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2023-05-26刘睿媛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摘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通,是培育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举措。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宏观规划与有效指导不足,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意识、对课程思政概念认识不清等。通过深入挖掘体现时代性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通、思政元素选择契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整合发展、讲述专业经典故事、立足传统文化拓宽思政教育广度等有效路径,能够提高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6-0063-05

随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具有“大思政”格局的新教育观,已经成为检测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飞速提升的重要标准。在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过程中,课程是有效载体,课堂是主要渠道,思政是方向引领[1]。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育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任,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探究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特色、课程特点以及幼教岗位对于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并将其应用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主动与思政课程建立互补性、生成性关系,共同建设育人同心圆,发挥全课程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协同服务于人才培育质量的全方位提升。最后,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主动将思政元素教育融通于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二课堂”等各项活动中,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教育学者都一致认同课程的育人、教化功能,认为课程既承担着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功能,也担负着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处于起始探索阶段。截至2023年1月,以“课程思政”和“學前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01条文献,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81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会议论文9篇、报纸文章1篇,主要集中在2019—2022年,尤以2021、2022年成果最为丰硕。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徐瑜萍[2]、罗颖[3]等人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阵地,专业课教师应该不断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新教学理念、重塑教学目标、甄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范式,真正创设体系完整的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显性与隐性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同向的效力与职能,培养铸魂追梦的时代新人,完成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第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吴艳[4]、熊欢[5]等人指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方法,努力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承担起“种好责任田”的重任,将思政育人元素以一种内隐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真正浸润学生的内在心灵,促使学生从内而外散发出“社会正能量”。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关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路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路径,期待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人才的质量,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规划与有效指导不足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通常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课程开设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基础、幼儿园生活活动组织、乐理与视唱练耳、幼儿园游戏指导、幼儿文学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课程属性和专业特色,将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需要在宏观上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有序、因地制宜的指导。当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规划与有效指导不足等问题,比如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组织过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专项培训,以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从而整体上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质量。

(二)缺乏课程思政意识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职教师通常缺乏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视了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挖掘。比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为幼儿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转变、不同动物声音的模仿、体态语(手势、眼神、表情等)的应用、位移的变化等故事讲述的技巧。《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经典的幼儿故事,富有童趣,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掌握故事讲述的技巧,从而提升故事讲述的表现力和趣味性。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充分提炼《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内隐的深层次思政价值,比如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勇敢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等,从而帮助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教师思政意识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三)对课程思政概念认识不清

课程思政从上海市于2014年初步实践探索至今,已经经历了长达8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然成为各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然而,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概念认识不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混淆等问题,致使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实效甚微。在现实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问题倾向:第一,专业课程完全思政化。即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思想政治课核心内容的教学上,致使专业知识与技能边缘化。第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对立论。即错误地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会影响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能从源头上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内隐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致使课程思政出现“两张皮”的错误倾向。

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体现时代性的思政元素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些思政元素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于专业课程中,需要专业课教师结合时代进行深度挖掘提炼,从而使专业课程与时代发展、现实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敏锐地捕捉全球化政治大事件,与时俱进地将思政热点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认同、团结协作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促使学生内心的“道德种子”逐步成长壮大。比如,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儿童戏剧表演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编排历史舞台剧《金色的鱼钩》,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岁月,让党史学习、思政教育“活”了起来;声乐课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唱红歌,带领学生深度挖掘红歌中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意蕴,促使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而不懈奋斗;美工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忆峥嵘岁月、绘百年党史”百米长卷活动,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专业课程所学与爱党爱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自觉担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与责任。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通

课程思政旨在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家国情怀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通于各门课程,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促使学生在与课程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自我思想意识与行为、情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德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应恰到好处地融通于专业课程之中。一方面,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课程的属性、特色,加强师德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理想信念、社会公德、和谐友善等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机融通于各门课程,引导学生更加清晰未来的职业理想和发展规划,主动将对“家国的挚爱”“教育的热爱”“幼儿的关爱”有机融通为一个整体,促使广大学子成为具备良好道德素养、远大理想信念、渊博知识技能和无私仁爱初心的优秀幼儿教师,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持续深度挖掘日常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育一大批高质量学前教育高技能人才,帮助学生在思想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育等方面实现领先式發展,引导学生在岗位实践中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命,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

(三)思政元素选择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相契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6]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于“立德树人、育人铸魂”的教育目标,主动寻求思政课教师的支撑,共同挖掘内隐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根本上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无缝衔接与有效融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以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为基本内容,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性质及不同课程的特点,将高尚的教师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念、远大的职业理想、无私的大爱精神融通于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出高质量的德技兼备型人才。其次,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性质、特点,灵活调整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比如对于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教育观、儿童观、职业道德观等思政元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对于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应善于挖掘专业技能课程中共性的思政元素,如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自信、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应该依据不同课程的育人目标,既能满足岗位的用人要求,发挥校企双导师合力育人的良性循环,也能符合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效应。

(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整合发展

课程思政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课程观,也是当今社会大思政格局下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即蕴含着学前教育专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旨归,促进学生在价值观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等方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心怀“大思政”格局,具备创新性思维、哲学思维、整体发展性思维,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创新性思维系统整合”为根本做法,系统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心同向同行,从而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德技双馨型人才,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协同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

(五)讲述专业经典故事,融入价值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典的故事。将这些经典故事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雪门始终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的教学与实践,提出了行为课程理论,丰富了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为我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幼教青年骨干教师,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张雪门晚年时虽然身体不堪重负,仍然致力于学前教育研究,并完成了200万字的鸿篇巨著。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主动融入张雪门“潜心钻研、奋斗不息”的精神,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此外,意大利教育思想家、改革家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提出蒙台梭利教学法,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品格和智慧的培养,对于当今幼儿园的教学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蒙台梭利在晚年依然到全球各国进行宣讲,在世界范围内倡导教育改革,呼吁和平与爱,毕生致力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蒙台梭利“为幼教事业奋斗终身”的励志故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并自觉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六)立足传统文化,拓宽思政教育廣度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具有丰富且多元的传统文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应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引导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交互作用中实现自我的全方位发展。比如,昆曲是我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传统戏曲,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昆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在练唱与表演中实现自我德育、美育等综合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又如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认知,促使学生加倍热爱生活并自觉尊老敬老。音乐课教师可以从重阳节的儿歌中深度挖掘“家庭和睦、尊敬老人、社会和谐”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主动关爱老人,彰显育人理念;环境创设课教师可以结合重阳节中的各种思政要素和文化特色,创设富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主题墙,萌发学生自觉树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游戏课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融入重阳节元素,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铸魂”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遵循,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融合思政元素,塑造一大批“德技并修”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占建青.高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34.

[2]徐瑜萍.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幼师《舞蹈》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81):63.

[3]罗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幼儿教育学”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5):53.

[4]吴艳.“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运用——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19):90.

[5]熊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运用——以“幼儿家庭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21(6):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06-05)[2023-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3-02-02

作者简介:刘睿媛,首钢技师学院、首钢工学院讲师,德拉萨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