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05-13车梦婷刘海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永久性

车梦婷,刘海佳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199)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以手术为主,且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及器械设备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保肛术逐渐被应用,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后需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2]。造口的建立不仅改变患者排便方式,且会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导致患者排斥社交及与人交流,降低患者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3-4]。因此了解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早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75例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耻感评估,以进一步找出影响病耻感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共9个自变量,参考Kendall m[5]中相关样本量计算方法,样本量应为自变量的5~10倍数,最终选取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纳入条件:①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②顺利完成永久性结肠造口术;③术后处于康复期,意识清晰,具有良好认知及沟通能力;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条件:①癌症病灶已发生转移;②合并其他肿瘤疾病;③伴有焦虑及抑郁等精神疾病者;④既往因脑卒、残疾等因素致使躯体伴有功能障碍者;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病耻感评估 采用由Fife 等[6]编制的社会影响量表(SIS)评估,量表SIS 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包括经济歧视、社会排斥、社会隔离、内在羞耻感4个维度,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即极不同意、不同意、同意、极为同意,记1~4分,总分24~96分,评分越高则自身感知的社会影响越大,病耻感越强。

1.2.2 基线资料收集 采用医院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婚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4 500元,<4 500元)、造口时间(≤6个月,>6个月)、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共20个条目,标准分为总粗分×1.25,得分>50分则判定有焦虑]、社会支持量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7](PSSS)评估,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记1~7分,总分12~84分,>60分为支持度高,≤60分为支持度一般]、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8](HHI)评估,包括取积极行动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记1~4分,总分12~48分,≤23分为低水平,24~35岁为中等水平,≥36分为高水平]。

1.2.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员在获得患者同意后发放相关调查问卷,耐心为患者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待患者掌握填写方法后,要求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客观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并及时检查是否有漏填或填错项,及时指导患者补充完整或修正。本研究每份问卷均发放75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对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75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SIS评分37~85分,平均(62.35±8.64)分。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焦虑、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S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特征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SIS评分比较分]

2.3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分析将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SIS评分)水平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伴有焦虑、社会支持度低、希望水平低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2。

表2-1 主要自变量赋值

表2-2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75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SIS评分(62.35±8.64)分。提示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病耻感是指病患因自身疾病产生的一种耻辱感,既有他人对自身疾病的歧视贬低、疏远,也有自身的自卑与羞愧[9]。进行永久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常因原有的生理方式及自我象形发生改变,而害怕被人发现出现自卑感,并且造口的存在、排泄物声响气味等往往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害怕因此被周围人孤立、不尊重自己,继而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病耻感,在术后采限制活动及自我孤立的行为方式应对[10-11]。

3.2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进一步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伴有焦虑、社会支持度低、希望水平低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为:(1)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往往认知能力及自我意识更高,且能够通过诸多渠道获得与自身疾病及造口相关的知识,故对自身疾病及造口的认知更高,能够正确的看待术后自我形象及生理方式改变,及时调整自我心态,勇敢的接受并积极应对,树立对疾病治疗及未来的信心,故病耻感低,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及自我意识转化能力可能偏低,在应对自身生理功能的改变的时候,无法积极应对,常消极看到及应对疾病,导致术后病耻感较强[12]。(2)焦虑:伴有焦虑的造口患者担忧、恐惧情绪更为严重,而造口患者在术后长期处于消极、回避等负性情绪应激状态下,会使个体出现逃避现实行为,加之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病的病耻感[13]。(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借助自身以外资源,给予情绪、物质、尊重等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及社会的关爱与支持。社会支持度越低的造口患者病耻感往往更高,可能因社会支持度低患者缺乏家人及朋友的关爱、支持与鼓励,恐惧、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更为严重,担心自身疾病可能给家人及朋友带来负担,长期出现自卑感、负罪感,导致患者病耻感较高[14]。(4)希望水平:希望作为个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属于一种信念,能够促进个体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坚信美好目标能够实现[15]。希望水平低的造口患者缺乏对未来疾病治疗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消极应对自身疾病,无法正确看待造口的终身携带,继而产生自卑感,回避家人及朋友,产生病耻感。

3.3 小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心健康,仍需实施干预以减低患者病耻感。此外,患者自身文化程度、焦虑、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等因素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病耻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临床针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应积极组织进行疾病及造口照护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造口的认知,消除患者担忧焦虑情绪;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耐心与患者沟通,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给予患者支持、鼓励与关爱,并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激发患者对未来的生活的向往,增强患者治疗的信息及希望,以促使患者能够正视永久性造口,积极面对,降低病耻感水平。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永久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俄成功研制“永久性”核反应堆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