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教育中对于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2023-05-27冯彩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冯彩红

摘 要:表演游戏是学前阶段幼儿钟爱的一种游戏活动,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够在活动中直接增强感性经验,与此同时,幼儿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表演游戏中能够以表演活动和游戏内容为载体,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表演游戏应当加强组织与指导,这样才能够发挥表演游戏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表演游戏 组织与指导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52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活动符合幼儿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同时也是最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学习方法。随着学前阶段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化改革,幼儿园教育中开始运用先进的游戏教育理论,以科学的游戏方法进行幼儿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在众多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表演游戏不仅受到幼儿的广泛喜爱,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尝试多样化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提高对幼儿表演游戏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教师也认识到了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教师首先要深刻分析当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与问题。

一、当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问题及原因

1.当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表演游戏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幼儿园表演游戏组织过于形式化。在学前教育中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组织形式,结合表演游戏的特点,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内容,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吸收知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进行表演游戏设置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改变自身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依然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幼儿的游戏体验,这导致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没有深入研究表演游戏的特点和表演游戏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拓展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导致教师的指导过于单一化,难以满足幼儿正常游戏活动的需要,最终导致表演活动和组织方法过于形式化。

二是表演环境较为简单。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不同阶段的幼儿,自身能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游戏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游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创设相应的表演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创设的表演环境过于简单,没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表演和发展平台。例如,在表演游戏中营造的游戏氛围难以引发幼儿共鸣,无法激发幼儿情感。表演的场地布局不合理,导致表演空间狭小,幼儿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由于缺少表现平台,幼儿在这种表演游戏中难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影响了幼儿今后的成长。

三是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指导过于盲目。一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指导的过程中,簡单地将表演游戏与游戏活动相等同,或者简单地将游戏归类于自由活动,这导致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认知,一种是教师对幼儿不管不问,完全将活动和表演游戏的组织交给幼儿,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过于迷茫,不知道教师提出这种游戏活动的含义,因此幼儿抓不住重点,无法通过游戏活动提高自己的认知。另一种则是教师完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过度干预,教师完全决定了幼儿的游戏方式,决定了幼儿的游戏内容,这导致表演游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

四是表演游戏的模式过于框架化。一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过于注重游戏的效果,但忽视了游戏的过程,对幼儿的指导干预过多,进一步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和幼儿的想象力,最终导致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创造的角色形式千篇一律,游戏内容单调,幼儿对游戏缺乏选择的自主性,仅仅只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这种框架性的模式下,幼儿难以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无法在游戏中成长。

2.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幼儿自身的角度来看,幼儿表演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幼儿自身缺乏角色意识。幼儿阶段的孩子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兴趣和注意力难以稳定,更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幼儿在表演游戏时容易失去兴趣,难以维持长期的热情。另一方面,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幼儿的动作,而忽视幼儿的语言,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游戏过程,不断地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创设环境,但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创造性,进一步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

从教师方面的原因来看,教师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从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出发,与此同时,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引导缺乏明确的规划,也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这导致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游戏活动中较为迷茫,不明所以。由此可知,这样的幼儿表演游戏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形式

1.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故事和游戏对幼儿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可以让幼儿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演绎,分别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动作以及表情等多种方法进行创造性演绎,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幼儿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育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既能够积累知识,也能够实现情感的发展。

2.整体性表演与指导

整体性表演与指导要求教师将幼儿作为整体,让全体幼儿参与到表演游戏中来,从而更好地感知游戏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在整体性表演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以及游戏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自主讨论该用什么样的动作和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角色的特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游戏的效果。

3.区域型表演活动

在幼儿教育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区域性表演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能够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同时也可以融入多样化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增强认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成长。

三、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在对表演游戏进行组织与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发现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知识,通过幼儿与世界的互动,增强幼儿的认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帮助幼儿梳理游戏内容

在进行表演游戏时,熟悉故事内容是开展表演游戏的基础和前提,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也是开展表演游戏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表演游戏进行组织与指导的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幼儿梳理并且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及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变化,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幼儿分析角色的形象,让幼儿自己摸索游戏中的对话方式和游戏角色的特点,在这样的指导下,幼儿逐步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和故事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角色表演。

例如,在表演游戏《狼和小羊》时,在对幼儿进行组织与指导的过程中,就要帮助幼儿理解小羊柔弱的特点以及狼凶狠的特点。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各种角色出场的顺序,在这一个故事中,小猫、小狗、白马和大象按照体格大小的顺序出场。与此同时,这些动物的特点不同,因此,他们的对话、语气、动作乃至于神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幼儿了解这些内容,熟悉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才能在表演游戏中有的放矢。

2.创设良好的表演环境

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应当创设平等、和谐、温馨的游戏环境。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够充分进行游戏表演,使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在场景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随着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浅析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从而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需要。教师在引导与组织幼儿表演游戏时,应当把握干预的度,既不过度干预,也不能不干预。给予幼儿正确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没有压力且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快乐地游戏。

同样,以《狼和小羊》为例,在故事情境中,小动物们聚在一起表演节目,这些节目有唱歌,跳舞,做游戏,有的小动物专注表演的舞台,也有小动物专注地讲故事。根据这样的故事情节,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特点,甚至幼儿的特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情节,去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幼儿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自由模仿与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游戏效果,增强自己的认知。

3.提供合理的表演材料

表演材料是支持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游戏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根据游戏的内容以及幼儿游戏的需求,在正确的时间内投放正确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游戏的开展。具体来说,满足幼儿的需求表现在游戏需求和幼儿心理需求两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倾听幼儿的需要,并引导幼儿想一想表演作品中需要哪些道具,需要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怎么解决,在这样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这样在游戏活动中才能够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需要用到的玩具,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表演游戏《狼和小羊》中,教师在表演游戏开始之前,首先提出了探究性问题:我们接下来要表演的游戏中,除了头饰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装扮小动物们呢?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一些幼儿认为可以像动画片里面一样给小动物穿上衣服。也有一些幼儿认为游戏的场地中应该放一些花花草草,这样能够使游戏的环境更加逼真。讨论结束之后,再让幼儿动手做这些道具布置舞台,从而让幼儿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表演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表演游戏的形式。

4.适时给予有效指导

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教师对幼儿的有效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及时而准确地把握游戏的正确方向,也能够让幼儿带着目的进行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对自己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给予幼儿游戏指导,教师要支持和帮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与表达。具体来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也要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时,不要给予幼兒过多的干预,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对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其次,教师应当做好游戏者,在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自己也要亲自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与幼儿共同游戏,与幼儿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游戏情境中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足,从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发挥表演游戏的功能与价值。

最后,教师还要做好沟通者,在游戏情境中与幼儿展开积极讨论与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与干预,使幼儿能够及时融入游戏,在游戏表演中实现多种能力的提升。

在表演游戏《狼和小羊》中,有一幕游戏是小动物攻击大灰狼。在这一情节中,大多数幼儿表现出来的攻击形式较为单一,并且没有体现这种动物的特点。教师通过观察得到这样的结果,就应当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教师的介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那些扮演小猫的幼儿,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小猫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幼儿回答是爪子,教师再一次启发幼儿,爪子应该怎么去抓呢?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幼儿展开积极的思考,然后优化自己的游戏过程,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表演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表演游戏具有独特的优势。这需要教师在幼儿教育表演游戏中认识到表演游戏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与引导,并且不断优化组织与引导的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应用价值,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凌平《游戏在前,表演在后——拓宽小班幼儿表演游戏情节发展点滴谈》,《学周刊》2018年第4期。

[2] 罗晓霞《谈幼儿教育中表现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名师在线》2019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