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27周广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历史

周广英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在学科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具有显著的人文特点,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教育改革理念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得到深化。初中是历史学科的初级教学阶段,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完成历史学习的转型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教师在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44

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必修课程,是中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初中学生的学情出发,在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初中历史知识与分析历史问题的技能,以此来分析理解历史,并汲取历史发展中人类的智慧,保障初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学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以此来提升初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新课程改革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作用逐渐明朗,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五个方面内容,也就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体现出历史学科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培养。但就目前来看,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依旧有欠缺。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1.符合教育部对历史课程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进程中,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历史学科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意义,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史料史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内容。教育部门强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能力,以此来达成我国教育部门对历史课程的要求。

2.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教育部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与中考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核心素养。比如,在部编版初中教材中,有两次工业革命体现出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的相互作用,这就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在中考命题中,经常会出现一段或几段相应的史料,需要初中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以不同的说法来对比史料,这就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增强历史学科对初中生的培养作用

历史学科中凝聚着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与力量,因此,可以通过特定的历史事件,使初中生感受到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瑰宝,以历史学科的严谨性来对待世间万物。为了获得这些能力,就需要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认知能力,增强历史学科对初中生的培养作用。

二、初中历史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传授

虽然我国教育在不断进步与改革,但依旧存在严重的学分教育理念。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依旧是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历史考试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学习中着重关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为了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一些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在“刷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成绩,这種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将历史学科作为自己的负担,使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当

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很多初中学生并没有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技巧,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大多以死记硬背作为学习的方法,对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缺乏具体的分析与系统深入的了解,并没有探究历史的深层内涵,导致学生在面对具体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时,无法运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初中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存在个体差异,但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注重这种个体差异性,而是以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有一些初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存在眼高手低的现状,导致学以致用成为空话。

3.尝试渗透德育,结合鲜活历史人物

历史是一门总结与记录过去重要事件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我们能从过去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事件中不断总结并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今天的为人处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另外,万里长城、直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精妙绝伦的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都是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底气,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帮助中国始终屹于在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保持一种强大的自信与自豪。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研究将中国当前国情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结合起来,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新时代依旧保持文化自信。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教师观念要与时俱进

为了使历史学科教学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取得效果,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已经普遍应用于初中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新《课标》已经初步修订完成,在新课改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科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就需要历史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改变,由教学主导者发展成为教学的实施与引导者。教师需要关注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对历史教师的一次挑战。

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从思想与观念上进行转变,并将其付诸行动,在教学行为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学习的意识,以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保障历史教学的同时,提升自我能力,深入研读初中历史新《课标》,了解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基本规范与教学质量的要求,以此作为开展教学的依据。只有明确了解新《课标》和相关要求,教师才能有效地将历史教材知识与新《课标》进行关联,在合理应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初中阶段历史新《课标》,了解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受中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影响,对低年级历史教育的要求也在稳步提高,从最初的双基目标到三维学习目标,再到素养目标。低年级历史教育的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做出适当改变,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在现代条件下,历史教育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历史教师工作的标准应是培养学生接受、解释、迁移和应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描述事实和研究课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必须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学生必须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必须给学生提供体验和探索知识的机会。

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往往将情感学习作为课堂改革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引起他们的共鸣,鼓励初中学生学习历史。

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遭遇挫折后所面临的困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播放毛泽东为伊吾山铺路的视频,向学生解释当时中国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秋收起义后共产党攻打长沙时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伊吾山铺路的必要性。通过观看视频和相关历史文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缅怀为了人类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

除了情景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国新课改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具备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的应用能力,就需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凝聚力,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分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凝聚力,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转变单一的讲授模式,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部编版教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内容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感受秦朝统一的过程,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历史地图的辅助下,遵循“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史料,了解六国灭亡的顺序,从而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分析能力的提高。

3.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之相反,不良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精神松懈、反应迟钝,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极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内驱力。为了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开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在教学风格上,以迎合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气氛的营造,历史教师还要注重备课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融入历史学科教学中,在增强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序进行。

在“双减”政策下,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开展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出历史学科独具魅力的味道,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将严谨科学的授课态度与关爱学生的生活态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爱上历史学科,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科学习变得事半功倍,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其在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时,进行知识的总结与概括,使学生逐渐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历史知识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因此,历史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行结合,还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概括,并且要在听讲的同时,结合动脑思考与动口参与,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历史知识非常严谨,需要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内容,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跨度强的特性,需要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发展过程,与人物事件进行联系,這对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学生要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有效联系,在掌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以此来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感知历史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提升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明确自己在祖国发展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使中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晓利《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6期。

[2] 常俊红《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学周刊》2022年第17期。

[3] 邓聿中《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12期。

[4] 李恩国《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9期,

[5] 姚延玲《重视历史地图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析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22期。

[6] 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7期。

[7] 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