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评价与改进:打造教育教学研究新生态
——广东省中小学课堂大数据报告暨数据开源发布会综述

2023-04-19李海东许世红刘军民

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研数字化评价

文∣李海东 许世红 刘军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要求,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简称“省教研院”)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机遇,依托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5G+智慧教育”项目,在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数字化教研领域开展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

为推动我省教育数字化落地落实,省教研院于2023年6月13日在广州举办“广东省中小学课堂大数据报告暨数据开源发布会”,来自省内外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科研单位、中小学校、科技企业、新闻媒体等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研究生、实业家、社会各界人士共350多人参与了现场活动,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出席并讲话,省教研院院长傅湘龙主持会议,副院长李海东作总结发言,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作主旨演讲;同年6月20日会议实录在线播放,32万余人在线收看。

本次发布会主要从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数字化教研的哲学思辨、理论突破、实践检验、应用探索、未来展望等五个层面,分享广东在运用数字技术助力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转型、助力课堂教学研究与质量提升领域所做的深度改革,与社会各界一起合力打造教育教学研究新生态。

一、研究成果发布

发布会上,许世红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从“开放共享,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挖数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广东省中小学课堂大数据报告(2022年)》(简称《报告》)的形成背景与发布目标、取得的里程碑式成果、主要研究方法与结论、未来研究与推广规划。

(一)《报告》的形成背景和发布目标

1.政策和时代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省教研院积极落实国家要求,主动联合科技公司,以课堂教学评价为突破口,探索科技赋能教育的有效方式。

2.发布目标

试点研究过程中,围绕常态课教学,研究人员与教师们一起通过课堂数据共享、数字化分析、数字化教研等数字化运用方式,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的巨大价值。发布《报告》并开源课堂数据,目标在于支持全社会开放共享研究课堂,推动课堂转型,助力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从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形成过程中取得的三大里程碑式成果

1.提出学习发生的知行理论

如何判断课堂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项目组认为,简单易行、能概括知识课堂和素养课堂的本质差异、符合各学科课堂教学共性,是建立判断标准的关键。项目组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哲学和大脑信息自由能理论,提出了可应用于人工智能分析的学习发生知行理论。[1]该理论识别出课堂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关键特征:课堂能否真正激发出学生的“行”,即是否激发出学生的解释欲或行动欲。

2.建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框架(简称CSMS)

CSMS聚焦课堂教学共性特征和价值,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理论和第三代活动理论,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解为9个二级评价领域。每个评分领域选择整合已有的具备机器可实施性的分析模型,从而构建出一个机器自动生成大数据报告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2]

3. 提炼出循证类五环节数字化教研新模式

2022年9月以来,来自试点学校的400多名教师共完成2390节课例,开展了60多场省级教研活动,成功实现了传统教研模式向数字化教研模式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常态录课→上传平台→CSMS分析报告→专家/同伴在线评价→线上/线下联合教研”的五环节数字化教研模式,具有覆盖面大、效率高、可常态化等优点。教师可自主开展个人教研,加快专业发展,这也有利于区域课堂教学经验的快速共建与分享。

(三)《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

1.主要研究方法

课堂数据错综复杂,项目组在实践中提出课堂数据信息分层挖掘的方法体系,把课堂观察数据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源数据、基础数据、表观数据、推断数据、整合数据;《报告》从中精选出73个维度,分别计算出每个维度的平均值、该维度在不同年级学科和教师群体(比如教龄、是否骨干、地域等)之间的差异。

2.主要研究结果

基于中小学有效常态教学课例,通过CSMS大数据主要得出五大研究结果。一是呈现出经过数字化教研的课堂取得的进步。数据显示,课堂总分、9个评分领域指数、课堂三大推断数据(学生学科自信指数、学生课堂兴趣指数、学科素养导向指数),后测均高于前测。二是分析了课堂大数据指数的分布。数据显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骨干类、女性、6~10年教龄、城市学校、非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这些类别教师的课堂大数据指数在同类别中得分最高。三是形成了课堂41个维度的常模。四是初步形成研究课堂教学文化特征的方法。五是发现了CSMS大数据结果与教师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课堂“行”的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学科自信心等方面的主观判断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3]

另外,《报告》和CSMS数据库开源申请通道已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开放。[4]

(四)未来研究与推广规划

未来要求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分析理论和技术模型,持续提升机器分析的精度和深度;持续优化CSMS的应用路径和方法;持续扩大教师使用规模,获得更为精准丰富的课堂数据常模;以“课题引领+试点学校”双主线的方式,持续推动课堂教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布年度报告和开源年度数据库。

二、高端观点引领

(一)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同志到会,就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给出四点具体要求和期望。

1.以数字技术破解教育评价与改进的难题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一直以来,教育评价因专业性强、关联方多、涉及问题复杂而面临重重困难。数字化技术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2.常态课堂数字化测评是教育评测的关键环节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传统的课堂教学分析评价,因为诸多限制条件以及人工评价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制约,课堂评价客观性差、效率低、参与面小。这使得课堂事实上成为打不开的“黑匣子”。突破常态课堂数字化测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以数字化教研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以课堂数字化评测为基础的教研数字化转型,是解决阻碍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以点带面的重要抓手。

4.以数字化教研的实践丰富完善研究成果

这次活动发布的研究成果,是广东解决课堂数字化评测问题付出努力的具体体现。在此过程中,项目组探索形成了数字化教研的新模式。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接下来还应逐步扩大实验范围,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借力大数据来推动课堂转型,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

李璧亮副厅长进一步指出,目前课堂数字化评测还存在诸多有待克服的难题,需要教育界和科技界协同攻关。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既要开放心态,敢于积极探索和拥抱新技术,又要重视边界,确保技术使用的道德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二)主动拥抱智能技术,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关于如何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同志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深入思考。

1.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型

一是教育质量的价值导向转型。要从更多注重升学率、高优率等系列传统指标,转向服务于百姓满意和民族复兴。二是教育发展的绿色转型。要遵循教育规律,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而不能以牺牲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代价,去获取所谓的质量。三是育人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如何用数字技术来改造育人过程和提高教育劳动的生产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把握八个关键要素

一是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新理念。二是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三是转变育人方式。四是充分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条件。五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六是在关键环节勇于创新突破。评价是一个世界难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敢于去碰这个难题。七是建构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协同共育体系。八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3.主动运用新技术来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今,很多行业敏锐迅速地应用数字技术寻求突破,而教育行业一向对新技术不敏感,现在亟须迎头赶上。吴会长指出:省教研院主持的数字化教研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探索,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数据,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的实用且好用的成果,特别是对于专家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更具应用价值。我们需充分认识当前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重要性,自觉投入这一场变革当中。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学评融合新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中考试改革、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技术变革的实施途径均指向课堂革命这一角度。他还指出数字化课堂观察可以从培训、探究、学习、教研等多个环节促进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并重点分享了如下观点:一是课堂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二是教师要从被评者走向主动利用工具与数据的评课者;三是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拓宽课堂观察和教学评价视野。

三、CSMS助力课堂教研的广东实践与探索

来自高等院校、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等多领域的广东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运用CSMS在教师培训、均衡发展、教研转型、教研基地建设、教师自主教研等方面开展的多维实践与探索。

(一)CSMS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曾海院长介绍:CSMS于2016年从广州市教师发展共同体宏观生态的“智慧师训”项目中萌芽,该项目逐步形成了行业认可的能够助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智慧师训“广州模式”。实验表明,CSMS能够促进课堂转型,尤其在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推动新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将综合多样化技术手段,以期形成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测评报告,并将持续对1000名新教师开展三年跟踪,覆盖到更多个体和学科,对师训模型做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二)CSMS助力教育集团成员校高质量均衡发展

广大附中教育集团202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集团理事长、广大附中欧卫国校长介绍了教育集团11所成员校(校区)在高质量均衡发展方面面临的三个挑战:一是成员校分布在9个不同区域,行政管属各不相同,办学条件差异巨大,均衡发展难度大;二是成员校共约2000名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差异大,教师发展机制统一设计难度大;三是集团涵括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39个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难度大。

广大附中教育集团积极引进CSMS,首先通过CSMS把差异转化为数据,让差异能够基于证据进行量化分析;然后通过对差异的精准研判与协同,建构实现成员校均衡与共生的模型与路径;最后通过CSMS的优化应用,走向共创,实现成员校的高质量均衡发展。

(三)CSMS助力学科教研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福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研员庄海燕围绕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赋能和教育升级,为教师成长、教研组成长提供加速度”这一主题,从道、行、健三个层面分享了课题组在运用CSMS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所作的探索。

课题组聚焦CSMS中的问答评、思维激发、信息投放等反映素养课堂的关键性指标,开展教学改进。按照“提供课例—分组研读—科组研讨—专家引领”的流程,先聚焦主题(观察点),挖掘出一个优点、一个不足、一个措施,再求同存异、以数为据形成记录,其间始终以“CSMS数据—提问证据—措施依据”贯穿研究全过程。课题组把教学策略与方式的改进作为学科教研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基于数据,引导教师从经验主义走向据理分析,引导教师形成数据素养,精进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习惯。

(四)CSMS深化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建设

东莞市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茹绮云副主任从探索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介绍了厚街镇区域整体推进CSMS智慧评价的研究情况。

一是从无到有,厚街镇教研基地引入CSMS,将其作为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抓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CSMS大数据分析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从有到优,确立了“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典型推介—注重实效”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研究工作。三是从优到实,立足课堂实践,先解决CSMS大数据报告的共性问题,再确立“认识CSMS→从课标到目标→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融入CSMS评价的教学”的梯级教研主题,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四是从实到均,先以基地学校为核心,抱团研究;再以基地学校为龙头,联片教研;最后以全域学校为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五)CSMS让教师享受自主自觉教研的幸福与快乐

作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省教研院黄埔实验学校把教研作为兴校之本和教师幸福之源。李大鹏校长分享了教师们借力CSMS自觉开展教研的三个小故事。

一是CSMS让课堂升级有攻略。新入职的彭老师课前进行了精心设计,但课堂实施却气氛沉闷,大数据报告显示该节课学生学科自信指数值仅50。数据显示,教师未能营造积极氛围,忽视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也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基于此,彭老师采用任务驱动、小组竞赛的方式推进教学,让小组合作讨论与展示,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最终课堂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这节课的学生学科自信指数高达95.5。

二是CSMS为教师成长搭云梯。赖老师通过四节常态课不断挖掘CSMS大数据,在一次次的探究与收获中不断突破自我,找到成长的云梯,充分激发了教研的内驱力。

三是CSMS为科组教研引活水。学校小学语文科组团队积极参加试验,上传课例并生成了“科组大单元分析报告”,之后在报告的指导下针对共性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集思广益,集中突破。在不断研讨中,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和展望

课堂教学评价实现机器观察、自动生成课堂大数据报告,这是数字化评价领域的里程碑。这种“人工学科观察+AI数字画像”的课堂洞察,直接推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由传统主观定性研究为主的模式转型为“质性理性思辨+定量精准定位”的模式,让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前进了一大步。

(一)课堂AI观察的新时代展望

发布会的圆桌论坛环节,吴颖民、李海东、欧卫国、刘军民、陈木华(茂名市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等专家学者围绕“课堂AI观察的新时代展望”开展讨论交流。

吴颖民指出,当前的数字化课堂评价技术指标相对粗糙,多个观察点刻画课堂的关联性有待完善,不同课型的优课常模、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课堂常模等都有待建立;虽然目前模型不完美,但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前景不可估量,只有不断“喂料”,模型才能不断优化。因此,应该积极扩大实验范围,更乐观、更勇敢地往前走。

李海东作为项目负责人,从“超前1千米探索”的角度做了分享。一是研究层面,虽然AI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相对成熟,但在教育尤其是课堂领域的研究不尽如人意,项目组从理论提出、模型建构、技术实现等方面深入探索,形成CSMS和学习发生知行理论。二是实践层面,先从数学、语文学科试验,再拓展到其他学科;先吸纳积极性高的学校率先试验,再辐射到其他学校。三是及时梳理总结,让更多学校和师生能够更快捷分享到先行者的经验。

欧卫国则代表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从课堂层面对CSMS提出了个性化需求,比如:大数据报告能不能反映学科特征?能不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是否可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进行个性化定制?

刘军民作为技术代表,非常欢迎教育界从教育规律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向技术提出具体要求,他以ChatGPT为例做了形象又深刻的讲解:AI现在可以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逻辑,因而具备了解释世界的能力。AI还可以自主编程,故又具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AI的这些突破性发展让人类已经半只脚迈入了科幻世界,如果不能对AI加以约束,人类将面临不可预测的灾难性风险。若将AI的这些能力聚焦到教育领域,将会发挥正面作用,接下来将尽快把GPT技术引入课堂研究,以引导课堂更好地培育学生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与AI进行较量,并赢得未来。

陈木华谈到大部分农村教师是“万金油”,不仅承担语文、数学、外语等全科教学,而且还要担任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研学旅行等,样样工作都要承担得起。因此,他期盼CSMS未来不仅能帮助农村教师通过观照CSMS大数据这面镜子来熟悉课堂教学规范,还能帮助农村教师运用CSMS的先进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同时也为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制定教育决策提供数据、证据和依据。

(二)持续打造课堂教研数字化新生态

广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发布中小学课堂大数据报告和开源数据,希望以此引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教师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研究并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普通教师成为自主、自发、自觉的教研者,享受教研的乐趣,同时也希望支持和激发国内课堂教学的深度研究,促进课堂数字化研究领域的繁荣发展。

作为活动总结人,省教研院李海东副院长认为本次发布会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教研、科研、学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积极探索中小学课堂大数据研究新领域;二是汇聚多方资源,构建数字化课堂教学评价新平台;三是先行先试,创新数字化教研新模式,并初步积累了数字化教研经验,形成了数字化教研的系列成果。李海东表示,接下来项目组将从三个维度持续推进研究:一是技术赋能,拓展数字化课堂教学评价新空间,希望能涌现出一批创新课题和拓展性项目;二是数据支撑,打造课堂教学持续改进的新赛道;三是教研引领,期望能够形成广东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新优势。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命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评价和教研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发展之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教研数字化评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