容有效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我们确定了五类德育活动课程。

1.主题班晨会课程

(1)内容

围绕安全、环境、健康、交往、感恩、法治、爱国、习惯等主题开展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生命成长中必不可缺的德育养分。

(2)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案例式,具体程式见下图:

2.節庆活动课程

(1)内容

学校开设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建党、建军、国庆及校园节庆等节庆文化课程,深入挖掘节日内涵,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方法

一般采体验式,具体程式见下图:

3.仪式教育课程

(1)内容

我们的仪式教育课程包括开学典礼课程、毕业典礼课程、四德礼仪、成童礼课程、升旗仪式课程以及军训教育课程等,让学生在积极与深刻的体验中,强化人生信仰,激发价值追求,达到增强凝聚力、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2)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情境式,具体程式见下图:

4.传统美德课程

(1)内容

我们的传统美德课程包括以《文明基因》读本为载体的“孝诚爱仁”教育,以校本经典诵读为抓手的中华美德人物、美德故事、美德文化教育。这些活动课程,体现了德育的针对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由知而行,进一步达到知行合一,使学生的美德修养得到整体提高。

(2)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智慧分享式,具体程式见下图:

5.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程

(1)内容

我们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程包括以励志为主题的徒步拉练活动、以爱心教育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模拟法庭社团活动;还有以体验为主题的“六旅”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红色之旅、农村之旅、名校之旅、艺术之旅、科技之旅、军营之旅。学生在体验中体味生活,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生活之美、社会之美,体验时代变迁和改革开放成果,增强责任担当的意识。

(2)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项目式,具体程式见下图:

五类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与生活实践,使学习的道德知识“活化”,使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内生力得以激发,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三)融合课程

融合课程包括德融学科、学科融合和五育融合三种融合方式。

1.德融学科课程

德融学科指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所有学科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都要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德育一体化。德融学科是各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方式。

2.学科融合课程

学科融合指为完成一项主题式(项目式)活动,学生调动各学科知识储备和能力,共同促成任务的完成,实现德育素养的提高。

3.五育融合课程

五育融合指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之间的融合,实现以德启智、以德健体、以德育美、以德创生。比如,我们要举行学校德育节,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节日图标、主题歌曲,组织学生撰写并论证活动方案,有些班级通过礼仪操展示德育成果,這些都是德育与美育、智育、体育融合的体现。

五、德育知行系列课程的评价

(一)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德育知行系列课程目标中确定的五大素养,我们建立了知行德育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见下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学段和年级序列,对于评价标准还要做出具体的程度方面的要求。

(二)确定课程评价方式

1.自我反思

反思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自己破壳重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积聚能量,自己激发生命的张力,从而改变他们的灵魂。自我反思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生态领域,符合生命成长的需求与规律,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自我反思内容、形式见下如图:

2.美德银行

美德银行是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位学生开设一个“帐户”,模拟银行储蓄运营机制,以美德币的方式在美德存折中为小组成员记录每天的美德言行,为每个成员储蓄美德值,激发弘扬美德活力。

美德币种分孝心、诚信、爱心、礼仪、勤俭、责任、守纪、安全、环保和自强十种。美德银行运行模式见下图:

3.德育动车组

根据动车组的原理,我们将动车组原理应用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个人、小组、班级、级部都是上一级单位的一节车厢,又是下一级单位的一列动车。在德育动车组的管理上,我们认为增强动车组的合力是关键点。只有具有了强大合力才会产生高速高效的动车组效应。为此,我们加强了个体与组织的捆绑评价。在德育动车组评价体系中,我们对每个模块的实施情况都实行个体和组织的捆绑评价,将个体与组织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发挥个体的最大能量,促进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六、“知行”德育课程实施的成效与成果

“知行”德育课程实施以来,成效明显。由于我们在工作中着眼于改变德育知性化、碎片化、“生命”角色缺失、“生命化”缺位的弊端,强化德育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采用了有利于学生参与、扮演、体验和实践的教育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德育的认识内化、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每年的德育素养跟踪问卷中,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美德法治道德
诚实是美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