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城旧方志考述

2023-05-10薛璐璐鞍山市博物馆辽宁鞍山11400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主修海城县志

薛璐璐(鞍山市博物馆,辽宁 鞍山 114001)

“资治、教化、存史”是历代编纂地方志书的目的,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志始于两汉,次成于二宋,兴于元明,昌隆于清代。作为一方历史的百科全书,方志的功能、作用和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方志编纂尊奉的原则一般是“述而不作”,且以一介人修一介之书,具有“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的优点,加之门类广泛,诸凡一方之政治、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状况。毕集往往每隔一定时段,便要重修一次,这有助于查考事件的来龙去脉,故其价值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旧方志是地方文化宝库的珍贵财富,为我们研究历史、服务当代提供了宝贵而真实的史料。然而旧方志因种种历史原因,局限性很大,虽然不失其史料作用,但谬误难免,故查用旧方志时,不可一味照抄,否则会造成以讹传讹的严重后果。笔者最近在查阅《海城县志》时就遇到了类似问题,故找来历代各种版本,多方求证。为避免他人重蹈覆辙,本人现对几种海城旧方志原有成书状况,作简略介绍。

海城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地处鞍山市南三十公里处,为辽宁省鞍山市辖区内的县级市。据民国版《海城县志》(图一)卷一地理志记载:“海邑左山右河,川原旷衍,盖平接其南,辽阳距其北,东走岫、凤,西抵营、盘,区域广袤,舟车辐辏,铁路四达。”海城市历史上有着“辽佐重地”之称,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图一 民国海城县志

海城地域建置较长,早在炎黄传说时代即有隶属“青州北域”之说。实际海城真正见于史籍应为战国时期,燕置辽东郡,彼时,海城为燕地。秦汉时,海城仍为辽东郡所辖。在东汉末年,公孙氏统治了辽东地区,并将其分为辽西郡和中辽郡两部分,海城为中辽郡属地。

魏晋时海城初属平州,后燕四年始为高句丽人统治直至隋唐。唐代,海城隶属唐置安东都府,唐玄宗时属渤海藩国,迁渤海“南京南海府”置于海城,易名为海州。辽时于海州置“海州南海军”,并统临溟一县,耀、嫔二州。辽圣宋时废南海府,改置海州附部临溟县。金代废海州置澄州,治所仍为今海城。在元代属辽阳路辽阳县。明代置海州卫隶属辽东都司,清初顺治元年(1653年),海城正式成立县,最初属于辽阳府,于1657年改属奉天府。民国时海城属奉天省辽沈道。

海城虽有两千余年的建置沿革,但详细记述这一疆域的地方志书却出现得很晚。目前所知,最早海城地方志应为清康熙二十一年前后成书的《海城县志》,可惜此志早已失传,至今未能得见,实物今天虽然不可见,但该志之确定存在的依据是可信的。具体有三点:

据康熙二十三年的《盛京通志》(图二)卷八疆域志记载:“群山拱绕辽海潦流南区要害”此条下注“县志”二字,说明《盛京通志》成书前,《海城县志》确已刊行了。另外按《盛京通志》书中所引除海城外,尚有辽阳、盖平、开原、铁岭、锦州、宁远州和广宁各州县志,皆修于康熙二十一年前后,而且至今这些县志都有写本保存,但是《海城县志》却没有写本被发现,可见最早的《海城县志》不仅确实存在,且亡佚已久。

图二 康熙盛京通志

《盛京通志》系分辑诸人,即各州县的知县、知州为县志主修人,其中铁岭知县李廷荣主修《铁岭县志》,宁远知州王昆主修《宁远州志》等。而海城知县为郑绣,郑绣出身江西歙县,于康熙二十一年开始担任海城知县,因此《海城县志》当由郑绣编写主修无疑。

康熙二十一年的《海城县志》虽早已亡佚,但仍存《海城县》小序26篇,收集在陈梦雷的《松鹤山房文集》中①,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福建省侯官(福州市)人,晚年号松鹤老人,康熙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但因“三藩之乱”受诬下狱,被流放辽东二十余年。在流放期间,他潜心著述,讲学育人,并参与了《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的修订工作。康熙三十七年,47岁的陈梦雷奉召回京城,担任侍读,侍奉三皇子诚郡王胤祉读书,他编辑了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6编,6 019部),并著有《周易浅述》(8卷)、《松鹤山房文集》(16卷)、《天一道人集》(100卷)和《闲止书堂集》(2卷)。1723年,72岁的陈梦雷受三皇子株连,被雍正皇帝再次流放辽东,直至客死他乡。

从陈梦雷的《松鹤山房文集》代海城令海城县志序中,我们不仅知道当时的海城知县郑绣虽然是最早版本的《海城县志》主修人,但具体编纂者是陈梦雷。同时从《松鹤山房文集》中仍可见原志上类目:建置沿革志、星野志、疆域志、山川志、城池志、关梁志、驿递志、公署志、职官志、户口志、田赋志、学校志、选举志、风俗志、祠祀志、物产志、古迹志、名宦志、人物志、孝义志、烈女志、隐逸志、流寓志、方技志序、仙释志、艺文志。

光绪末年,清政府学部曾通会编纂乡土志呈报,一时各州县烽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海城知县管凤和(字洛笙,江苏武进人,附贡,光绪三十一年任海城知县)始奉部令编纂乡土志。如今我们见到的最早保存下来的海城旧方志——《海城县乡土志》便是此时所修。原志书无修纂人和序。内容包含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氏族、宗教、户口、实业、地理、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山脉、水道、道路、物产、商务。据民国版《海城县志》海城县知事廷瑞在海城县志序中记述:“光绪末叶,武进管公凤和,宰是邑时,始奉部令,编纂乡土志,属稿未定,而管公以膺荐去职。”②由此可见,第二部海城旧方志虽现存抄本,但由于主修人知县管凤和离任而搁置,故该志仍不完整。

同年,接替管凤和任海城知县的陈艺修邀邑绅张文藻、赵中鹄等人在光绪《海城县乡土志》基础上续修《海城县志》不分卷,为第三部方志。

陈艺修,字漱六,江苏宜兴人,光绪三十三年任海城知县。张文藻,字立清,海城团山子人,海城县劝学所总董。赵中鹄(1856——1916年)字岚亭,海城上夹河人,清附生,民国初任众议院候补议员。

续修之《海城县志》原书无具体修纂人姓名。以知县陈艺修为主修,宣统元年知县金衍海序,这部海城旧方志实际上是在《海城县乡土志》基础上加以增益,设历史、地理、人民、政治、物产、实业、交通、教育、宗教、风俗、宗教、灾害等项,尽管补充了六十余条目,但由于受清政府学部例目的限制,加之当时系草创志书之际,因此疏漏和讹误甚多,今多不采用或慎用。

笔者认为修纂较好的是1924年八卷本《海城县志》和1937年六卷本《海城县志》③。

民国八卷本《海城县志》为海城大同书局印行,是由海城县知事廷瑞主修。孙绍宗、张辅相等编纂。廷瑞,字辑卿,蒙古正黄旗,京兆人,民国三年任。孙绍宗,字禹箴,海城小码头人,前清附贡生,民国初任临时省议会议员。张辅相,字朗阶,海城牌楼人,前清附生。

民国十三年(1924年)知县王永江、王镜寰、佟兆元、主修廷瑞、戴文朗序。圈首有海城县知事廷瑞和编纂职员照片以及海城县全景、海城文庙等照片,全志分卷一地理志:建置(附历代建置沿革表)、疆域(附形势、方位、气候、晷刻)、山脉、河流、城池(附市镇)、衙署(附公所会馆),卷二地理志:区村,卷三地理志:道路(附桥梁渡船)、壇庙、古迹(附风景)、兵事,卷四人物志:名宦、耆旧、乡宦、职官、科举(附高级学校毕业及议员),卷五人物志:文学、孝义、慈善、方伎、流寓、贤母(以下烈女)、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孝女(附孝妇),卷六政治志:行政(附旧官制)、司法(附司法收入表)、警察(附警察表)、保甲(附保甲表)、教育(附学校表)、财政(附警学保甲经费表)、交通、自治(附自治区域表及区村制表),卷七人事志:人类、户口(附户口表)、氏族、宗教、礼俗、宝业(附各种宝业表),物产志:植物、动物、矿物,卷八艺文志:文艺、诗歌。在《海城县志》的序言中,主修廷瑞大体叙述了编撰的过程:原《海城县乡土志》,历经四任,阅时三年,书始告成,然此限于部定例目,纪载诸多阙略,存在鲁鱼亥豕之讹,读者对此感到困惑。民国十一年冬,适省会有重修通志之举,县志之修不容稍缓,因商之邑绅孙君禹箴筹备处所,延聘耆宿张君朗阶等分任编纂,而以孙君董其成,阅十三月始克竣事。可见民国八卷本《海城县志》在成书过程中,不仅精心组织费时费力,而且注意吸取了过去方志编纂中的教训,力求完备④。

六卷本《海城县志》成书于1937年,为陈阴翘、常守臣等主修,宋作宾等编纂。

陈阴翘,字楚珊,辽中人,于1934年担任海城县长,常守陈字璞泉,沈阳人,于1936年任海城县长。宋作宾,字搢青,海城人,光绪优贡,候选盐运司,工诗善画,海城清末才子。

从宋作宾在六卷本《海城县志》的序言中可知,该志系康德三年春,由时任县长的陈阴翘倡议重修,并于四月十五日成立了县志馆,开始由李省三、李汉清等海城邑绅参与编纂。其篇目为:卷一地理志:星野、建置(附历代建置沿革表)、疆域、方位、形势、气候、晷刻、城池(附街市城镇)、公廨(附历代城池公廨考)、山川(附古山川考)、道路、桥梁、渡口、水运(附道路调查表)、街村屯表、坛庙、古迹名胜。卷二政治志:县公署之组织,县公署之沿革、总务、内务、警务、保甲、财务、税捐、教育(附古书院考)、科举考、司法机关、中央各机关、社会事业团体、职官政绩、历代职官考、历代官制考、历代赋役考、历代学制考、历代兵事考、二十种族。卷三人物志:名宦、勋旧、文学、孝义、乡型、方技、流寓、节妇、烈妇孝妇附、贞女、烈女孝女附。卷四人事志:宗教、礼俗、农业、工业、商业、矿业、蚕业、渔业。卷五物产志:植物、动物、矿物。卷六艺文志:奏议、碑记传谏附、序跋、游记、论说、书礼、诗、赋。

八卷本和六卷本《海城县志》均系铅印本,流散存民间亦为数不少。作为“存史、资治、兴利、教化”的志书,这两部海城旧方志,为研究海城地方历史曾被广为利用。以康德本为例,全书凡六卷、约六七余万字、详细记载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风俗、名胜,人物等多各方面情况。从编纂体例上看,虽然“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但这两部方志并无史志合一之嫌,以真实记叙当时状况为主,分门别类,面面俱到,当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便不可求全责备了。

海城县除上述旧方志外,还有《海城地方事务概略》和《海城县一般状况》二种。《海城地方事务概略》,为1934年由海城县公署编印,尹永祯作序。尹永祯,1933——1934年担任海城县长。《海城县一般状况》是1937年海城县公署编印。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旧方志,虽以志之体例编纂,但缺憾慎多,不仅“纵”不连贯,而且“横”亦漏项,只可做伪满州国时的历史资料长篇而已。

综上所述,概海城旧方志据目前笔者所知仅此七种版本。自第一部《海城县志》面世以来,凡二百余年,这些志书遗存至今,当属十分珍贵,但如前所述,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这些旧方志无论观点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故旧方志的史料价值虽不可否,但今天我们采用时却须审慎,不可照搬照录。

猜你喜欢

主修海城县志
嫁给爱情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县志里的乡贤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SUPPLEMENTAL DESCRIPTION OF MYXOBOLUS HAICHENGENSIS CHEN, 1958(MYXOZOA: MYXOSPOREA) INFECTING THE GILLS OF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AKY: MORPHOLOGICAL ANDMOLECULAR DATA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海城河非均匀流水面线的推算研究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
县志
海城的容颜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