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管理模式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效果

2023-05-16王兰刘艳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毒副机体肺癌

王兰,刘艳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对于癌症患者,手术对患者机体产生创伤性,加上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骨髓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加重了患者术后代谢负担,对营养吸收产生不良影响[1]。相关数据显示[2],40%~80%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并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患者往往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患者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以上,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重要地位,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非小细胞肺癌本身导致的消耗及不良反应均会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现象[3]。此外,化疗药物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在化疗期间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同时机体耗能增加,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因此,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4]。我国目前营养健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很难纠正患者长期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此类患者通过单纯饮食干预和常规补液往往效果不佳[5]。营养管理和干预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方式。本文中观察营养管理模式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肺功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8 例;年龄(66.13±6.57) 岁;病理类型:腺癌29 例,鳞癌21 例,其他13 例;临床分期:Ⅰa期31 例,Ⅰb期17 例,Ⅱa期15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27 例;年龄(65.38±6.15) 岁;病理类型:腺癌30 例,鳞癌22 例,其他11 例;临床分期:Ⅰa期32 例,Ⅰb期18 例,Ⅱa期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5];胸部CT提示肿瘤直径小于2 cm;患者入院前无放化疗史;均符合手术指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肺癌处于终末期;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类疾病;患有严重心脏病;既往有胸部手术史;术前肺功能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健康教育,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观察组采用营养管理模式干预,成立营养管理小组,由肿瘤科护士2 名及营养师1 名组成,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饮食习惯、进食情况,依据静息能量所需总热量×1.5规划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30%,蛋白质占20%,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营养食谱;执行肠外营养干预,主要为通过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精氨酸、脂肪乳氨基酸等进行免疫营养干预,同时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粉剂口服,每次250 mL,每天3 次。干预期间根据患者营养吸收状态调整方案,5 d为一个周期,连续干预4 个周期[6]。此外,为患者普及非小细胞肺癌营养摄入相关知识,提高对营养支持的认知程度,鼓励患者养成合理膳食习惯,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淋巴细胞总数(TLC)。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健康素养评估分量表(HLC),结合成人功能性健康素养测试量表(TOFHLA)制订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营养知识素养、营养态度及行为素养、营养技能素养评分三部分,每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

干预前后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型号:DxFLEX)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D4+,CD8+和CD4+/CD8+。

比较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ALB,TC,TG和T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B,TC,TG和TL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知识素养、营养态度及行为素养、营养技能素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VC和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VC和MVV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表5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恶性肿瘤生长需要摄取大量营养成分,患者机体氨基酸过度消耗,多数患者伴随营养不良症状,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道功能下降,故增加营养成分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满足治疗条件的必要前提[7]。人体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直接影响患者对抗疾病的能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自身大量消耗和药物毒性等容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8]。相关研究显示[9],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挥重要作用的营养疗法成为患者基础治疗或一线治疗的方式。

营养管理模式通过成立营养小组,在肿瘤专科护士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比例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谱及时补充营养物质,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10-11]。营养管理模式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注入脂肪乳、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提供了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机体对糖类物质的合理利用,有效促进机体器官组织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12-14]。营养管理模式在提高患者营养认知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在营养得到保证后,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均可得到一定改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B,TC,TG和TLC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知识素养、营养态度及行为素养和营养技能素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营养管理模式干预,其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抗肿瘤免疫反应需要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的参与,CD4+T淋巴细胞可识别多数肿瘤特异性免疫原性突变,CD8+T淋巴细胞可通过诱导凋亡,发挥抗毒性作用,其浸润程度与抗肿瘤免疫呈正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营养管理模式干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可能是由于通过给予氨基酸,在体内经转换后增强T淋巴细胞转换功能,从而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营养管理模式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毒副反应,可能是由于营养管理模式有助于骨髓造血,发挥肝肾多脏器保护作用,具有较高安全性,此结果与赵凤娥[16]的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营养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肺功能,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水平,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毒副反应。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部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之患者自身病情等因素,未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倚,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猜你喜欢

毒副机体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