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概况、变化与关注

2023-04-01道,王

体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脂率国民体质

王 道,王 晨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是中国体育界关注和研究健康问题的独特视角。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关系一个国家前途的战略性问题[2],建立并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是增强人民体质、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2000 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每5 年组织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监测体系。2020 年,上海市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与全国31 个省区市一起克服新冠病毒的影响, 圆满完成了上海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 本次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本上海市市民的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有力推进“健康上海2030”建设进程,科学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本文将从监测的概况、监测内容的主要变化以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概况

对象为3~79 周岁(不含7~19 周岁学生人群)的上海常住居民,分为幼儿(3~6 岁)、成年人(20~59 岁)和老年人(60~79 岁)3 个年龄段。监测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质检测指标,以及有关生活和工作状态、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等问卷调查指标。与历次国民体质监测一致,本次监测对患有慢性病但仍能顺利完成各项体质检测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未予排除。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的抽样调查方法,覆盖全市16 个区,以徐汇区、浦东新区、杨浦区、松江区、嘉定区、奉贤区6 个区作为国家样本抽样点,全市280 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幼儿园、行政村等作为监测抽样点。

监测最终有效样本量47 906 人,其中3~6 岁幼儿7 054 人,20~59 岁成年人26 826 人,60~79 岁老年人14 026 人。 国家抽样点合计6 731 人的监测数据按要求上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作为国家监测样本。

2 监测内容的主要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体质的变化,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指标合理化、体育数字化等新形势、新要求,自2016 年起,我国启动新一轮国民体质监测体系部分内容调整研究工作, 由此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在监测人群年龄范围、体质检测指标、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变化解读如下。

2.1 老年人群年龄范围有所扩大

2019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 岁,伴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攀升,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卫生、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重点关注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年 龄 结 构 划 分 为:60~74 岁 为 年 轻 老 年 人,75~89 岁为老年人,90 岁及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目前,日本文部省的新体力测试将老年人年龄设为65~79 岁[3],美国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测试(Senior Functional Fitness Test,SFT)将年龄设为60 岁及以上[4-5]。 而我国还没有针对高龄老年人的体质监测,没有针对7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体质检测指标, 为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并与国际接轨, 本次监测人群老年人年龄范围由60~69 岁 扩 大 为60~79 岁, 新 增2 个 年 龄 组(70~74 岁、75~79 岁),年龄延至79 岁是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的重要实践[6]。

2.2 体质检测指标有调整也有新增

本次监测幼儿、成年人、老年人3 个人群的检测指标都有调整或新增,具体变化见表1。

表1 国民体质监测各人群检测指标变化内容Table1 Changes in test indicators of various populations in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surveillance

2.2.1 身体形态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方面取消了成年人、 老年人的胸围和皮褶厚度,体脂率作为新增指标加入监测体系。胸围与肺功能有关,但成年人、老年人胸围总体已经发育完全,加之胸围测量比较繁琐,在已有肺活量测试的情况下,胸围测量价值较低。在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体脂率一直是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脂率对健康的影响,身体脂肪含量、去脂体重的测量与评价已经成为医学、体育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回顾我国历次大规模体质调研和监测工作不难发现, 体脂含量的测量与评价一直是重要内容。 2000 年我国制定的全年龄段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中包含皮褶厚度的测量,采用皮褶卡钳测量人体上臂部、肩胛部、腹部3 个部位的皮褶厚度, 反映皮下脂肪的厚度和分布情况。 但是, 由于缺乏将皮褶厚度测量结果转化为体脂率的适宜算法,且可能存在的一些测量影响因素,比如测试部位选择、拿捏程度、读数等,加之脂肪自身的可压缩性、性别的差异、皮下脂肪的分布和深层脂肪的比例等客观因素, 均会造成监测数据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建立简单、有效和准确的体脂率测定方法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在2005 年组织进行了“中国国民体脂含量及测试方法的研究”,研究认为,肱三头肌、腹部和肩胛下角经常被选入体脂率推算公式, 但仅用这3 个部位建立方程来推算体脂率并不适用每一个年龄组。 研究还认为,对身体脂肪含量和体脂率的评价,有许多理论模型和方法,但在大样本调查和研究中,采用较简易的实验室外的方法如生物电阻抗法是适宜的[7]。 国内外许多研究也以双能X 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为校标,证实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率的可靠性比较强[8]。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和针对中国人群算法的成熟,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率正式被推荐成为一项新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

2.2.2 身体机能指标

20 世纪40 年代哈佛台阶试验及其各种改良试验都是评定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方法[9]。 原则上都是以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的变化作为评定的依据。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台阶试验根据定量负荷运动的时间和负荷后心率变化的关系计算获得台阶指数,用于评定心肺功能。 然而,台阶指数在监测评价过程中存在问题,它不能反映心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总体变化趋势,会出现年老人群的台阶指数反而高于年轻人群的错误现象。 由于台阶试验的不足,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通过前期研究决定采用功率车二级负荷测试代替台阶试验,二级测试时间6 min,与台阶试验相同。 根据监测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结合运动前安静心率、运动过程中心率,以及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变化,通过算法间接推算出最大摄氧量值, 最大摄氧量指标在反映人体心肺耐力方面更为专业, 也为建立我国普通人群标准迈出了很大一步, 但在监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针对年轻女性等人群的算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测试便利性不如台阶试验,且成本有所提高。

老年人群新增了2 min 原地高抬腿, 与国际接轨, 弥补了过去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群没有心肺耐力检测指标这一空白。 老年人心肺耐力评价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6 min 步行测试,但是考虑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另外从大规模国民体质监测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讲, 选取2 min 原地高抬腿更为适宜, 老年人尽力进行2 min 的左右交替高抬腿 (膝盖抬高的高度相对于同侧髂棘和髌骨之间连线的中点)记录单腿能够完成的次数。研究发现,2 min 原地高抬腿与已公布的反映老年人有氧耐力的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且能够预测不同年龄组和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功能能力的预期下降情况,因此具有可靠的信效度[10]。有氧能力已经被列为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对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群, 有氧能力是体质评价的重要内容[11]。 吕俊等[12]研究也认为,2 min 原地高抬腿可以作为70~79 岁老年人体质评估项目。由此可见,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选取2 min 原地高抬腿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体质状况,为运动促进健康老龄化赋能。

2.2.3 身体素质指标

反映幼儿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的网球掷远调整为握力,握力主要反映前臂和手部力量,且测试过程中对幼儿“抓握”的基本动作技能有一定要求;反映幼儿移动和灵敏能力的10 m折返跑调整为动作难度更大的15 m 障碍跑。 为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成年人群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监测的全面覆盖,尽可能与国际接轨,本次监测中俯卧撑、1 min 仰卧起坐、纵跳、背力4 项身体素质指标监测对象的年龄范围由20~39 岁扩大为20~59岁,20~59 岁男性同时增加1 min 仰卧起坐与同年龄段女性保持一致,20~59 岁女性增加跪卧撑,与同年龄段男性保持一致。 但实际测试过程中也需要提醒,在最大用力测试或爆发力测试时要注意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中年女性骨量流失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肌肉力量是维持或发挥老年人功能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我国原有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中反映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指标仅有握力,作为一种测试肌肉力量的便捷方式,握力可以根据上肢力量反映整体肌肉力量和身体健康水平,可作为老年人整体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13]。 下肢肌肉力量在维持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性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站、走、跑、跳、蹲等),坐到站动作是人类功能性动作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其动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关节力矩远比正常步行时大, 有些老年人能够行走却无法顺利完成坐到站的动作。因此,坐站测试作为可以快捷评估老年人坐站身体功能能力的简易测试方法。 本次监测中老年人增加了30 s 坐站测试, 该测试是SFT 体系中的测量指标, 记录30 s 内连续完成有效坐站的次数。 30 s坐站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老年人下肢功能性力量的测评指标[14]。 良好的30 s坐站测试成绩与低跌倒风险[15]、低衰弱程度[16]和良好的生活质量[17]相关。

2.3 数据采集方式的电子化

在数字化背景下, 本次监测改变了以往现场完全纸质记录、后续人工录入的传统数据采集方式。测试数据采用GPS 定位、网络实时上传的形式,问卷保留纸质登录书。 通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平台开展数据上传前的逻辑筛查、 自动测试定位以及数据实时上传的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加强了数据的质量控制, 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6]。

3 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上海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 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选取以下三方面抛砖引玉。

3.1 关注一:幼儿园外活动对体质影响的问题

儿童青少年体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3~6 岁幼儿也不例外。 幼儿的身体素质受先天因素、 后天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 3~6 岁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全生命周期重要的奠基阶段,动作技能的掌握,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实现运动技能的顺利迁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有利于未来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 促进体质健康。 幼儿园内活动以幼儿园实施为主体,是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样以家庭参与为主的幼儿园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园外活动可能受各种条件和因素限制,比如活动场地、专门设施、组织形式、家长参与等,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主动或被动选择。 园外活动是否会对幼儿体质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次监测的幼儿园外活动包含屏幕静态活动、中大强度身体活动、室内玩耍、户外玩耍、参加运动类兴趣班(如舞蹈、足球、冰雪、轮滑、游泳、跆拳道等)、参加文艺类兴趣班(如英语、绘画、演讲、乐器、棋类等),通过对园外活动与幼儿体质指标之间关系的初步探索, 增加运动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循证依据,有助于引导家长、学校、社会三方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18],在要求幼儿园做好园内活动的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园外各类活动和体育运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

3.2 关注二:超重、肥胖的评估方法问题

一直以来超重与肥胖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国民体质监测重点关注的内容。 2000 年以来的4 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 基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of China,WGOC) 制定的BMI 标准,上海男性成年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19]。2020 年最新监测显示老年男性的上升态势得到遏制,但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分别达到了41.1%和16.7%。 特别是郊区、农村男性,在多数年龄段肥胖率增幅超过4%,最高达9.6%。此外,25~44 岁年龄段中心城区女性肥胖率增幅也较大,为2%~6%。 肥胖是影响体质和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身体素质也有负面影响,需要继续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以来WGOC 制定中国人群BMI 是国民体质监测判断体重类型的重要指标,同时BMI 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对慢性病的预测价值[20]。 但BMI 无法区别肌肉和脂肪,因此在反映个体脂肪含量方面存在着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性。 同样的身高和体重,即BMI 数值一样,但脂肪、肌肉含量可能大不同,比如肌肉型运动员就容易出现高估,隐性肥胖者容易出现低估。 一项Meta 分析表明,以世界卫生组织的体脂率标准作为参照,BMI 评价肥胖的灵敏度低、特异度高,导致潜在肥胖人群的漏检率近一半[21]。黄晖明等[22]通过大样本研究提出,BMI 对肥胖(体脂率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可替代性, 尤其是女性和青年人群, 但需考虑切点的调整。 国民体质监测中,腰围、皮褶厚度由于各自的不足,一直以来没有作为超重、肥胖的评估方法。

为了弥补BMI、腰围、皮褶厚度的不足,2020 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体脂率,该指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与金标准DEXA 结果明显相关,具备安全、简便、低成本等优点,适合大样本测试。 与BMI 一样,本次监测显示,20~59 岁成年男、 女体脂率分别为23.0%和28.5%,60~79 岁老年男、 女体脂率分别是22.6%和31.8%。 为了更合理地评估超重、肥胖,有必要首先对体脂率、BMI、 腰围等不同方法的一致性和特异性进行探讨,提高超重、肥胖评估的精准度。从长远考虑,也有必要深入研究基于慢性病预测的中国体脂率参考标准,赋能国民体质监测,提升应用价值。

3.3 关注三:成年人、老年人肌肉力量问题

2020 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老年人力量素质指标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其中握力、背力、30 s 坐站反映上肢、背部和下肢的一般力量。 纵跳反映下肢爆发力。 俯卧撑(男)/ 跪卧撑(女)、1 min 仰卧起坐反映腰腹部的力量耐力。 肌肉力量不足是2014 年上海市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发现的市民体质“短板”,握力尤其明显[18]。握力是国民体质监测的基本肌力指标,2020 年监测结果显示,不同人群握力有改善也有下降,变化不一致,仍需关注。研究表明,握力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存在相关关系,在预测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失能方面, 是一个具有较强证据的可靠指标[23]。 因此,探讨分析成年人、老年人握力的总体状况、性别特征和年龄变化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2020 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60 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23.4%,人口预期寿命为83.67 岁[24]。本次监测将老年人年龄上限延至79 岁也是针对老龄化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对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扩大年龄范围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变化规律。

总之,观察成年人、老年人肌肉力量状况和变化特征,研究如何通过适宜的身体活动或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练习,延缓肌肉力量下降拐点的出现、力量下降的速度或缩小力量下降的幅度, 也应该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猜你喜欢

体脂率国民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胖不胖?体脂说了算
不胖不瘦,需要运动锻炼吗?
体脂率下降5%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