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3-05-27康雪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学生教学活动

摘 要: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主要的方向,能够切实促进中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此,文章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进行阐述,并介绍了现阶段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落实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学语文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落实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39

語文是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中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主要基础,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应给中学生打造高效积极的语文课堂环境。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以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应根据以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改变。

2020年6月,相关部门对2017年版语文新《课标》进行修订,再次强调中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语文能力。另外,核心素养已成为现阶段教师全方位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中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上。只有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一、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内涵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迅速展开,中学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这也是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的发展方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更加重视理性教学,并且强调在将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主要表现于: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环境下持续发展,充分且全面地确保中学语文的教育价值和优势。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应重视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情感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使教育内涵变得更丰富,不但提升了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还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和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受到所有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二、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现状

在中学语文新《课标》全方位实行后,核心素养这一全新教育概念已进入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当中。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未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依旧存在很多缺陷与问题。根据中学语文整体教学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大多数教师依旧用以往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很难将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所以,在长时间被动学习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丧失了积极性,致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和效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存在一定偏差。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认为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经常会忽略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应试教育对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容易产生误区,他们通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提高应试能力方面,致使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缺乏综合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传统,并未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概念的重要内涵。中学语文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实的主要途径,教师不但应充分锻炼中学生的答题能力,还应高度重视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第一时间找出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确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积极、全面的发展。

同时,语文新《课标》提倡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设计学生学习发展的任务,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各种任务群的训练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情境的创设,以及语文实践的运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所制定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人文情怀相关的知识,强调培养中学生对国家文化价值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培养其积极主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利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方式,促使中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核心素养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经过充分学习核心素养的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人文思想和学习方式等,这些都非常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内容的渗透,达到语文教学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2.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时候,学生经过持续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全新的方法来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比如,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但可以将枯燥单一的语文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使中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中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1.立足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中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指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要积极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应积极运用实践教学法来辅助中学生进行学习,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具体生活当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形成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并将其真正落实到所有教学环节当中,鼓励中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想北平》这篇课文时,可以先给中学生呈现文章的写作背景,使他们能够对作者的创作思想有初步了解。这篇文章创作于1936年,当时我国处于战乱时期,日本加大了对我国的侵略力度,华北、北京的情况十分危急。当时作者身处山东,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创作出了《想北平》这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给学生详细介绍完写作背景后,再要求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对其中包含的情感和内容进行分析,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对课文的看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课后拓展作业,要求他们联系现实生活,根据课本知识,分析倘若自己身处当时的社会中,是否会像作者一样创作出思念故乡的文章,是否会做出其他行为。在学生表达完想法后,教师就应根据课本知识,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眼中的家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扩展教学范围,对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思维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充分注重现实生活和教学知识的联系,在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丰富多样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要在课堂中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指导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积极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给中学生创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用与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相符的教学方式,比如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从而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指导中学生来学习这篇课文,深刻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中学生展示有关秋天湘江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描写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情景。在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以给中学生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时有怎样的感受?视频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要求中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思考。教师还可以将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问题进行互相探讨,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当中学生了解了诗歌情感后,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意境、语言指导他们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利用综合分析文章的方式,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紧紧围绕课文,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文章人物、情感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加深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高度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中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语文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各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从而积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师说》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中带领中学生阅读课文,先读顺整篇课文。当中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对课文内容产生大概的了解。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应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中学生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充分掌握课文内涵。教师提问:“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从师的重要意义。”教师再问:“经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能否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论点?”学生再答:“学者必有师。”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作者对从师是什么样的态度?当时其他人对从师是怎样的态度?课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之后,教师指导中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和探讨,在分析中解答问题,获得最终的正确答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其后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4.科学设计课堂内容,提高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语言应用和建构能力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在教授基础知识时适当加入相应的互动与探讨环节。当中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后,指导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阅读文章。当理解课文大概内容与中心思想之后,再引导中学生针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来深入探讨与分析文章。这樣不但可以全方位拓展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广度以及深度,另外还可以在不知不觉当中积极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和构建能力。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马致远描写秋风,杜甫描写秋叶,王实甫描写秋光的相关诗句来完成课堂导入,要求中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全文。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何将‘故都的秋’作为文章题目?为什么不把题目改成‘北平的秋’?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征?”要求他们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中学生在通篇阅读完课文之后就可以明白,故都的秋更加具备眷恋的韵味,还可以了解到作者利用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晨观景、秋雨凉意、秋果奇景等来描述故都秋天的悲凉、清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辩论,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全方位探究与评价,进而使中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向往眷恋故都秋天的悲凉颂歌。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将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充分落实于课堂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提升中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与学习习惯,可以切实提高其核心素养,另外,积极的阅读氛围与较高的写作能力也会促进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发展。利用上面提出的有效策略,不但能够加强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其健全人格,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并且还可以提高我国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毕伟玉《中学“双新”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教学探索》,《现代教学》2021年第17期。

[2] 程月红《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探思》,《课外语文》2020年第36期。

[3] 费巍《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12期。

(康雪梅,1996年生,女,汉族,河北张家口赤城县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中学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