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基本策略初探

2023-05-10麦正东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关注课改趋势,参与课改实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教师应围绕新课改思想、新课标理念,扎实地做好教学内容的研读工作,着力构建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学生探究知识的历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探究者;细化学生实践体验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麦正东(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三十八小学。

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期,众多改革思想、教学理念经历了实践锤炼,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分析社会发展赋予教育教学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打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灵活地、科学地借鉴新的教学思潮和教学经验,以推动自身教学变革,满足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1]。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问题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应用和实践新方法的同时,应将教学重心聚焦于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育,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乐园。

(一)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思考

教学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力抓手。打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又富含启迪因子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自主意识的重要切入点。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围绕问题主动思索、展开探究,并学会与同伴互动,实现学习的拓展,从而助力整个学习研究活动顺利地迈向深处。

以小数乘整数计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深度解析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及其认知水平等,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力,加速有效学习进程。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购买水果的情境,并向学生提问:“1千克苹果9.8元,买4千克要付多少元?”基于这样生活化的问题,学生能够自然地展开自主探究[2]。

(二)引导自主探究,发展主体意识

在初步感知生活化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依托小学生的学习现实,设计与之对应的学习探究导入问题,如:小明和3名同学到新华书店买书,他们都买了一本《汤姆森历险记》绘本故事书,该书的定价为6.8元。请问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为确保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给他们留出充足的分析与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开展合作实践等。在学生列出6.8×4的算式后,教师还需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究,如教师可问:“如何才能获得这个乘法的结果?”这样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不仅能够确保学生明确探究方向,还能促进学生主动联想和创新学习,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在这个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解读算式,阐明6.8×4的本质就是加法的简便写法,可以通过计算加法的方式得到乘积;有的学生会研究其他的变式,像把6.8元变成68角,小数乘法就变成了整数乘法;还有的学生展开了新颖的学习思考,把6.8元理解为6元加8角,然后再用6元乘4得到24元,8角乘4得到32角,合起来是27元2角,即27.2元。

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学生的学习感知积累不断丰富,学习视角也随之开阔起来,学习感悟也在日渐加深。学生能够逐渐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不同的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过程,也会用数学语言来提炼这些感知,得出必要的数学概念。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轻松地悟出“把小数变成整数,计算就会回归到以前的整数乘法学习上”。由此,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了较为理性的研究,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模型[3]。

二、开展合作学习,凸显合力与个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点去谋划课堂教学的细节,营造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使学生理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含义,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在合作中凸显个性,激发个人潜能。为此,教师要依托学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等要素,科学地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世界,实现数学思维的快速发展。

(一)构建合作小组,开展互助学习

小组合作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既能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的互补,又能实现思维上的碰撞,促进学生数学整体性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造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动,发散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探究的深入。

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让他们有较为全面而且互补的能力进行合作探究,为研究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样的分组不仅能充分发挥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他们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进步。

(二)鼓励学习互动,凸显主体活力

在分组基础上,教师要搭建好学习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投入小组合作实验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学会放手,鼓励小组成员自主开展深入探究,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究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活力。教师要设计好教学铺垫,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既有数学认知、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维方法等。比如,教師可以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回顾,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会在问题任务的引领下积极地投入实践学习中,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操作经验,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展开必要的操作探究,并从中探寻到转化思想的存在,这为学生数学思维模型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他们亲历了探究过程,从大量的实践现象,以及同伴的交流分享中逐渐悟出“把圆柱的橡皮泥重新塑造成长方体,就可以得出圆柱的体积”。这一结论还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为切割圆柱,组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学习提供思维方向。在切割圆柱、组拼近似长方体等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互动,打破个人学习局限,从中领悟合作学习的本质,从而使得整个学习研究活动顺利地跃上新台阶。

三、用好信息技术,优化知识探究历程

信息技术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利助手,能够为课堂建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好信息技术,切实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此来优化探究知识历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以及互动交流等。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入信息技术,使之成为小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如何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助力学生思维发展,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必须思考的新课题。为此,教师要依托新课标思想,精准解读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等,科学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以此优化学习情境构建,搭建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助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

以“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凸显圆柱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唤醒记忆中的圆柱表象,使得学生对圆柱表面的理解更加充分,学习感悟更加深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展示圆柱构造,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圆柱体的表面。比如,展示圆柱体外包装的设计画面,或是工人制作圆柱体外包装的过程等,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建构起对圆柱表面积的认知,为后续的探究打好认知基础。

(二)用活信息技术,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回顾圆柱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悟圆柱表面的构成。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一学视频中的演示操作,将长方形纸片圈一圈围成圆柱。在动手中,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地把握圆柱曲面的特征,明确圆柱的表面组成,为后续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扎实的思维支持[4]。

随着课件内容的展示,学生跟着视频画面开展圆柱仿造活动。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到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切入点—计算圆柱表面积就是要计算2个圆和1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见,在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有助于学生发掘抽象思考和形象思考之间的便捷通道,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直观感知,助力他们学习模型的建构,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质量获得提升。

四、细化实践活动,助力综合能力发展

操作实践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它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形成了良性互补。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扎实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实践活动,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开展,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特征,通过设计动手操作实践学习环节,帮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学习感知,为他们进行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打下良好基础。

(一)设计实践学习活动,助力数学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实施,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实践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主动学习。

以“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要设计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感知,形成感悟,从而提升研究活动的实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较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意义,建构千克和克的数学表象。教师还应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它们对小学生学习千克和克的影响,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感知千克和克,为他们建构千克和克的数学思维模型提供思维支撑。

(二)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加速数学能力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开展“看一看”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物品,如1盒牛奶、1袋薯片、1块积木,还有教师准备的1袋大米(2千克)、2袋食盐、1袋红枣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掂一掂”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掂一掂、拎一拎各种物品,体会不同物品的轻重之别,形成对重量的感知。这些积累能为千克和克的学习感悟形成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分一分”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看一看”“掂一掂”的学习感受,把这些物品分一分。這样,学生会按照形成的感知,把物品有序地摆放成较重的一类和较轻的一类。在接下来“读一读、认一认”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千克和克去给物品贴标签,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变得更为理性。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助力小学生较好地感知千克和克,也能为他们的量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教师既要做一个学习者,努力学习和研究新课改中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思想,还要做一个落实者,将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科学地融入教育教学探索中,真正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助力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基础数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02):35-36.

[2]李月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 2022(05):62-64.

[3]杨荣兴.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学周刊, 2018(13):59-60.

[4]陈春媚.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28):108-109.

猜你喜欢

新课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