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2023-05-27王雅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王雅琴

摘 要: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刚刚从管理比较宽松的幼儿园进入新的学校学习,面对新的人、新事物、新知识,心理上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做好调节,将会对后续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阶段,教师若能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积极组织学生家长参与进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 家校共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62

隨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家校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能使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产生有效互动,并能通过双方的协作来达到教育目的。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班主任应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家庭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家庭与班主任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家庭与班主任的合作问题,并就如何在家庭和班主任之间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

一、造成小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几大原因

1.学习成绩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学生在升学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家长们的期望,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他们的学习难度会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这种情况,从而使他们的学业一落千丈。这会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会担心,会训斥,却不会及时地鼓励和关怀,慢慢地,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家庭问题

家庭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家长是儿童的首位教师。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思想、观念等都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会更加善良、友善、谦让,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在不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小孩会变得冷漠、自私、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可以说,家庭环境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家长在子女面前吵架,丝毫不顾及子女的感受,这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这些行为甚至会对子女未来的婚姻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单亲家庭的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儿童由于家庭的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3.班主任教育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被取代,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在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的心理学教学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不过,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也仅仅是应付考试,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很多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却非常高,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意义

1.促进家长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交流

目前,一些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阻碍了家校之间的互通。这一封闭式的管理方式,逐步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实际,也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违背,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教育。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新运用“家校合作”,则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2.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针对这一需求,班主任就可以通过组织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通过科学开展家校合作,让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学习障碍。

3.提高家长的教育经验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父母能够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时代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心理,缩小与孩子的代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其次,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父母的交流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使学生家长获得更多的教育经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认知水平,全面指导和关注学生。

三、当前小学生心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

1.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力度有待提高

在当代教学中,班主任也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与学生的父母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很少有班主任与学生的父母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甚至一些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只是刚刚开始,并没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合作,只是一些小的互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会给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校合作的范围比较小

在小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家校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家长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但现在的家校合作,涉及的领域很少,大多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业,比如家庭作业、考试成绩的交流,这种互动都是关于学习的,很少有精神上的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靠学习成绩是不够的。

3.合作的形式太过单一,家长的参与性太低

现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合作方式都很单一,没有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让家庭和班主任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现在的合作方式,大部分都是从班主任开始,由班主任来安排,或者安排一些家庭作业,在家里,家长很难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从而导致学生很多学习和心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种合作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班主任目前采用的家校合作模式,大多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但国内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班主任所学到的一些东西,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家校合作低效的重要原因。

四、小学生心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合作职责

在小学教育中,要真正落实家校合作,必须注重责任上的分工,使家校合作的效果可以发挥出来。通过明确合作职责,既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又可以在家中接受正面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家校合作的具体责任,从而使家校合作更加顺畅。

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需要借助家庭成员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家庭交往中,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孩子和班主任进行积极交流,使自身可以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帮助他们开阔自己的眼界。家长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要求,不能只依赖于班主任,要理解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行为,主动引导他们,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班主任也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与班主任沟通的渠道,让学生可以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问题的建议。

2.班主任用爱感化学生

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都很强,而其观察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养成,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关注。尤其是班主任,身为班级的“当家人”,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抓住他们健康心理中偶尔出现的“阴云”,同时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用“爱”来驱散“阴云”,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在用“爱”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现代手段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例如 QQ、电子邮件、微信语音等。或者班主任也可以使用传统的通信方法—写信。让同学们在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信件交流的独特之处。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自我意识强,表面上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内心却非常敏感,而且非常爱面子。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利用书信的形式来提高沟通的隐秘性,使得问题沟通变成一种“悄悄话”的形式。通过这一趣味的沟通方式,来有效深化班主任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成立家长中心以实施教育

在家庭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家长的素质和教育程度十分关键。因此,在家校合作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引导父母参与到教育之中,让家长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家长中心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比如,班主任可以设置专门的咨询室,在这一空间中与学生父母进行充分交流,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设立“心灵驿站”,通过短信、家访、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学生父母进行积极沟通。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针对一些交往艺术、青春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与学生父母共同讨论。或者学生父母还可以在校园报纸上发表关于家庭心理教育的故事,为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借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父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反馈。

4.搭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平台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有效推进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合作,使家庭与班主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委员会成员要与班主任进行积极沟通,并与班主任合作,组织多样形式的心理教育和活动,一起探讨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并集中大家的智慧,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领导、教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在活动中,班主任要将最近的心理教育工作报告给学生家长和各科教师,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意见,提交到家长和教师手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让班主任充分发挥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的作用,使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通过互联网的交流,班主任可以与学生父母充分交流教育经验;同时,学生父母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反馈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心理和需要,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5.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纷纷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收到了一些效果。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立相应的体制与机制,班主任对学生父母的教育方法也了解得不够全面,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会责骂、指责学生。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比如,班主任可以组建一个家校共育领导小组,由家长委员会选出适当的家长代表,负责组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参与到与班主任协作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其次,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定期为学生父母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群,让学生父母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开展家校共育的相关活动

家庭與班主任之间需要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样才能密切家庭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具体教学中,班主任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亲子游戏等活动,既可以让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又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加深彼此的理解,让家长们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样既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又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和班主任的教育质量。

五一期间,班主任可以安排和组织假日旅游。如班主任可以为每个家庭安排一组户外求生的活动,每个家庭都有对应的项目,父母和孩子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活动,得到食物和饮水。这种亲子旅行既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又可以让家长从孩子们的具体行为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一心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紧密。

总而言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在具体过程中,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通过实施家校合作这一模式,让学生父母和班主任都融入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明、刘红《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

[2] 曹锦羽《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教书育人》2021年第34期。

[3] 徐光伟《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小学生》2021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