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5-27夏丽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文素养传统

夏丽萍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也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受系统化的学习,所以个人的思维意识和认知能力都没有形成,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去,从小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认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还能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19

当前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政治地位也在国际上有了明显提高,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随着国家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学习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传播。但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会受到来自外国文化的冲击,小学生是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还能够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文明、民族精神以及民众信仰等多个方面,是我国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相互交融的一种体现,对我国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是非常珍贵的本土资源。它经历了历史的淬炼,文化的交融,是实践与人文相结合的文明成果。因此,在教学中传承与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二、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课文欣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课文的过程中,剖析文学作品、挖掘人文滋养,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让学生得到高质量、高品位和更全面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同时,语文这门学科还肩负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利用联想的方式来想象和感受所学习的古诗词、课文,深刻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上的碰撞。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满足在核心素养下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营造语文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尊重这一客观事实,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授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教师可以通过塑造浓厚语文教学氛围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对解车胤艰苦的学习环境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深刻了解老妇人将铁杵磨成针的决心和毅力。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為学生讲解在主人公身上能够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旨,从而掌握课文的精髓。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寓言故事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读写中应用传统文化资源

读写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获得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深入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对课文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练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展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都是将知识教学作为主要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若想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塑造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将具有创新性、高效率特点的语言艺术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在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的时候,学生需要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古诗想要表达的意境,通过了解“寒雨连江”“楚山孤”“玉壶”等景物,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总结诗句中的诗文风格和写作手法,让学生在学习写作方式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古诗抄写和古诗背诵的作业,促进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而学习古人对不同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人送别故友的情感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了解故事中所涉及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得以强化。

3.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蒙,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教学题材也多种多样,包含了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资源的作用,从多方入手来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写文章时的经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在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授这节课程的时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和课文写作背景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对雨来这一英雄人物的事迹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小英雄的优秀品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学习体验,从而掌握连词“不但不……还要……”的使用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语句仿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和抗日英雄相关的故事或者文献,让学生在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让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产生一定的了解。

4.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情境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多种类的教学活动,比如辩论赛、角色演绎、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中融合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了解和分析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丰富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能够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困难,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思考一下,学生都知道我国哪些有名的山川和景点,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我国有名的山川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学生介绍这些地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对我国的领土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教师在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分享当中。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跟随教师的讲授对课文进行学习,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5.拓展语文课外学习空间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仅依靠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那些传统习俗和地域景观,是很难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了解的,在语文教材中所展现的传统文化素材也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教师想要渗透传统文化就不能只局限在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来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所学知识的范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间阅读优秀的文章和书籍,或者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还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将书籍中的有益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将所积累的语文素材应用到写作當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分享一些和教材内容有一定关联性的书籍,通过对书籍的阅读,学生可以对中国乃至世界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一些自己比较喜爱的书籍,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这不仅能够加强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讲解《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时候,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美人鱼的形态,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美人鱼形态较为相似的鲛人。教师还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含有丰富古代神话内容的《山海经》。学生阅读这一书籍的同时,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书中丰富的地理、生物、历史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见识到我国古代世界的神秘和瑰丽。通过学生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我国悠久历史的自豪之情,还能让学生受到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丰富和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6.开展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训练

快速掌握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训练,这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了解到汉语的美妙,了解我国那些生动有趣的文化内容。学生在参与课堂练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别字,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索活动,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汉字的起源,了解我国汉字的发展历史。这种趣味化的课堂训练活动,能够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在开展趣味性课堂训练的时候还可以讲述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趣味故事。

例如,教师在讲解《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词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朋友”这一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古代,“朋”和“友”是不同的,跟随同一个教师进行学习的同学可以称之为“朋”,志趣相投的友人可以称之为“友”。学生也能够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学习,了解到古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友这个字好像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当作者和朋友重逢之时,两个人的手也会紧紧握在一起,以此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学生也能通过学习汉字结构来了解到汉字的神奇,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满足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育人的前提下,让学生积累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治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析》,《名师在线》2023年第5期。

[2] 陈秀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新教师》2023年第1期。

[3] 郑锦敏《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亚太教育》2023年第2期。

[4] 杨雯清《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

[5] 李友琴《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文理导航》2022年第9期。

[6] 田艳、姜艳群《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课文素养传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