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游》4

2023-05-09王景琳徐匋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4期
关键词:神人逍遥游惠子

王景琳 徐匋

王景琳 曾任教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加拿大政府外语学院汉语言文化教师

徐匋 曾任教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外语系教师

庄子说

肩吾问于連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今译

肩吾向连叔求证说:“我在接舆那儿听到了一番议论。他的话大而不着边际,说出去的话根本无法证实。我听后十分惊骇,感觉像是置身于银河之中一样茫然无绪,他所说的与现实人生相差过于悬殊,完全不近人情事理。”连叔说:“接舆说了些什么?”肩吾说:“(接舆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肌肤就像冰雪一样洁白,姿态犹如处女一般轻盈柔美。他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畅游于四海之外。一旦他凝神专注,可以使万物不受任何灾害疾病的侵袭,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只是接舆口吐诳语,毫不可信。”连叔说:“其实是这样的。盲人无法与正常人一起欣赏文彩之美,聋人也无法与正常人一起欣赏钟鼓之乐。难道只有人的形骸存在聋与盲吗?人的心智同样存在这样的缺陷。这些话,好像说的就是你啊。以那位神人还有他的德行看世界,天下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世上的人纷纷追求治理天下,神人怎么会与世人一样终日忙忙碌碌去管这些天下的俗事呢!那位神人,外物伤害不了他,大水浸天淹不死他,大旱的酷热使熔化的金石四处流淌,土山枯焦,他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热。就是他的尘垢秕糠,都可以创造出尧舜来,他又怎么肯将人世间的俗事当作一回事呢!”

说庄子

神人是人而不是神仙。

之所以称其为“神人”是因为他真正进入了“无功”的境界。怎样才能“无功”?首先就得“有功”。在以农为本的社会,还有什么“功”能比得上“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样的大功、奇功呢?诚然,传统士大夫向往的“功”是为官一方、建功立业,然而,神人之“功”却是要造福于人类。神人分明对人有“功”却不以功为功。这才是“神人无功”的真正内涵。

所以这一段是就“神人无功”展开的,是对“神人无功”的解说。

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并不是说神人不食人间烟火,这只是一种高度夸张的写法,强调神人不为世俗所羁绊。事实上,神人所做的,恰恰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是神人在保护着万物不遭受任何自然灾害的侵袭。可以说,神人代表了庄子对一个全新的人间臣子的追求。所以神人的形象是完美的,精神是脱俗的,他的出现是那样的大气磅礴,他的心超越了现实世界的一切束缚,丝毫不为外界的任何变化所动,我们知道,就连庄子自己在饿肚子时都不得不去向监河侯借粮度日,神人却不必。他甚至“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可以伤害到他,影响到他。

在神人身上,寄托着庄子的政治理想:那就是不“以物为事”,而专注于保障老百姓有饭吃,这样的神人臣子才是庄子所特别期待的。神人凸显了他与世俗世界的对立,与凡夫俗子的格格不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的心才与神人的精神息息相通。

以写丑人著称的庄子以极大的热情描绘出这样一位绝世神人,从中不难看出,庄子对这位神人寄托着多么大的期望。

庄子在这一段中还第一次提出了他的理想盛世藐姑射山。这个藐姑射之山,还真不是庄子的原创。据《山海经》说,姑射山位于大海之中,山上住着一位神圣的人。天下太平时,神圣之人就像尧舜一样;假如遇到战乱,不得不发兵征战,他又如同商汤周武一样了(见成玄英《庄子疏》)。庄子借用了这个传说,大概是要让人相信藐姑射之山的真实性。但庄子毕竟是庄子,他又对这个传说进行了加工改造。首先他把姑射之山从遥远的大海搬到了现在山西境内的“汾水之阳”,也就是尧在汾河北岸建立国都的地方。这一下,姑射之山可就离人近多了。而且,庄子还在姑射山前加了一个“藐”字,其意是说,姑射山虽然就在大地上,却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

那么,藐姑射之山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象征意义呢?这个问题,让我们读到尧去藐姑射之山之后成了“无名”的圣人时继续探讨。

庄子说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今译

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殷式礼帽。越人不蓄头发,身刺花纹,这种礼帽对他们没有用处。尧治理天下百姓,安定了海内政局,到极其遥远的姑射山、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之士,(拜见之后)茫然忘记了自己是拥有天下的君主。

说庄子

“宋人资章甫”一事,隐喻尧误以为把君主之名像宋人贩帽子一样让给许由就算是“圣人无名”了,但他却丝毫不理解“名”对于许由来说,就像越人看待帽子一样,完全没有用。其实,庄子的看法是,尧头上是否顶着个君主之名无关紧要,问题在于他是否可以忘记这顶君主之“帽”,能够像神人那样,“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孰肯以物为事”就足够了。所以庄子安排尧去藐姑射之山“朝见”“四子”,从此脱胎换骨,“窅然丧其天下”,成为一位有名却不以名为名,也就是“圣人无名”的君主。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神人以外,尧去见的“四子”也居住在藐姑射之山。这四个人究竟姓谁名谁,庄子没有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尧见过四人之后,就把自己的天下、把自己的君主之位统统忘掉了。尧第一次在《逍遥游》中出现的时候,他对天下就像宋人要贩卖“章甫”一样,一心要让位于许由。而上过“汾水之阳”藐姑射之山的尧,一下子便悟出了“天下”之“事”乃至“功名”的“无所用之”,从此心中不再怀有“天下”,不再有“名”,终于把自己曾热衷的天下彻底忘掉,不再当作一回事了。可见藐姑射之山其实就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世界,就是“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的“无待”的逍遥游境界的象征。

这,应该就是藐姑射之山所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吧。

庄子说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今译

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种下后结出了一个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我用它装水,可是它的坚实程度经不起水的重量。我把葫芦剖开做瓢,又因过大而没地方可以放它。这个葫芦不能说不大,可是大而无用,所以我只好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这是不会把东西用在大处啊!宋国有位善于制作防手冻裂药的人,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位客人听说这种防冻药方之后,愿意花百金购买。宋人召集全家族人商量说:‘我们祖祖辈辈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是几个小钱而已。一旦卖出这个药方,马上就能得到百金,还是卖了它吧。客人得到药方后,便去游说吴王。恰逢越国向吴国发难,吴王就派他率军在冬天与越人展开水战,大败越国,吴王于是割地封赏他。同样是防手冻裂的药方,有的人因此得到封赏,有的人却只能用它漂洗丝絮,这只是由于所用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浮游于江湖,反而发愁东西太大没地方可放呢?先生的心就像被茅草堵塞了一样,还没有通达啊!”

说庄子

《逍遥游》中这一段与下一段应该是最初编纂《庄子》一书的人误置于此的。理由之一是在《庄子》全书中,庄子常自称“庄周”或“周”,直接发议论时就用“吾”,从来没有以“子”自称过。“子”在先秦时期是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或者弟子对老师的尊称,庄子不会自称“庄子”。理由之二是庄子在阐述过“圣人无名”与“神人无功”之后,按照行文的逻辑,应当接着阐发什么是“至人无己”,可是庄子与惠子的这两段对话,内容与“至人无己”关系不大。很可能最初的编纂者见上文有“宋人资章甫”一节,涉及“用”与“无用”,便将庄惠讨论“有用”与“无用”的这两段文字放在了这里。

这两段对话应当发生在惠子被迫离开梁(魏)相之位回到宋国后不久。庄子一生至少两次前往梁(魏)国,其中一次原本是要去求见惠子的,惠子却为谣言所惊吓,四下搜捕庄子,与庄子结下了“梁子”(见《庄子·秋水》)。这个“大葫芦”的隐喻很有意思。惠子特意说大葫芦的种子来自魏王,却是经他自己的精心培育才长成的。不是他不要用这个葫芦,实在是因为葫芦过大,既没地方安置,也无所可用,迫不得已才砸碎了之。这个大葫芦,不就是庄子以及庄子学说的写照?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解读,惠子巧妙地借大葫芦之事向庄子解释了为什么他当年见魏王没有任何结果(见《庄子·山木》),暗示这仅仅是由于庄子的主张大而无用。这样,惠子既为自己开脱,又向庄子表明了心迹,还顺带替魏王打了个圆场。

庄子的回答当然也十分出彩。他说不是葫芦太大无所用处,而是惠子不知道怎么用,也不善于用,就像宋人与“客”对“不龟手药”有截然不同的用法一样。此时的庄子人已到中年,再没有早年不饶人的“毒舌”,也没有了见监河侯时那种愤青的心态,这次相见,庄子仅仅用了一句和风细雨的“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便将两人早年结下的恩恩怨怨画上了一个句号。从此,看破世事的庄子与政坛失意的惠子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友谊。

庄子说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 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今译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人称樗树的大树。树的主干臃肿盘结无法用绳墨划线取直,小枝弯曲用不上画圆画方的工具。它就长在路旁,木匠走过时却连看也不看它一眼。您的学说,博大精深却无所可用,众人自然远离而去。”

庄子说:“您没见过野猫与黄鼠狼吗?它们躬身伏地,等待着出来觅食的小动物;它们不时地东蹦西跃,上蹿下跳,不避高低,不承想却中了捕兽的机关,死在网罟之中。再看那牦牛,庞大的身躯犹如垂在天空中的云,它的能力极大,却不能捕鼠。如今你有这样一棵大树,担心它没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辽阔的旷野?这样,你可以悠然自得、无所事事地游于大树之旁,自由自在地睡卧在大树之下。大树永远不会遭受刀斧的砍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加害于它。由于大树派不上任何用场,哪里还会有什么困苦忧患呢!”

说庄子

尽管惠子与庄子相识多年,也是庄子唯一的挚友,惠子却始终是站在传统文人士子的角度或者说是用一种世俗的眼光看待庄子、寄希望于庄子,所以他一直纠结于庄子不为世所用的原因。同样,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惠子在意的自然也只是世俗的有用与无用,如瓠只配做容器,树只适于做木材。在他看来,庄子的学说虽然博大精深,却如同大瓠、大樗树一样,“大而无用”“无所可用”。然而,惠子却无法理解世俗的“无用”恰恰是庄子心中的“大用”。

庄子从来就不屑于像“狸狌”那样终日上蹿下跳、伺机“执鼠”,他没有这样的心思,也没有这样的渴求,他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生命哲学的层次,意识到现实世界中人“中于机辟,死于網罟”的必然命运无法逃避,并在这样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去阐发、定义“有用”与“无用”。庄子向往的是一种“能为大”的心的世界,是可以让人心无旁骛地乘着大瓠“浮乎江湖”,悠然自得、无所事事地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的大树之下的美妙自在的境界。

不过,如果我们在这里只看到庄子对高远空灵、超凡脱俗的逍遥自在的憧憬与向往,却看不到其中浸透着对现实世界所怀有的沉重的忧患与极度的无奈,还不算真正理解庄子。我们看到,即使身处“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这个没有名利场、令人神往的理想之地,庄子仍然无法忘怀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的威胁,发出了“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的深重慨叹。这种沉重的现实感是我们在理解庄子逍遥游时特别需要重视,也格外值得体味的。

猜你喜欢

神人逍遥游惠子
美食无国界品味有共鸣
可乐
人间相与神人涵化——尹向东创作论
“战场神人”拼好运
郑合惠子:率真Lady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