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融促熔:集团化办学下打造“乐学教育”新生态

2023-03-26刘韵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

刘韵

摘要: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教育集团以“理念共融,资源共熔,发展共荣”为建设思路,立足“以融促熔,以荣促生”,激发集团内生、共生动力,按照集团化办学的现实需求,提炼品牌价值、完善运行体制、激活发展内力,实现融合聚变,促进教师协同成长,使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供给。

关键词:以融促熔;价值定位;内部督导机制;研修模式

2019年以来,辽宁省教育厅先后印发《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确定“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各地、各校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育公平联合体和教育质量共同体。集团以城市主城区优质校周水子小学为核心校,与城市新区新建校周水子小学大连湾校区构成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发展关系,以强带新,推动区域发展;与城乡接合部薄弱学校革镇堡小学构成松散型集团化办学发展关系,以强带弱,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所学校构成混合型教育集团,共同迈入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集团以“理念共融,资源共熔,发展共荣”为建设思路,立足“以融促熔,以荣促生”,激发集团内生、共生动力,创生“理念带动、战略驱动、队伍推动、架构促动、机制联动”的群动模型。按照集团化办学的现实需求,以更加灵动的方式融合聚变,让更多教师得到协同成长,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供给。

一、融合积淀,提炼品牌价值

面对校区之间发展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周边环境不同、学生来源不同、师资水平不同等诸多问题,如何在优质教育不缩水的情况下达到优质均衡发展,是集团化办学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品牌共融

“乐学教育”是周水子小学的办学特色,为了充分发挥“乐学教育”在集团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集团优质均衡发展,各校区兼顾自身的既有文化,提出“乐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价值融合共享的集团文化,进而推进集团化办学在各校区联动推进。

集团以“品牌共融,兼具特色,聚焦质量,协同发展”为发展思路:一方面,深化“乐学教育”内涵,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对“乐学教育”进行深入解读;另一方面,支持各校区形成校区文化,将其作为集团的亚文化,从多个角度丰富“乐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课程共享

集團化办学的出发点是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乐学课程”是周水子小学的核心优质课程资源,集团通过内部课程共享,扩大优质课程受益面,进而提升“乐学教育”的课程影响力与品牌价值。“五育一体化乐学课程”体系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的升级再发展,以“乐学教育”为理论支撑,以融合课程理念为价值基点,以培育家国情怀为底蕴,以培养素养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人为课程指向,通过课程融合促成学生多样化学习。

“五育一体化乐学课程”体系并非将“五育”简单拼凑叠加,而是在聚集、融合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有机整体。从外部融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融合课程时间、空间和内容;从内部以“乐·厚德、乐·明智 、乐·立美、乐·健体、乐·善劳”五大育人群为载体,融合五大课程群。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下,发挥教育合力,实现“三力协同”,进而促进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思考。

“五育一体化乐学课程”体系,纵向构建“两级四层”课程框架。“两级”对应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基;拓展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和融合课程。

“五育一体化”是德智体美劳自成体系,实现“五育”纵向一体化。以美育为例,“@童心”美育课程是学校美育实施的主阵地。在保障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前提下,学校对艺术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童心”美育课程包括“六坊”课程、中国色彩课程、儿童戏剧课程以及百首名曲微课程,将超过20%的校本艺术课程加入国家课程,实现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繁衍。“@童心”美育课程在集团各校同步共享,让各校学生人人有机会、人人能参与、人人都得到艺术素养的提升。

集团通过融合课程,以项目化的形式完成“育间”融合,实现“五育”横向一体化。融合课程是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策略的系列课程,通过“发现+”“文化+”“生命+”“艺术+”“服务+”五大课程群,以各育为支点,联动“五育”均衡、融合发展。如集团通过“乐学文化+”国学养正课程,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途径融合。每周一次的“乐读论语、乐学成语”线上课程,课程资源覆盖集团各校,并以课程为主体,辅以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借由“五育”融合的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活动的育人效应最大化。

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总校与分校发展共荣,借由集团化办学深度传播“乐学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教育优质资源也得到深度拓展。

二、融合贯通,完善运行体制

随着集团内各个学校的合并重组以及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集团需要建立分工明确、关系和谐、组织内耗小且效能高的管理团队。为此,集团通过融合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建立明确流畅的运行体制。

(一)条块并举,纵横贯通

集团初步确定条块并举、运行体制。条块并举中的“条”指总校顶层设计是管理核心,相当于大脑;“块”指分校责任校长,负责各校区的日常工作管理。“条”重领导、“块”重管理,即各集团校长内化集团标准、外化集团品质,对分管条块负第一责任,并引领各自校区管理板块发展。

纵横贯通是通过扁平化管理,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消解人为边界,优化管理渠道的流畅通达。集团校长深入服务一线工作,全力保障各种工作的共治、善治。周水子小学是百年名校,有着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和经验,这是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在管理实践中,集团用整套统一的章程对所有成员校进行管理,使整个集团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配套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减少了各成员校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的不协调性,而且提高了集团的管理效率,增强了集团的竞争力。虽然集团各校办学基础不一、发展程度各异,但只要在关键环节上深化协作、在重点活动上突出联动,就能促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齐头并进。如集团内德育、教研、科研等各项重点活动均通过前期集中讨论达成共识,后期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形成一套方案多个流程、同一时间多点推进的校际联动局面,各成员校的办学质量均获得显著提升。

(二)优化评价,督导助推

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基础是不断激发成员校的内驱力,而优化评价无疑是撬动集团化办学主动持续发展的有力支点。集团化办学是边研究、边实践的办学新形态。因此,评价应既关注静态均衡结果,也考量动态发展过程。集团通过常态检查与定期督导两种模式进行集团校的发展评价。

1.常态检查促均衡

核心校的校级干部轮流对集团内各校进行常态检查,每周、每月进入各分校检查常规工作,包括党建工作、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安全检查、培训研讨等方面,通过交流了解、查阅资料、观课、师生访谈等形式,及时掌握集团成员校的发展情况。

2.定期督导促优化

集团明确内部督导职责与工作流程,组建专业督导队伍,在共建共享的原則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督导指标体系,以成员校在集团内的发展情况作为重点考量,具体考察项目包括学校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特色办学推进情况等,以此有效激励成员校之间形成稳定合作、良性竞争的局面,推动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集团每学年进行一次定期督导,借助督导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导向性,对制约集团化办学的瓶颈问题进行把脉问诊。集团组建了包含“集团督导组+学校督导组+课堂观察组”在内的督导队伍,深入集团内各学校,围绕文化共识、课程共创、教学共研等方面,通过听取汇报、师生及家长座谈等形式,对集团办学质量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估与指导。集团督导既关注集团整体发展,也关注学校个体进步,对集团化办学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集团良性发展。督导组与集团共同研究制定指标体系,由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集团在本次督导中的发展需求构成,共设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总分100分。另设加分项(由集团校自己确定),兼顾共性与个性、规范与发展的特点。

集团着力建设一个立体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多角度、多途径采集信息,综合分析,使评价结果互为佐证又各有指向,进而推动集团内各校良性发展。

三、融合驱动,激活发展内力

从集团发展的层面来说,优质师资是熔炼学校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从区域发展的层面来说,学校要借助集团化办学平台,为甘井子区教育发现人才、输送人才,这是集团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集团分层细化研修模式,围绕引路课、跟踪课、靶向课、达标课这四个主题课程发展研训模式,以总校的青年学院为主体,推进集团各分院建设,体系化推进青年教师职后继续教育。

(一)以青年学院优化群体

青年学院通过符合时代需求、育人需求和青年教师需求的课程设计,从体系建设、课程设计、文化浸润等多维度进行整体规划。在项目统筹下,分设教师基本功、学科基础、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四个课程群,涵盖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与需求。

教师基本功课程包括三笔字、朗读、口语表达、说课等具体科目,以及系统培训与达标考核。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教学流程,各学科设有专业题库,青年教师自主学习,统一参加试卷考核。学科教学课程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靶向课作为考核形式,考核教师学科教学关键环节的运用能力。学科教学关键环节是由每个学科教师梳理出各自教学的关键环节,如语文的识字环节、形声字多音字汇报环节等。青年学院针对各环节进行培训,一是以靶向课的形式进行考核,以靶向思维将学科教学关键环节的问题逐一击破。二是以达标课作为考核形式,考查教师任教学科各种基本课型的综合教学能力。学科基本课型是各学科划分出各自的课型,如语文的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通过引路课学习,后期研讨跟进,在跟踪课实现二次学习,或是自主尝试后进行达标考核。集团以学年为时间单位,落实青年学院三个年级的考核升级工作,以学员的四项成绩汇总,完成年级考核。

教育智慧的凝练、教学技能的增长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青年学院自2020年成立以来,共进行学科培训18次、靶向课考核6次、达标课4次。集团构建“定点聚焦—横纵关联—比较分析—整理结论”的教材研究路径,通过“任务布置—自主研究—主任把关—成果共享”的学习流程,实现了青年教师对学科教材的深度研究。每一位青年教师挖掘出任教学科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12册教材的纵向比对分析,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册。

集团聚焦青年教师的现实情况与发展需求,校本化、制度化、精细化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合理分层、准确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形成了持久、切实、高效的青年教师梯度式发展培育模式。

(二)以“筑峰计划”培优培先

集团以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为主线,着力开启多平台、多维度、多渠道的培养模式,搭建青年教师成才阶梯。集团通过“筑峰计划”进一步培养业务精湛的专业者、教师行业的引领者,促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发挥团队效应,培育团队领袖。

“筑峰计划”在青年学院的基础上,通过“聚焦、归因、构建、施策”的策略,对其中极具潜力的第一梯队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前置调研与后拓摸底,实现精准培养。青年学院达标,“筑峰计划”培优。为此,集团诚邀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进行高位引领和实践指导,让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获得新的提升。

“筑峰计划”借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成长+”的助力模式,将基层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融合。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全学科指导”,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全学科教研员对青年学院各学科教师进行高位引领、准确把脉、实践指导;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多路径实施”,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路径,使集团各校青年教师得到共享、共生和提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诊断活动,邀请各学科教研员参与听课、会诊,共同进行课堂教学诊断分析,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加速优秀教师成才成型;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教研集备引领”,定期开展全学科集备,运用线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观摩”,线上“主题培训、专家指导、骨干分享”的形式开展序列研修与集备活动。

“筑峰计划”在成长、成才、成型的三聚焦中,全力打造个体优秀、群体优化的青年教师队伍,从而将核心校作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地,向集团内部输送优质教师,实现集团各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以“柔性流动”引领带动

集团核心校以结构合理、优化配置为原则,派出干部和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优质课展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实现干部、教师资源的刚性指标和柔性流动。同时,成立学科工作坊,充分发挥核心校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形成对集团内其他成员单位的辐射作用。领衔教师带领学员以项目为抓手,开展同课异构、校际教学研讨、学科学术沙龙、专项课题研究等活动,为成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育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集团借助自身优质学校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区域教育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利用经济、文化与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持续推动区域进步及经济发展而努力。

未来,集团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集团化办学从数量适应转向质量满意、从规模扩充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邵志勇,郑岭梅,张鹰.杨浦经验:以督导评估驱动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9(3).

[2]杨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集团化办学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关村二小集团化办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
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性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
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现象背后的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
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
集体备课的价值定位与困境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