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小学德育的融合策略

2023-05-27刘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学德育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德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小学教师也在不断寻找更好的德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德育过程中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尝试,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进行德育,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德育可以更好地落到实处。但是如何去进行积极心理学与德育之间的融合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要尽可能从积极情绪的运用、积极人格的运用、积极归因的运用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断进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尝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融合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积极心理学与小学德育融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德育 融合 问题和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61

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教育不仅仅是要提升孩子的知识储备,帮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技巧,还应该重视对孩子内心道德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的德育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孩子的德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在进行德育时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尝试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来进行小学德育,能够帮助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塑造,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与传统的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优秀品质与美好心灵的科学,它引导人们去利用自身的道德、健康、爱、善等积极的力量,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可以用更加正向的思想来进行解决,加强孩子的抗逆力与自我恢复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对孩子美德的培养,为小学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通过对这些方面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積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美国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方向是对人类的发展潜能以及美德等比较积极的品质进行深入探究,帮助人类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这种心理学就是积极心理学。

对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与学习,首先需要学者对整个人类的积极品质有相当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对人类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固有力量进行挖掘,帮助人们进行自身内在的推动提升,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对自身进行深层次开发,多利用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推动人类整体进行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现代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德育中也开始引入积极心理学进行融合式教育,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德育培养。在德育中,由于德育课程与小学中的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输出,所以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一点上,德育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几乎一致,因为积极心理学也体现了对人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归因进行激发,从而使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绪。因此,在小学的德育过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是十分明智的,二者相辅相成,是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去研究德育与积极心理学之间的融合途径,进行不断分析及探究,才能够为小学德育与积极心理学二者间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德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德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从古至今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对德育的重视都相对较高,德育的培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 但随着现代化节奏的不断加快,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德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更多的学校及教师越来越偏向功利化教育,将整个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上,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与考试成绩无关的教学全都被边缘化,对于孩子的内心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的培养关心程度严重不足,导致目前许多孩子心理出现健康问题后,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影响到日后的生活及学习。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年龄相对较小,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这一时期也正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漠不关心,那么将会错过这个黄金时期,孩子的思想品德及“三观”的塑造将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就无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偏离了教学初衷。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孩子的人格与品质,也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应该与知识教学放在同一地位,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的责任。在小学阶段,应该努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去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品质,从学生的思维、情感、性格入手,通过积极心理学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地进行互动,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师能够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现在所面临的实时困难与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方针,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更好地进行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改善现目前的小学德育情况做出最大的努力。

2.德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的紧迫性

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就与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有了较大的区别,他们需要形成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始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比如刚入学时候对环境的不适应、与周边同学的陌生感等,这都极可能引起学生内心的不安,使得学生不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从而违反学校的相关纪律,影响孩子在小学中的正常学习。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与心理教育,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所遇到的问题,采用最正确的方式去进行解决,让孩子可以有更强的自信心,积极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学习疲劳,彻底与厌学问题告别,产生更高的学习成就感。

如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那么就会产生许多的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不仅仅会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厌学、逃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问题容易放弃等,更有甚者甚至会对集体与他人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侵害,危害他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的实际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则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但是在现在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采用的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致,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德育过程中绝大部分又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就越发地缺乏积极性,缺少情感体验,不能够将自身带入到实际的情境之中,德育也就沦为了纸上谈兵。

在部分偏远城市中,很多学校还缺乏相关的专业德育教师,通常德育教师都是由语文教师兼任,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由于自身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相对较为繁重,同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也就有所下降,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也就无法得到及时疏导,使得德育与最初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越行越远。

三、小学德育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小学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十分欠缺,许多学校还存在缺乏专业德育教师的现实问题,所以,要想能够让小学德育与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进行融合,首先必须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度,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其次,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以模仿为主,教师更多的是要注重身教大于言传,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能否帮助学生进行“三观”的塑造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积极地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在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中,应该更多地偏向于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论坛,使教师之间能够多进行交流沟通,互相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师在德育及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2.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德育课堂

为了能够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的融合,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是最为方便的,通过课程设置,可以有效在德育课堂中将积极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进来,使得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能够将二者进行结合,使得它们能够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在进行学科教育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段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也有差距,所以要更加人性化,对孩子的年龄、性格进行充分考虑,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帮助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时,可以通过孩子喜爱的游戏入手,通过让孩子明白游戏规则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孩子去对社会、家庭中的规则进行学习及了解,让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规则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一系列的社会规则及学校家庭规则的学习,孩子可以拥有更加完善的道德品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样可以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对传统知识进行学习,而不是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产生反感。

3.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渗透到德育实践活动中

实践永远是理论知识学习的最佳检验方式,因此,为了能够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与德育实践活动相融合,是一种十分好的教学方式。因为德育与积极心理学教育更多的是在情感层面上进行,所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才能够更好地对其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去进行亲身体验,根据场景的布置以及自身的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将其进行充分运用,帮助自己进行“三观”的塑造以及思想品德的提升,在这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小学教育中,校园文化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时,要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将通俗易懂的德育标语张贴在校园内,为孩子营造出正能量的校园环境,使整个学校充满良好的人文气息,师生都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在接受德育时也会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不会产生较强的对抗心理,这样教师在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相融合时才会更加顺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积极心理学的正向影响,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目的。

5.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年龄段相对较小,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过大,所以家校共育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十分有效,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家长积极地与学校进行配合,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在家里与学校的表现通常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很难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在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专业疏导。同时,家长也应该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样才能够正向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为了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教师要给予家长相应的建议,为孩子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中,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正向的,通过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相融合,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德育课堂与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需要教师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合理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改善,帮助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真正提高小学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丽黎《融合心理技巧,培育实践智慧——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华夏教师》2018年第16期。

[2] 刘怡然《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文学教育》2018年第4期。

[3] 彭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实践探索》,《新课程评论》2021年第5期。

[4] 郭艳彪《积极心理学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第11期。

[5] 華宝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德育管理》,《科教导刊》2018年第27期。

(刘文,1978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心理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爆笑心理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