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狂飙》人物塑造的舆情反馈和审核尺度分析

2023-05-03张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狂飙电视剧人物塑造

摘要:影视剧正反派人物扮演着“情节助推器”和“矛盾制造机”的角色,在文艺创作中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反黑刑侦剧《狂飙》中塑造的一个个立体化角色,他们的人格面具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在一片高赞的同时,观众对层次丰富的正反派人物角色生出了共情和同情,针对正面人物无可厚非,而对反派人物角色生出共情和同情就让人惊掉眼球。所以,影视剧如何把握人物塑造尺寸,厘定人物塑造审核尺度,引起社会热议,成为国产影视剧必须正视的问题。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文章采用调研法对《狂飙》的舆情反馈进行探究,分析剧中人物塑造的广度、深度、力度,讨论审核尺度,旨在为影视作品人物塑造和价值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电视剧《狂飙》运用创新视角的叙事设计、环环相扣的悬念、富于深意的镜头语言,适度展示人性的灰度,凸显粗粝的现实,人物塑造逼近真实的氛围感营造,实现了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达与诠释,达到了艺术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口碑和热度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狂飙》的群像叙事、人物塑造可以得出,主旋律影视作品必须坚守价值认同的有效引领,适度创新,把握人物角色的塑造尺寸和审核尺度,才能体现更多的审美意蕴和价值担当。

关键词:《狂飙》;电视剧;人物塑造;舆情反馈;审核尺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235-03

《狂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爱奇艺出品,徐纪周执导,张译、张颂文等领衔主演的反黑刑侦剧。该剧讲述了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进行20年生死搏斗的故事,通过群像叙事表现了黑白较量及复杂人性。该剧大胆运用一正一邪的双线叙事手法,对黑社会老大发家史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生动表现了张颂文扮演的高启强如何一步步走向黑暗,刻画了血肉丰满的反派角色。同时,还塑造了高启盛、陈金默等各具特色的反面人物。每个人物都牵引着情节的发展,善与恶在明暗中交织,在对抗之中沉浮。该剧一经播出,观众就对人物角色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议论。同时,关于扫黑影视剧人物塑造审核的尺度与标准,也是众说纷纭,引人深思。

《狂飙》一经播出,便成功“出圈”。剧中反派人物有成长线、有心理活动线,凸显了人物的复杂性,引发了一众网友讨论。

(一)人物情感与恶意的挣扎

该剧塑造了一系列反派人物,有橫霸一方的黑老大高启强,有嚣张跋扈的高启盛,有恶霸唐小龙和唐小虎,有自私自利的地头蛇李有田父子,有误入歧途的“内鬼”曹闯、王彪与杨健,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赵立冬等。这些外表斯文、背地狠毒的反派角色不仅受到极高关注,有些片段还被誉为演技教科书。

大反派高启强表面守法,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参加政府会议,背地里却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但该剧追求的人物复杂性不仅限于此,随着观众视角的逐渐深入,五毒俱全的黑老大也会因为妻子的离开而落泪,也会经历情感与恶意的挣扎。高启盛——表面疯狂实则悲凉的高家少爷,甘愿为兄赴死,原本学业有成的大学生最终亡命街头,引人深思。气场全开的陈书婷是思维敏锐、举手投足皆贵的江湖大嫂,内心却向往温馨港湾,内外反差激起宿命难违的伤楚。杀手老默像是高启强的替身人格,接下任务便一击必中,双手沾满鲜血,但作为一个父亲释放了全部善意与温情。

反派人物复杂性的末层是隐藏在十恶不赦角色背后创作者要描绘的深刻命题,刻画了角色在外部世界变化、人物内心欲望膨胀等碰撞之下,一步步由受害者沦为加害者。在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角色有血有肉。

(二)正反派人物口碑的极大反差

剧中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殊死搏斗,遭到胁迫、恐吓乃至杀害,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黑白两道鏖战,公安干警付出巨大代价。安欣贡献了青春、爱情和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把警察这一职业的辉煌和负担演绎得惊心动魄。然而,在主演角色评价中,主角安欣、李响等正面角色的口碑却出现了分歧,剧情不接地气等评价不绝。在观众看来,安欣太过完美,充满了说教味道,而反面角色高启强、老默、徐江等演技好、情感饱满。

作为反派典型,高启强获得众多观众关注,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他坚持的自我底线,这里所说的“底线”并非高启强的社会性思维,而在于其个人性思维中对待家庭的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正视哥哥的身份,他是一个“好大哥”。其二是对妻子陈书婷的爱,其自我坦诚的人生只属于她一人。由于个体层面“情感底线”的存在和固守,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其作为黑社会头目这一社会标识的一部分,这是《狂飙》在成功塑造反派人物形象方面带给观众的震撼。

近年来,无论电影、电视剧,都存在正派不轻易出彩、反派却易爆红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电影、电视剧和其他文艺作品里,反角常被有意塑造为“坏人”,让他们的行为更加理所当然[1]。这类人物一般有伤害他人、扰乱社会秩序等不道德甚至不法举动[2]。反派角色若在一些场合展现善良、正义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品质,则会让观众大吃一惊。这一表演可能引发受众对反派角色行为的质疑或重估,因此,如何把握人物塑造的尺寸,厘定人物塑造的审核尺度,成为国产影视剧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人性灰度的适度展示

影视作品中的正面角色通常被视为代表正义的特定形象与精神化身,情节多为正面人物角色历经坎坷,最后取得胜利,而与之相反的自然是反派人物的失败结局[3]。

实际上,有些经典角色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是由于这些人物在艺术上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一定教化意义,观众通过他们了解如何辨别善恶,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与勇气去面对艺术作品中的真实生活[4]。

曾经,我国影视剧中的反派们只能兢兢业业扮演“情节助推器”和“矛盾制造机”的角色[5],而如今,反角不再一黑到底,而是在黑白之间渲染了层次丰富的灰色。艺术创作中有时有意将反角设计为“复杂的恶”,而不是“简单的坏”。这些人物可能有着各自悲惨遭遇、心路历程或其他渐进式的转变,从而使他们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与复杂[6]。在此背景下,他们或许会有某种向善的表达,这类塑造往往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反派角色会受到观众喜爱,但并不等于观众认可其行为与价值。多数时候,反派角色所做的一切并不可取,只因他们展现出来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使观众感兴趣。比如《狂飙》中的高家兄弟、老默,杀人如麻,坏事做尽,但重情义、有魄力的一面也得到了展现,使观众代入了更多个人情感。实际上,人性灰度的恰当展示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真实更容易拥有市场,只要展示恰当就有意义。

(二)粗粝现实的真实再现

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角色和正派角色是对立的[7]。正派代表正义与光明,而反派则是邪恶和黑暗。就影视剧中的人物角色塑造而言,一个反派角色的完整塑造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贴近[8]。

扫黑作为沉重和敏感的主题,相关影视作品受尺度限制、观众期待和社会教化等诸多因素制约。正面人物负载人性的善意期望,有时更理想化。因此,表现更复杂、更粗粝现实的使命则落在反派身上,首先必须发掘出足够多的真实细节。大部分扫黑剧的反派人物有现实中的原型。也许有人提出疑问,将反派人物塑造得如此淋漓尽致,是美化黑恶势力、混淆好坏吗?实际上,正因为刻画出反派的沉沦,所以才能反衬出主角的坚守。对手强,才体现出扫黑工作的艰难。

其实,不必担心对反派更有深度的塑造会消解主角光芒,因为同强大而狡诈的黑恶势力抗争,直观地感受到其复杂性、周旋于其中,是无数公安干警最为真切的人生。在这些试图展现时代变迁、刻画现实生活的影视剧里,真实本身,就是意义[9]。因此,人物的粗粝现实再现可以刺激公众对人格的开掘,了解人性的复杂和深度。有现实皮毛,也有现实骨肉,是在现实力度上更为深刻的剖析。尊重现实,尊重观众,才可以反哺现实社会。

(三)角色魅力的分寸把握

《狂飙》引导观众对“人”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并对人物命运期望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正面展现,使这部剧完美收官并成为爆款。剧中的安欣善良、纯粹,怀揣正义,不惧生死,还具有人文气质。这个角色知道自己在坚守什么,知道这份坚守的正义性。而对于高启强这一反派角色,则对其一步步黑化堕落到覆灭进行了深入探讨,树立了丰满生动的“症候式样本”,也对他身处的环境进行了有力诠释。

关于高启强,舆论的声音是驳杂的:既有对张颂文高超演技的赞美,又有对早期的他备受欺凌的悲悯,更有人甚至陷入其腕力刚烈而富有人情味的魅力之中。反派人物审美价值激起受众过度同情乃至痴迷,会对受众造成误导。虽然并非所有受众都欠缺分辨力,但创作者掌握好艺术表现的度,可以避免产生负面社会效应。

(四)价值认同的有效引领

诚然,人物的立体塑造是创作对原有二元对立叙事结构的一种颠覆[10]。随着时代观念转变,非黑即白的二元价值观渐次消退,代之以多元化开放宽容态度。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也促使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倒逼创作者从人性层面探寻人物塑造真实化、多元化的可能性。然而,塑造立体化的人物,着意渲染反面悲怆与热烈,收获泪水与话题,而很少考虑这种行为对作品主题思想、艺术价值所起到的消解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应引起高度警惕。

从脸谱化的一种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一个“跑偏”了的形象注定无法开掘其艺术深度与精神高度,终将沦为吸引眼球、引人关注、激发舆论的市场工具[11]。更需警惕的是,当立体式反派人物的人气高于较为平抑的正面人物时,当受众迷恋于反派人物身上的淡定、果决时,就容易对善恶观和是非观产生模糊认识,而一旦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事件产生辐射[12],公众也许就容易宽恕那些诡秘钻营、八面玲珑的反派人物,这是十分危险的现象。

因此,摆脱角色扁平化不应矫枉过正,人物立体化塑造应掌握好尺度。任何角色都是一个多面体,在具体塑造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牢固的是非观和明确的善恶观[13]。用一个性格轴心来贯穿,在多变的环境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之中展现角色的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既能鲜明立体地塑造形象,人物定位也不至于暧昧不清。衡量一个人物的表演水平,需要综合评判,不能简单地去看演员演技发挥和人物魅力[6]。涉案题材剧和扫黑题材剧并非普通快消品,其社会文化功能才是重中之重。角色塑造最成功的标准与目标应是作品对受众价值认同的有效引导[14],在这一方面,《狂飙》体现了导演的艺术掌控功力,创作者的认知水平、价值立场。

仲呈祥先生曾指出,“所谓对美学观点进行评论,就是科学地揭示作家、艺术家对作品中自觉的历史内容进行展示时所采取的审美形式,从而达到审美的高度……所谓对历史观点进行评论,指对作家、艺术家所认识的历史内容,也就是作品所反映的人生的深度与广度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这句话是针对文艺批评而言,但也同样适用于文艺创作。

《狂飙》收官多日,但公众对该剧的讨论热度不减。人物在情感与恶意之间徘徊与挣扎,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情,赢得了观众好评。面对《狂飙》中正反派人物塑造的舆情反馈,各方应思考国产影视剧创作的初衷与价值导向:适度地展示人性的灰度,真实地再现粗粝现实,这是文艺创作真实性的表达与诠释。始终站在美学和历史的高度来创作,注意角色魅力的分寸把握,坚守价值认同的有效引领,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体现出更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影视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影视创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雨露.论电视剧中反面角色人物设定[J].传播力研究,2020(1):63-64.

[2] 闫丽丽.中国动画电影中反派角色价值取向剖析[J].大眾文艺,2019(10):176-177.

[3] 李永红.影视作品中反派人物的艺术价值[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100-101.

[4] 卢伟敏,江颖婧.热播IP电视剧中角色同质化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电视,2017,(9):82-85.

[5] 郑君里.角色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74.

[6] 张琴琴.用户体验与互动叙事:互动电视剧的兴起与观众角色的演变[J].电视技术,2020(11):21-23.

[7] 潘明歌,高婷.反派角色的重要性及可塑性[J].大众文艺,2013(22):197.

[8] 刘岩.论电视剧的舆论价值[J].当代电视,2009(10):70-71.

[9] 蒋淑媛,孙俊青.电视剧网络舆论场的聚合效应探析[J].中国电视,2018(12):62-67.

[10] 蒋淑媛.粉丝·舆论·流量:资本驱动下的电视剧生产逻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4):67-75.

[11] 孙岩.电视剧对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J].当代电视,2017(5):49-50.

[12] 吴昊.历史、观念与路径:跨媒介视域中的电视剧艺术融合生产研究[J].视听界,2023(1):49-54.

[13] 胡斌慧.演员角色能量的接受与传递初探[J].大众文艺,2022(20):210-212.

[14] 刘佳佳.简论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电视剧生产传播新态势[J].当代电视,2023(1):66-72.

作者简介 张磊,编辑,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猜你喜欢

狂飙电视剧人物塑造
剑气凛冽起狂飙
狂飙突进的青春之歌
波士顿狂飙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