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3-04-16焦晓英

教育界·A 2023年8期
关键词:授人以渔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好习惯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懵懂无知,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一阶段的幼儿也非常容易被不良习惯所诱导。幼儿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应该重点关注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长远、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文章从注重提升技巧、制订学习计划、创设具体情境、善于引导幼儿、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创新方法六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授人以渔;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简介:焦晓英(1981—),女,江苏省淮安市纪家楼幼儿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正确三观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具有促进作用,幼儿在幼儿阶段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没有自己的判断,一切都是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学习的。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行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引导下,幼儿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或家长只是告诉幼儿做什么才是正确的,那么幼儿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就只会想到教师和父母说过的,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个人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一、注重提升技巧,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在幼儿阶段,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判断能力,很多时候都是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学习生活常识以及生活习惯。幼儿阶段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伴随幼儿一生的,所以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阶段。而幼儿阶段的幼儿处于最爱玩闹的阶段,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变化,这样才能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采用有效的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也是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因此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制订幼儿的作息表發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幼儿,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让他们按时起床,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从而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其他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让幼儿家长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引导,并且及时反馈,以及时调整作息表,更好地培养幼儿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饮食上,教师应该让幼儿每天起床都喝一杯水,按时吃早饭,多吃蔬菜,荤素结合,不挑食,不暴饮暴食,逐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饮食。教师也可以组织晨间锻炼,如早操、室内游戏、户外体育活动等,让幼儿爱上运动,爱上锻炼身体,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借助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制订学习计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为幼儿制订学习计划,实际上是在为幼儿设定明确的目标及清晰的行动路线。这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而且可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管理时间,从而更好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而对于幼儿而言,制订学习计划是一个有益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制订学习计划还能够提高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计划能力,这对幼儿的成长和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制订学习计划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步骤,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帮助幼儿制订学习计划。首先,教师需要设定学习目标,明确幼儿要学习的内容。这个目标可以是具体的,如完成某项作业或者学习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习效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目标,都应该是可实现的。其次,当目标确定后,教师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包含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节点。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明确每个小目标具体的完成时间,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幼儿的学习进度。此外,为了保证学习计划的可行性,教师需要将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在幼儿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量避免出现幼儿过于紧张和压力过大的情况。最后,教师需要定期回顾和调整计划。学习计划的制订不是一次性的,需要不断地回顾和调整。教师可以将学习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回顾和调整。通过回顾,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总之,制订学习计划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规划,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调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具体情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为他们创设具体情境,以便让他们学会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境。幼儿可以参与到具体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行为方式,通过游戏、表演故事、模拟等方式进行互动,从而逐渐养成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具体情境的参与和亲身体验也能够提高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此外,创设具体情境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创设情境,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利用游戏创设情境。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模拟乘坐交通工具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乘客和司机,学习安全乘车的知识和技巧。教师还可以设置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幼儿养成分享、互相帮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引导幼儿进入不同的情境,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情引发幼儿对行为习惯的认识和思考,让幼儿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安全、卫生、礼貌等方面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提问,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第三,创设模拟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幼儿可以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商店、餐厅等模拟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服务员,学习礼貌待人、如何选购和结账等知识和技巧。教师还可以创设医院、消防站等模拟情境,让幼儿了解紧急情况下的正确行为方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四,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实际的场所,让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公园等场所,让他们了解场所内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善于引导幼儿,培养幼儿思考习惯

幼儿阶段是幼儿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幼儿最爱问为什么,也最爱听为什么,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征,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幼儿阶段的幼儿感觉器官比较灵敏,所以教师应尽量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使他们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幼儿自己思考、实践和感悟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知识更有效果,所以教师千万不要代替幼儿思考,而要让幼儿自己做出选择。

教师应该给幼儿多提供一些自由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和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多动脑,多思考,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能够获得正确的行为指引,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做,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正处于喜欢探究和求知的阶段,如果幼儿犯了错或者答错问题,教师一定不要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打击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应当采取迂回战术,表扬幼儿的求知精神,培养幼儿爱思考、爱动脑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此来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幼儿讲解一个字、一个词时,不要直接告诉幼儿怎么读、什么意思,而应该告诉他们遇到不会的字词时应该查阅字典,查找资料,让幼儿学会方法,而不是掌握一个单独的知识。只有让幼儿掌握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引导效果,切实地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由教师时刻牵引着去做的行为习惯,这样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五、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习惯榜样

上幼儿园的幼儿多在3-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度都低,他们除了依赖父母,还会依赖教师,所以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最喜欢模仿教师。在上学期间,幼儿与教师待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教师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正确引导幼儿。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教育中,教师都应该不断完善自己,要时刻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幼儿,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教师要明白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幼儿的照明灯。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想成为幼儿的表率,教师就需要事事尽心尽力尽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告诉幼儿入园一定不能迟到,那么教师就应该起好带头作用,也不能迟到。教师告诉幼儿做个讲卫生的人,那么教师也应该搞好个人卫生,给幼儿留下良好的印象。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起表率作用。幼儿时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幼儿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教师要常抓不懈。

六、不断创新方法,培养幼儿独立习惯

幼儿阶段的幼儿处于最依赖人的时候,但也处于最听话的时候,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独立习惯。独立习惯的培养并不只是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家庭作为幼儿的避风港,家長从小对幼儿百依百顺,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幼儿到幼儿园后,脱离了父母,没有了可以依赖的港湾,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阶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教师平时在集体活动后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幼儿独立完成,在第二天的集体活动中谈谈自己一个人完成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完成任务时的心情以及感悟,然后让班级里的其他幼儿提问,看看其他幼儿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及时记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分组完成作业,然后让幼儿进行讨论,说说独立完成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哪个更好、哪个更高效。这种对比方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有利于幼儿独立习惯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习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处事不惊,让幼儿快速融入教师创造的环境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不断指正幼儿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幼儿,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卫永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育界,2016(13):1.

[2]李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204-205.

猜你喜欢

授人以渔良好行为习惯
“授人以渔”,使科学探究始于理性的假设
“授人以渔”,使科学探究始于理性的假设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授人以渔”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关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表演实践课如何“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