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沛县黄皮牛蒡栽培管理技术

2023-03-22秦琰琪

农技服务 2023年1期
关键词:黄皮沛县牛蒡

秦琰琪

(沛县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沛县 221600)

牛蒡(Arctium lappa)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药食同源蔬菜[1]。其风味独特,富含钾、钙、镁、磷等营养元素,具有宜肺透疹、解毒消肿利咽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2]。牛蒡的可食用部位为肉质直根,其中不仅富含类胡萝卜素、糖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3-4]。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同时耐贮存,宜加工,药用牛蒡在中国各地均有栽植,而菜用牛蒡主产区在江苏徐州、山东临沂和潍坊等地[5]。

沛县为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县,地处中纬度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春季天干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较大,年均气温13.8 ℃,年均降水量757.8 mm,年均日照时数2 307.9 h,年均无霜期约260 d,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同时,该县位于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境内京杭大运河、大沙河、龙口河和徐沛河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依托良好的环境条件,沛县成为淮北蔬菜的主产区,主要以设施蔬菜生产和原产地特色蔬菜生产为主。当地牛蒡种植历史悠久。沛县黄皮牛蒡是由母本野生黄皮牛蒡和父本柳川理想牛蒡经杂交形成的优势品种,具有表皮金黄、色泽均匀、根毛稀少、肉质灰白、不易空心、气味清香的特点。其煮食口感软糯、清香味甘、腌制鲜嫩、清脆爽口,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中医上认为其具有健脾祛湿之力、清肺利咽之效、行润肠通便之道、滋阴补肾之功。从西医药理分析,其木脂素、菊糖含量高,抗癌抗氧化功效好;膳食纤维含量高,降压降糖效果显著;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是精氨酸含量高,可增强体力;胡萝卜素含量高,能滋补养颜[6]。沛县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牛蒡种植基地,在沛县大沙河地区,牛蒡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年种植面积达4 000 hm2,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相关产业对促进徐州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为当地黄皮牛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黄皮牛蒡栽培管理技术。

1 品种选择

目前沛县牛蒡的主栽品种有柳川理想、新林1号、东北理想。其中新林1号是沛县黄皮牛蒡的代表品种。

1.1 柳川理想

其为中晚熟品种,是越冬牛蒡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地上部分长势旺,圆柱形肉质根,长1 m以上,具有增产潜力大,耐寒性强,适合晚秋期播种,且春发快、皮色好、香味浓、采收期长的特点。

1.2 新林1号

其为中早熟牛蒡品种,叶片长心形,9 条叶脉,具有出苗快、长势旺、耐旱、抗倒伏的特性。肉质根外观金黄色,呈长圆锥形,顺直、均匀,根长70~100 cm,根径2.5 cm 左右,单根重400 g 左右。该品种含糖量高,水分足,不易空心,抗逆性强,生育期短,早成熟,产量高。其膳食纤维含量为5.3 g/100g,比柳川理想高31%;β-胡萝卜素含量为15.4 μg/100g,比柳川理想高7%。蛋白质含量为2.93 g/100g。

1.3 东北理想

其为春秋兼用型品种,地上部长势旺,肉质根呈淡黄色,肌白、大、长、光滑,产量高、易加工,是适于出口加工的理想品种。

1.4 白肌大长

其是一种耐病性强、产量高、质量佳的极早熟白皮牛蒡。根茎长约70~75 cm、根茎粗约3 cm;纤维含量低,肉质柔软,表皮光滑,不易开裂和空心,根形均匀,可进行密植,具有良好风味,抗病能力强。

1.5 中川理想

其是一种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在晚秋季播种且适播期长。具有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等优点;根部呈圆柱形,条形直、表面光滑,可食用部位长约75 cm,根部皮色较好,肉质柔嫩,香味浓郁,口感极好,商品优势显著。

2 播种

2.1 整地施肥

黄皮牛蒡喜地势平坦高亢、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黄潮土尤佳,其土质肥沃,疏松通透,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最适宜土壤pH 为5.5~7.2。因此,应选择土层松软、透气性好、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地块,全面深耕,土块打碎耧细、整平。每667 m2施饼肥75 kg,施腐熟土杂肥3 000 kg;土壤pH>6.8 时,每667 m2施硼砂硼酸钠1.2 kg、尿素45 kg、硒肥5 kg、磷酸氢二钾15~45 kg,磷酸二氢钾65~115 kg、辛硫磷0.4 kg;深翻35 cm,晒土5~7 d。

2.2 开沟

于播种前用牛蒡开沟机再次深翻挖沟,沟宽25~30 cm,深100~120 cm;在深翻的沟上起垄,垄底宽35~40 cm,垄高15~20 cm,顶宽20 cm。沿垄两侧踩实,再把垄上面踩实,或用铁锹沿垄两侧拍实,防下雨时塌沟。同时挖好内、外三沟,做到抗旱、排涝、降渍。

2.3 种子筛选与处理

2.3.1 选种晒种 优良牛蒡种子千粒重为16~19 g,发芽率在90%以上。播种前2 d,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 h。

2.3.2 种子处理 秋播种子播种前2 d,每667 m2使用牛蒡种子250 g、麸皮450 g、10%吡虫啉45 mL、温水(25~30℃)850 mL,混合搅拌均匀,静置40 min,沥水后晒3~4 h,将晒过的种子用种子编织机编织成带,种子间距7 cm。冬播种子播种前1 d,每667 m2使用牛蒡种子350 g、10%吡虫啉10 mL、5~10℃冷水1 L、麸皮500 g,混合搅拌均匀,静置45 min,沥水后晒3~4 h,用种子编织机将晒过的种子编织成带,种子间距6 cm。

2.4 适期播种

一般春播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为10月上中旬,冬播为1月上旬至2月上旬,沛县黄皮牛蒡以秋播为主,冬播为辅。

播种前,用25℃温水浸泡牛蒡种子编织带20 min,开沟与播种同时进行,沿土垅中线行播,播种深度3.5 cm,覆土拍实,在土垄上面及两侧面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选用35 d可降解地膜),地膜宽度与土垄上口宽度一致,地膜中间划一道口,以利后期发芽出苗;地膜上敷一层薄土,厚度0.5~1.2 cm。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

牛蒡播种10~15 d可出齐苗,长出3片真叶开始间苗,除去劣苗及过旺苗,每处留壮苗1株,密度8 000株/667m2左右。

3.2 排灌

牛蒡三叶期前无需浇水;3 片真叶后开始浇水。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当浇水,尽量采用滴灌。牛蒡进入生长期后,叶片增大增多加快,生长茂盛,地下肉质根逐渐增大,需水量明显增加,在早晚凉爽时适时灌溉。牛蒡耐旱怕涝渍,田间积水易造成根茎腐烂。因此,雨季来临前及时清理沟渠,做三沟配套,保证腰沟、生产沟、田头沟三沟相通,确保雨停田干,无积水。遇强雨则及时排渍,防止肉质根腐烂。

3.3 施肥

牛蒡苗期(3~4 片真叶时)追施壮苗肥,施三元复合肥10~12 kg/667m2。主根膨大期,选择晴朗天气喷施叶面肥(按重量比,水∶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100∶35∶30.8∶46)150 kg/667m2。5月中下旬,在两牛蒡沟之间划一道细沟施肥,施碳酸氢铵20~25 kg/667m2,施后将沟填平压实。后期可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有利于加速光合产物的合成和向肉质根内输送养分,促使肉质根迅速膨大。

3.4 除草

牛蒡幼苗期生长缓慢,易生杂草,3 片真叶时浅松土1 次,促生长;7月雨水充足,是牛蒡生长高峰期,除按常规肥水管理外,及时中耕除草,清除两牛蒡垄间杂草,防止两垄之间积水,清沟理墒。培土只培根部,切记压埋植株生长点。

4 病虫害防治

4.1 化学防治

4.1.1 虫害防治

1)蚜虫。措施一:及时清理田园及耕地周边杂草;措施二: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0%苦参碱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3 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重点喷叶片背面。

2)根结线虫。一般于播种前处理土壤,撒施98%棉隆微粒剂50 g/m2于种植沟内,耙土混匀,封沟盖膜,膜边压实,熏蒸7 d 后揭膜通气7 d,若气温偏低,则适当延长通气时间。

3)白粉虱。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红蜘蛛。使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5)地下害虫。使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mL/667m2拌毒土撒施防治。

4.1.2 病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茎腐病等。生长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冬季清园、清理沟系,加强农事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茎腐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 倍液灌根防治。黑斑病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有水淹法和高温日光消毒。在秋季牛蒡收获后,对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水灌牛蒡沟,使田间土壤持水量饱和,翌年春季再打沟种植。或于夏季,撒施粉碎稻麦秸秆1 000 kg/667m2,氰氨化钙100 kg/667m2均匀撒在土表,旋耕混匀后灌水至饱和,薄膜覆盖密封1 个月左右,揭膜翻耕土壤,晾晒后可于当年秋季播种牛蒡或翌年春季播种。

4.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以预防为主,选择土层松软,透气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禁止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病虫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与小麦、玉米、水稻等轮作换茬种植。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牛蒡播种季节,由春播改为秋播,避开病害盛发期。牛蒡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植株,铲除耕地及周边杂草并集中处理。

5 采收与储藏

牛蒡属多年生植物,以鲜嫩肉质根为食用部分。收获偏早,则产量低;收获晚,则根茎易纤维化,品质降低。秋播牛蒡播种后240~260 d,冬播牛蒡播种后210~240 d 为采收适期,即肉质根长70~100 cm,根径粗2.0~3.5 cm 为佳。一般使用采收机于夜间采收,清晨采收完毕,采收时先将牛蒡地上茎叶部分粉碎,留一定尺寸的保鲜头,按粗细设置机械对牛蒡进行分级,装车运往工厂加工或冷藏。牛蒡采收后切忌太阳曝晒,在冷库0~5℃可储藏3个月。

6 田间档案

生产基地种植户在牛蒡生产过程中须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时间、病虫草害防治施药时间、用药品种剂型规格及数量,收获、仓储、交售记录等。农产品生产记录应保存2年。

7 展望

基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健康生活、极端气候响应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精准培育和创造增产提质、减投增效、减损促稳的新型农业生物,成为实现对现有品种跨越升级和引领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7]。目前分子设计育种相比传统育种更有优势,其通过结合多学科交叉实现新型育种,是未来作物育种的不二选择。目前关于牛蒡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较少,在优化牛蒡栽培管理技术基础上,应加强相关研究,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进一步改良现有优良牛蒡品种,有效提高牛蒡品质。此外,为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需加强对野生或半野生牛蒡品种的驯化或再驯化,增强品种抵御极端天气环境条件的能力,使其快速适应气候变化,保障生产的可持续。

猜你喜欢

黄皮沛县牛蒡
沛县经济开发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微醺七重奏,用黄皮泡酒吧!
我爱家乡的黄皮果
牛蒡的储藏
岭南奇果无核黄皮
黄皮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牛蒡之心