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圈”理论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23-05-01闫兴策

成才之路 2023年8期
关键词:潜能动力优势

闫兴策

摘要: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通过取长补短,共同发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共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学习圈”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供课堂创新动力,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同时整合学生的学习优势,增加实践交流机会。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差异化“学习圈”,鼓励学生发扬个人优势;构建实践性“学习圈”,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构建趣味性“学习圈”,营造高效互动的课堂氛围;构建效率型“学习圈”,唤醒学生的知识学习潜能;打造渐进型“学习圈”,构建层次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圈;动力;优势;潜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8-0133-04

基于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包含书面及口头表达、合作探究、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要想引导学生在实际语文学习场景中灵活运用以上能力,教师就要积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综合性、差异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趣、充实、独特的语文学习体验。“学习圈”理论将教学活动分为总结实际经验—反思观察现象—抽象概括—主动实验验证推理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如阅读、理解、表达等。将“学习圈”理论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符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1.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结构固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时间有限,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部分教师长期秉持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过度依赖课标文件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未结合目前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来安排课中小组讨论、问答环节,或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推进教学,忽视师生沟通的必要性,疏于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力方向、分心的原因等。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呈现固化趋势,整体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创新性的提升。

2.教学重点模糊,过度重视进度

为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思路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传授相应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缺乏清晰认知,不重视前后阶段知识的衔接,甚至出现教学重点模糊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于仅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或重难点知识,在讲解时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教学进度时快时慢,忽视学生在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导致知识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失衡。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还会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

1.破除固化教学框架,提供课堂创新动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识记和运用训练,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如此固化的教学框架不利于学生调动个人的创新意识全面、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理论可对既往固化、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冲击,可促使课堂教学结构做出优化调整,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紧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另外,“学习圈”理论的系统化教学模式还会促使学生积极创新,深度掌握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整合学生学习优势,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学习圈”理论强调经验与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学习者在每个阶段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可以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知识的技能,如此循环往复,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将呈现阶段性增长。学生积累经验、学习新知的成效会受个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影响而出现差异,而每个学生识记、理解、阅读等方面的优势会成为其学习新知的有力辅助。对此,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圈”理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经验总结、反思观察、实践等多个环节的优势,并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以上各项能力的有机融合,形成良性互补的局面。

3.增强师生有效沟通,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语文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这两项教学内容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而有效的师生交流不仅能够协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大意形成初步认知,对作文的要求及写作方向进行正确理解,还能避免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因过于发散思维而出现理解歧义、偏题等情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学习圈”理论时,教师要创造师生有效沟通的机会,确保学生在总结学习经验、获取语文知识、锻炼技能等环节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4.增加实践交流机会,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想要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学生就要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训练中体会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另外,课后的实践训练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师全面、客观评估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依据。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学习圈”理论时,教师可借助系统化、有条理的学习流程框架,为学生提供自我充实、主动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不仅可作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辅助,还可为教师评估其学习成效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确保阶段性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

1.创设差异化“学习圈”,鼓励学生发扬个人优势

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的学生在知识输出阶段的表现往往会受自身特质的影响,为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实现合格甚至高质量的知识输出,教师可在知识输入阶段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置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基于“学习圈”理论创设差异化“学习圈”,能够弱化既往“一刀切”教学模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限制,教师可通过指导、点拨、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的差异性与教学内容形成良好匹配。对于班级后进生,教师可对其在总结经验、理解文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详细讲解,将复杂的难题细化为多个难度较低的小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击破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部分想要突破现状、挑战自我的优秀学生,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其积极发散思维。另外,教师还可开展拓展性实践活动,带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收获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知识的运用技能。

例如,《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旱灾期间,一个小姑娘以自己的善举拯救小动物、人类的事,富有美好的寓意。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文章的结构(起因、过程、结果等),还要引导学生从描述中提取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明确文章中小姑娘让水这一举动所体现的美德,进而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能结合个人经历说出对这一美德的理解。以上多个层次的学习要求对于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来说难度不一,教师可创设差异化“学习圈”为不同的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对于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基于个人理解对文章分段,明确旱灾对地球上的人类、动物带来的影响,以及最后改变这一情况的关键事件;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为其指明影响事件走向的关键,如女孩、女孩妈妈、水壶等,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信息进行论述,如为何以上人物或事物对事件发展有关键影响,说出自己对文章主旨及博爱这一美德的理解。

2.构建实践性“学习圈”,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圈”理论中一个重要环节即以实践验证所学知识。学生在经历总结经验、反思性观察、理解概念等阶段后,其所吸收的知识仍然停留在主观认识阶段,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真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创设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构建实践性“学习圈”。生活化语文知识应用场景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上的语文知识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语文理论知识、概念的多视角理解,进而在知识输出阶段传达出与常规思路不同的独特观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还带领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对比作者视角下的场景与真实场景的区别,进而在反思观察现象、抽象概括理论知识等阶段融入自己的主观理解,为主动实践阶段的情感表达提供丰富的经验、知识支撑。

例如,《做风车的故事》讲述了牛顿在制作风车过程中出现的心态变化,并借心态方面的变化说明刻苦、虚心、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对牛顿科研工作的影响。研读课文可以发现,牛顿制作风车时的心理历程与学生钻研语文知识的过程有相似之处,如牛顿遇到瓶颈时的无奈、懊恼、郁闷等情绪,部分学生也体会过。在构建实践性“学习圈”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牛顿进行科研工作的纪录片或相关影视作品,使学生对牛顿的日常工作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并体会牛顿面对难题时的心态。接下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平时面对难题时的状态,是积极请教教师、同学从而掌握清晰的解题思路,还是懊恼地抱怨、感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制作风车时的良好心态,积极地面对困难和失败,学会及时总结失败原因,并在总结过程中感受良好心态对于提升自身学科素养的积极影响。可见,借助构建实践性“学习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构建趣味性“学习圈”,营造高效互动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高度精力集中。基于学生的这一个性特征,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授课方式的趣味性,借助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在讲授一些富含深意的文章时,部分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无法透彻理解文章大意。对此,教师可利用“学习圈”理论,在学生的反思观察、抽象概括总结阶段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深入体会文章传递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提升个人的独立思考、联想、创新等能力。另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还会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的沟通更加顺畅,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例如,《六个矮儿子》讲述了六个勤劳的矮儿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其中,每个人物在创造美好生活时所应用的手段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文中对每个矮儿子生活方式的描述,然后运用动画配音、情境模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个人物的理解。在进行模拟实践时,学生可发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中每个矮儿子的说法来判断其赖以生存的本事,如第五个矮儿子说:“养两只脚不如养一只脚好。”就在大家纷纷猜测是什么动物时,第五个矮儿子说出了该事物的特征,“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教师还可开展趣味性强的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六个矮儿子,进行问答互动,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创新性问题,如“你认为其他兄弟的生活方式比你的生活方式要好吗?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等,以此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基于趣味性的“学习圈”,能使学生收获独特、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并能从多个视角对文章内容及大意形成深入理解。

4.构建效率型“学习圈”,唤醒学生的知识学习潜能

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内容多,而基于新课改及“双减”政策的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吸收、转化、输出语文知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率,教师可积极构建效率型“学习圈”,以一定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及参与热情,唤醒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潜能。这其中,小组合作竞争模式既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还能弱化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参与热情的限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创新的过程中避免过度受到教师教学思路的影响。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让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凸显个人优势,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后通过对话、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仅能够再次巩固相关知识点,还可发掘个人学习潜能。

以《可贵的沉默》教学为例,当学生研读完课文并掌握文章大意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阐述“沉默‘可贵’在哪里,并说明理由”,比比哪个小组说得更精彩,其中讲得最精彩的小组可获得下一阶段的问题优先回答权。学生们纷纷开启头脑风暴,自己找到关键内容后与组员交流,然后积极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精彩的演讲。有的学生在讲解原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于沉默可贵的理解,有的学生直接列出生活中体现沉默可贵的例子,有的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沉默可贵的场景。可見,构建效率型“学习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合作竞争机制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在理解、表达方面的潜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语篇主旨的理解。

5.打造漸进型“学习圈”,构建层次化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征实施差异化教学,以确保学生朝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去努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此,教师可采取层次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进行多样化、科学化的评价,并适当开展生生之间的评价,从多个视角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通过观察、评估学习其他同学的语文学习经验。评价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书面作业的完成质量,可适当延伸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问答质量、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及质量等,并融合既往各个阶段学生的表现综合看待学生的成长,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可组织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回顾该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某篇文章的主要修辞手法、某个生僻字的读音、某篇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方式等。教师还可让每个小组独立开展组词游戏、造句接龙等,以考查学生在字词方面的积累。此外,在完成每篇文章的教学后,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某个主人公态度出现转变的重要因素、分析文章所体现的人物优秀品质、列举你所经历过的典型事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回答以上问题,并尝试挑战高难度的拓展性问题,以此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打造渐进型“学习圈”,构建分层次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某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成效,明确学生存在的不足,还能让学生借助丰富多样的评价模式反思自己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回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深入理解。

总之,“学习圈”理论有助于教师优化创新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学习圈”理论的优势,教师可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差异化“学习圈”、实践性“学习圈”、趣味性“学习圈”、效率型“学习圈”、渐进型“学习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危莲娣.好问·多问·深问———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1(04).

[2]王劲草.学习圈理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06).

[3]鞠文龙.“学习圈”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摭探[J].成才之路,2020(04).

[4]赫子萱.学习圈理论在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5]杨春花.巧用“学习圈”,实现魅力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7(28).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Circle" Theory in Chinese Classroom

Yan Xingce

(Yongchang Town Hezhai Nine-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While teaching Chines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als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knowledge and share the joy of successful cooperation through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strengths.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circle" theory in Chinese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providing classroom innovation impetus, building efficient teaching classroom, integrating students’ learning advantages an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al exchanges. In specific application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reat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circl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personal advantages; build a practical "learning circle" to mobiliz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build an interesting "learning circle" and create an efficient and inter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build an efficient "learning circle" to awaken students’ knowledge learning potential; build a gradual "learning circle" and build a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learningcircle;power;advantages;potential; evaluate

猜你喜欢

潜能动力优势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